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完成的《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反映我边防军民团结战斗、保卫边疆的优秀影片。它通过解放初期驻守新疆帕米尔高原边防部队,与当地塔吉克族群众紧密配合,一举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阴谋叛乱的生动描写,将尖锐激烈的敌我较量与悲欢离合的爱情描写巧妙交织,以独特样式和别致手法,揭示了解放之初新疆存在的颠覆与反颠覆的激烈斗争,热情讴歌了边防战士机智勇敢的精神和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融曲折故事情节、鲜明人物形象、浓郁民族特色、抒情艺术格调于一体,将反特惊险影片创作水平提升到崭新高度。片中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旋律优美,至今传唱。
临危受命“抢救”
《冰山上的来客》创作和拍摄,曾经历反复和曲折。最初接触这一题材,是上世纪30年代就参加左翼文化运动的长影老导演王逸。他于1959年受派参与东北三省联手拍摄反映东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纪录片《祖国的东北》,结识了黑龙江电影厂从哈尔滨话剧院借调的导演、赫哲族戏剧作家乌·白辛,听其讲起写有一个话剧剧本《冰山上的来客》,表现新疆解放初期边防军民歼灭叛匪进攻的英雄事迹,歌颂边防战士的机智勇敢与严守纪律,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团结战斗。王逸表示很感兴趣要看剧本,白辛说剧本已寄至新疆军区听取意见,答允收到反馈修改后再予提交。
待剧本辗转到达王逸手中,已是1961年春天,他认为题材新颖富有惊险感,自然环境特色突出,所在长影第六创作组传阅后一致肯定,上报厂里审查获原则通过,但提出对边防政策等问题把握不准,要征求新疆军区意见。王逸遂约请编剧一起前往新疆,征求意见改定剧本,同时体验生活,随后组成摄制组投入拍摄。因季节关系先拍内景,演员中有维吾尔族人,经过翻译才能交流,加之没有表演经验,拍摄进度较慢,至年底才完成大半部分。
◆赵心水成功执导一举成名。
就在此时,长影厂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和文艺政策调整精神,改进创作体制,重组自由结合的创作组,以促进影片创作和生产。由于王逸从第六组调至第四组,原在的六组不再管这个戏,四组则认为其成本大,少数民族演员不好管理,拍摄下去有难度,不愿背包袱,《冰山上的来客》摄制组归属成了问题。更为主要的是,王逸在新疆深入生活期间产生了严重高原反应,身体很不适应,剧本风格也与其创作特点不大对路,思量再三决定放手,要求厂里另换导演。
厂领导作了认真研究,鉴于这部戏已耗资20多万元,如中途下马将造成浪费,况且还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题材,但已拍摄的样片尚不理想,决定另换导演进行“抢救”。让谁来接手呢?考虑再三之下,想到了尚属初出茅庐的年轻副导演赵心水。他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来投身革命学习军事,在晋察冀边区打过游击,解放战争时随第四野战军转战,曾立功受奖,1950年被选送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专修导演,毕业后来到长影,先后师从著名导演王滨、沙蒙、吕班、郭维、苏里、武兆堤等,一步步成长起来,已联合和单独执导故事片《鸿雁》、戏曲片《潘杨讼》,获得独立拍片资格,无论曾有军旅生涯历练,还是艺术水平业务能力,以及正值年富力强,都是可以起用并寄予期待的合适人选。
◆剧照:杨排长较量匪特头目“真神”决斗智勇。
然而,在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苏云传达这一安排之初,赵心水曾对完成任务信心不足,所以不大想接。当赵心水所在的第二创作组组长、厂党委委员苏里、副组长兼支部书记杨文浩,又分别代表党委和支部重申让他接拍《冰山上的来客》的决定,并严肃地说:“党委希望你为党争口气。”
一周后,赵心水带着原来的摄影师张翚、美术师史维钧,一同远赴新疆收集素材。在春寒料峭里,他们登上帕米尔高原走访边防部队,倾听边防总哨司令员讲述亲身经历战士宁死坚守哨位的感人事迹,令赵心水等震撼不已。他们还来到塔吉克族腹地塔什库尔干,参加热闹异常的婚礼、观看惊险无比的叼羊比赛、欣赏美妙至极的鹰笛和热瓦普乐声,感受体验了浓郁的兄弟民族风土人情,这些素材后来都融入到影片的创作拍摄之中。
悉心修改再造
返回长影后,赵心水立即投入剧本改写。赵心水对原剧本作了仔细研究,征得乌·白辛同意,赵心水在保留原有剧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具体构成作了大幅调整和重新加工,就连人物命名亦加以改动。
经过赵心水富于创造性的改编,剧本面貌为之焕然一新,既注重惊险样式情节曲折、悬念迭出的特点,又兼及民族题材所具有的浓郁地域风情和抒情意味。贯穿全剧的主线是以山口边卡负责人杨排长为代表的我边防军,与代号“真神”为首的匪特妄图武装越境叛乱的紧张曲折斗争,辅线为从边防军总卡调来的新战士阿米尔,与从小青梅竹马的塔吉克姑娘古兰丹姆的悲欢离合恋情。将它们纠集起来的关键情节,先是冒名顶替古兰丹姆的女特务古里巴尔,以新娘身份潜入边境刺探,继而早年被卖给境外匪首的古兰丹姆,又由奴仆阿曼巴依护送逃回家乡。因之形成此伏彼起的悬念:两个古兰丹姆真假面目的区分、老奴阿曼巴依真实身份的识别,以及衍生的阿米尔的不明真相、假古兰丹姆的诱惑纠缠、新郎纳乌茹孜的妒忌误会、身陷匪巢的古兰丹姆的年轻天真、侦察员卡拉的舍身相救等,使剧情发展波谲云诡、起伏跌宕。在险情与恋情的表现上,将前者置于前景,按序从头至尾完整描述;后者则运用闪回、叠印、平行蒙太奇、声画组合等电影手段,打乱时序分成若干片断渐次展示。在交叉推进、互为映衬中,穿插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习俗,如紧张追逐的叼羊比赛、轻歌曼舞的结婚场面等,从而牵动和激发观众对我边防指战员机智勇敢保卫祖国边疆的敬仰和对阿米尔与古兰丹姆这对恋人命运的关切。
剧本修改的重心在人物塑造,赵心水尤为下了功夫,力求突破国产惊险片当时习见的脸谱化,无论正反面人物形象,都尽可能使之个性突出、鲜明丰满。
◆拍摄阿米尔初抵哨所。
因已懂得演员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赵心水在剧本再造就绪,就着手演员重新选配。他慧眼独具选择了有着平凡本色气质的梁音扮演杨排长,以身披军衣手持竹笛面带微笑的独特造型、内在情感炽热而外表沉稳冷静又不乏幽默轻松的动人表演,将一个在复杂情势中保持清醒头脑并充满人情味的基层军人干部形象,塑造得真切细致、栩栩如生。三位个性鲜明的边防军班长,同样由长影演员剧团的演员张冲霄、张辉和白德彰分饰。尤为费心的是片中少数民族角色演员的遴选,除了阿曼巴依和卡拉两个角色,由形象酷似少数民族的长影演员马陋夫、王春英扮演,其余都选用真正少数民族的演员扮演,有的已在长影参拍过影片,与赵心水有过合作,如扮演尼牙孜的蒙族恩和森,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少数民族演员,其时已调至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有的则是赵心水专程再赴新疆亲自物色的,如痴情而又机警的阿米尔扮演者阿不都力米提,善良而又聪明的古兰丹姆扮演者阿依夏木,就分别来自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排球队和新疆财贸学校。狡猾而阴险的假古兰丹姆的扮演者,则是科班出身的乌鲁木齐市话剧团演员谷毓英,她是中俄混血儿,有“新疆塔城第一美人”之称。对于他们中的非专业演员,赵心水在拍摄中精心予以调教。
“错误”成为“亮点”
剧本确定下来,赵心水三赴新疆,率摄制组拍摄外景。就在机器设备装车行将出发,受当时“反修”斗争对人性、人情和人道主义等批判影响,一位厂领导关心地提醒:“你能不能不把一班长写死?能不能不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然会犯错误的。”赵心水决然而又恳切地表示:“现在要改已经来不及了,你就给我一次犯错误的机会吧!”在他坚持之下,厂领导予以尊重,最终没有改动。
◆导演赵心水在拍摄现场。
赵心水所以不顾忌惮执着不弃,实乃关乎《冰山上的来客》的创作立意与拍摄追求。他认为该片跨越惊险反特样式与少数民族题材,这两者在银幕上涉及颇多,有概念与趋同之势,决心突破窠臼别开生面,本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精神,大胆而精心实施“类型综合”,融惊险、言情、风光、歌舞等于一体,既有紧张激烈的直面搏杀,又有神秘复杂的心理较量,既有浓郁绮丽的边疆风采,又有深沉委婉的抒情意味,力求赋予影片雄奇而又挥洒、惊绝而又放逸的独特风格,一班长牺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是其匠心独运着意之处,后来印证不仅没有酿成“错误”,反而成了影片大放异彩的“亮点”。
一班长牺牲的描写,源自赵心水专赴新疆采访所获最受触动素材,编入片中成为情节有机组成部分,起到“一石二鸟”作用。一方面加剧边防军民与匪特斗争的尖锐、激烈及严酷;一方面则藉以强化边防军形象的塑造,凸显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坚守岗位的斗争精神。尤其是当杨排长赶至现场,亲睹一班长和阿米尔全身白雪冻成冰柱仍紧握枪杆,热泪滚流高喊“一定要把他们救活”,无比激动对空连发三枪,四周冰山为之崩裂,这种富于激情地浪漫化处理,有力烘托了主人公的高昂英雄情怀和深厚战友情谊,令人备受感动而肃然起敬。
作为主题歌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则是赵心水致力音画结合、以情动人的倾心之举。它在影片中先后三次出现,以音乐参与叙事的独特方式,在“象征着纯洁友谊和爱情”的同时,钩起并诠释爱情与政治的关联,将尖锐复杂的反特斗争与曲折感人的爱情遭遇,生动而有机地串连起来,产生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摄制组成员合影。
赵心水对影片的创新努力能够成功,得益参与拍摄的摄影、美工、音乐等主创人员通力协作,他们资历均比其深厚,却予理解并支持,以可贵敬业精神与扎实艺术功力投入创作。摄影师张翚、美术师史维钧密切配合,不顾高原反应两上帕米尔,登冰山攀险峰,实地采景精心还原,高超拍摄技巧叠加以假乱真的搭景仿制,营造出壮观与抒情交融的复合影调,严肃的敌我斗争、军民对匪特的仇恨,乃至激烈枪战,与冰山雪峰、乌云风暴等大自然奇峻景像,与对认干亲、弹琴起舞、婚礼叼羊赛马、燃举酥油火把等塔吉克特有的民情风俗描绘交相辉映,取得虚实相生、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作曲家雷振邦辗转天山南北,从新疆民间曲调中汲取丰富营养,精心谱写了民族特色鲜明和地域风情浓郁的优美音乐,长达一百多句的多首插曲悠扬动听,使整部影片光彩倍增。
影片于1963年国庆节上映,以别具一格的惊险而又抒情的显著特色,令电影界和广大观众为之耳目一新,纷纷称道它突破同类样式取得成功,有关报刊就此展开热烈讨论,片中插曲不胫而走广为传唱,“阿米尔,冲!”成为青年男女恋爱的经典流行词汇。赵心水一举成名,荣获长影1964年 “小百花奖”最佳导演奖,在因故停办的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该片亦名列前茅。但因江青点名批判,影片在“文革”中被打成“大毒草”,赵心水等主创人员亦受到牵连迫害,“文革”后均获平反。影片重返银幕依然充滿魅力,赢得“反特惊险电影中的一朵绚丽多姿的艺术奇葩”“在新中国类型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评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