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原本把与新华博客老友的一首和诗搬过来,忽然想起样板戏《沙家浜》郭建光的那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其意境更高,不得不令人叹服。我到过西北,见过那里的白杨树,那也近似泰山顶上的青松。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在毛泽东文化里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性强化,无论是克服困难,还战胜强敌,都是独树一帜的道器变通。
郭建光唱: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苍穹。
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烈日喷炎晒不死,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
伤痕累累,瘢迹重重,
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
蓬勃旺盛,倔强峥嵘。
崇高品德人称颂, 俺十八个伤病员,
要成为十八棵青松!
01
—
西北野游神奇的安全因素:哨兵陪伴
每次一进入西北地区,总是想起茅盾先生那篇写于1941年3月的传世之作《白杨礼赞》。下面我用几张白杨树的图片与老先生的文字配合一下,加深形象理解。
济学后记:我在高中时学习《白杨礼赞》时,初步对这种树有了认识,印象最深的就是哨兵形象。以前去西北多次,每次都认真观察思考过哨兵的气质风采。这次野游感悟更深,集中一点就是:
白杨树,单个即展示独立自主,坚强不屈的孤胆英雄形象;而一旦形成团队,不论多少,在保持单个精神风貌的前提下,又能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可见每个成员都具有互相包容,相互策应,团结协作的风度,从而形成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的气势。
作为人来说,是不是十分需要这样呢?
我们看到白杨树,哪怕只有一颗,也会感到震撼,也会由衷钦佩。由白杨树陪伴,我们在荒郊野岭,也会有安全感。
白杨树为什么能这样?
还是与西北的水土有关,与勤劳勇敢的西北人民息息相关。
因此,白杨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这样的文化,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才能叫做文明化。
如果我们不单纯享受白杨树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振奋,而是义无反顾学习白杨树的精神,那么我们就自然进入创造安全环境的状态,我们野游的崇高目的就闪亮登场了。
我们探险而不冒进,正是为了给别人当哨兵,为别人避险提供保障,这不就是白杨树精神吗?
02
—
和桦林雪《五律·孤松》
2010-12-22 16:25:15.0 新华博客发表,今日修改。
李克勤(jixuie)题记:看桦林雪的诗《五律·孤松》时,我被他扑捉的那幅图片(可惜原照不见了,重新找了一张)吸引住了,马上想到哨兵,想到鹤立鸡群。赶紧和诗一首。
蓝天信使下,鹤立迎长风。
白雪悠闲逛,枯枝寂寞从。
空山清候客,野草叙发声。
仰视安全岗,哨兵屹险峰。
我的原诗:
蓝天信使下,鹤立迎长风。
白雪悠闲逛,枯枝寂寞从。
空山静候客,野草抒发声。
仰视安全岗,哨兵真用功。
五律 孤松
孤松坡上立,苍劲健长空。
清举出林表,丰神秀岭中。
岩岩临野谷,肃肃掣高风。
气象折行客,昂天叹一声!
03
—
坚持研究毛泽东文化
李克勤后记: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每逢六一儿童节,学校都要开庆祝会,除了领导讲话,表扬先进以外,主要的是文艺演出。每个班都要出一个节目,我们班有一次表演的就是唱这首《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领唱的男生姓兰,他的嗓子很不错,童声唱“一青松”比成年人要容易一些,当时我就在他身边,我还记得他的发音很有意思,那个“一”听起来像是“七”。那个时候学唱样板戏,蔚然成风。京剧是国粹,样板戏在此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青少年学习样板戏,在知情意,听说写上,都可以得到文化熏陶,而且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这样的做法,经过50多年的历史检验证明,完全行得通,那是毛主席引导的独特的道器变通。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