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李云雷:新工人诗歌的“崛起”

李云雷 · 2015-03-23 · 来源:我的诗篇
收藏( 评论() 字体: / /

ZC~E{7FC0IG7WR3${N@Y_AR.jpg

  打工诗人许立志的自杀,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诗歌尤其是底层诗歌的关注,诗歌界也在讨论底层经验如何生成美学等问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必要对当代诗歌的评价标准进行反思。梳理新时期以来诗歌史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三个崛起”奠定了此后诗歌发展的主要倾向,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等文章在诗歌与文学界影响深远。但在我们今天看来,他们所提倡的“新的美学原则”,是一种精英化、西方化、现代主义式的美学标准,可以说这一标准作为诗歌评价的基调一直延续至今,是当代诗歌的一种审美规范或审美无意识。当然“新的美学原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新时期初期中国人恢复知觉、打开视野以及诗歌形式的探索都有很大影响,但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以这样一种精英化、西方化、现代主义式的美学标准,很难将当代中国人丰富复杂的经验与情感容纳进去,尤其对于底层的创来说,要将他们的经验“生成”符合这一审美规范的诗歌,无疑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底层诗人在以他们的创作实践逐渐突破这一审美规范,也在以他们的探索与创新逐渐突破当前的诗歌格局。在这一新的崛起面前,我们有必要反思30多年来“精英化、西方化、现代主义”的美学原则,在新的经验与新的美学元素的基础上,探索更加适合当代中国人经验与情感的诗歌评价标准,也探索一条更加民族化与大众化的中国诗歌发展道路。诗歌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与艺术的结晶,不应该陷入神秘主义与技术主义,也不应该成为精英知识分子相互标榜的游戏,而应该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该在与大众的交流中凝聚时代的精神乃至集体无意识,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形式与审美标准。在这个意义上, 重新思考中国诗歌的 “民族化”与“大众化”,便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重新思考民族化与大众化,并不意味着是要回到十七年与延安时代,那个时代民族化与大众化的探索有得有失,需要我们做出认真的分析与研究,但就其总体而言,那个时代对民族形式、大众语言的重视,以及对民歌形式的采用,可以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重新思考民族化与大众化,也并不意味着对新时期以来“精英化、西方化、现代主义”倾向的否定,学习与借鉴西方的诗歌传统,探索人类精致微妙的内心世界,可以说也是当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里,我们期待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能够不仅仅在新时期以来的诗歌传统中思考问题,而可以将中国新诗的其他阶段与其他传统,纳入到我们的思考空间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有必要突破“新的美学原则”的审美规范,在新的现实与新的诗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中国诗歌的未来。在这方面,新工人诗歌的“崛起”,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经验、新的情感、新的美学元素,我们不能以一种固定的“诗歌”标准居高临下地对之做出评判,而应该直面这些新的经验与美学,以之反思并拓展当代诗歌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当代诗歌及其评价标准,才能更富有活力与包容性,才能与当代中国的现实及其美学经验保持一种有机、互动的密切联系。

  中国新诗自发生以来,一直生存在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两大传统的巨大阴影之下,并没有形成自足的或稳定的美学传统。在当代中国,什么是好诗?仍然是一个并不确定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用中国古典诗歌的标准来评价中国新诗,也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现代诗歌的审美规范来评价,中国新诗的发生与发展有其独特性,也有与中国古典诗歌、西方现代诗歌的共通性,我们需要辩证地分析与把握。中国新诗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在传统中国及其文化崩溃过程中产生的,伴随、参与着现代中国及其文化的诞生,并在其中有着先锋性的作用;而其共通性则在于,它同样是人类经验情感的美学呈现与结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诗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其发展过程充满了种种“断裂”,以及内部不同派别的激烈争论,其美学标准与评价体系也在剧烈的变化中,充满了不确定性。不过在我看来,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的审美规范是明确的、稳定的,什么是诗歌,什么是好诗,都有一整套内在的标准。而中国新诗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在于它与当代中国及其变化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在于它正在创造出一种“新的美学”,这不是一种圆熟的美,也不是一种标准的美,而是一种全新的美,一种当代中国的美。而要创造这样的新的美学,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当代人丰富复杂的生命体验生成为新的诗歌,以及这样的诗歌如何在与大众的互动中凝聚起时代精神。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新工人诗歌的崛起,其意义不仅仅是将底层经验带入到当代诗歌,而且也在创造着一种新的中国诗歌。

  李云雷,1976年生,山东冠县人。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05年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左岸文化网站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化研究。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