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三教合流的香山世界》曾于1985出版,后纳于2004《说不尽的红楼梦 曹雪芹在香山》中再版。本系列三篇小文就2004年所版《三教合流的香山世界》进行驳斥,主要集中于“胡解读《红楼梦》之哲学层面”,以说明其观点乖谬,属于“胡说八道解红楼”。(下文p指页数。)
系列之一
“《曹雪芹在西山》一书曾说过,《石头记》中’太虚幻境’的世间原型即是香山北端的卧佛寺,证据就是寺中两边的藏经橱和寺前的琉璃石牌坊。”(p181)
“笔者认为两处石牌坊,均取自同一现实建筑,香山卧佛寺即是其创作两处石牌坊的原始形态。”(p183)
上面“两处”即指太虚幻境和大观园省亲别墅。
总结可知,胡认为“香山卧佛寺是太虚幻境的世间原型,是太虚幻境和大观园省亲别墅石牌坊的原始形态”。
卧佛寺是雍正乾隆的行宫。若按胡的观点,则容易引申出“太虚幻境和大观园属清王朝,警幻仙姑和元春贾宝玉属于清宫廷人物”的观点。这一点,曹雪芹恐怕不能接受。也就是说,从曹雪芹的角度来讲,其不会将雍正乾隆的行宫当作《红楼梦》中的核心空间(太虚幻境和大观园)的原型,原因即曹雪芹同二者是对立的(雍正革职抄家曹頫,简直是曹家的死敌),雍正及乾隆(所属之物)对曹雪芹来说太敏感了。
由此,笔者认为胡之“原型说”“原始形态”并不成立。
另,胡通过“刘姥姥住处与香山均是树多坟多庙多”,得出“曹雪芹的生活环境和刘姥姥形象的典型环境是一致的、吻合的”(p181)。此论也可以这么说,刘姥姥住处有西山痕迹。但曹雪芹于此的写作意义,恐怕并非如胡所言仅是“具有一种现实主义文学创造上的源与流关系”,笔者认为,刘姥姥住处之“西山”,即曹寅之“西山”。
在曹寅诗词中,“西山”象征情、平等。刘姥姥外孙板儿与巧姐因柚子佛手而伏线,寓意二人结缘,刘姥姥救助巧姐并成就板儿巧姐婚姻,即与“情”有关。刘姥姥睡宝玉之“最精致的床帐”,暗含“贫富平等”“贵贱平等”,此即与“平等”有关。由此可见,刘姥姥住处之“西山”当即曹寅之“西山”。
系列之二
“曹雪芹故意把笔下的僧道描绘成一副僧不僧、道不道的嘴脸,其用意就是幽默,就是嘲弄,就是给予僧道合流内在矛盾致命的打击!因为僧道合流的现象,本身就表明了自身已经失去独立性,走上一条互相剽窃、互相利用和相互效尤的道路。”(p200)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是连接天界太虚幻境和人世间的神人,开篇即接引补天石(通灵宝玉)下世历劫,接着表明“木石前盟”风流公案,并参与“这一干风流孽鬼(金陵十二钗)下世”,可以说僧道是“石头记”的导演之一。其后,道度脱过甄士隐、贾瑞、柳湘莲,僧则欲度脱林黛玉、薛宝钗,救过凤姐宝玉。
综上来看,僧道明显是正面人物,那么二者所具有的内涵也是正面的,代表《红楼梦》主旨。也就是说,一僧一道具有的“僧道一家”“僧道合一”内涵是正向正面的。关于此点,这里不再详细展开,单说《红楼梦》主旨“平等”即属“僧道一家”内涵,就可窥一斑。
胡认为“僧道象征的僧道合流”是曹雪芹的“幽默”“嘲弄”,即通过否定“僧道象征的僧道合流”,进而否定“雍正提倡的僧道合流”,思路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没有认识到“僧道一家”本身的合理性,没有认识到僧道不代表雍正,胡盲目否定“僧道一家”,南辕北辙,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也就探求不到《红楼梦》主旨。
综上所述,胡认为“僧道象征的僧道合流”(包括《红楼梦》中的佛道一家现象)是“幽默”“嘲弄”,完全错误。
(《红楼梦》中的“佛道一家”“佛道合一”现象,基本上是为了表明“在哲理上,佛道一家佛道合一”,但也有一处例外:
马道婆之“道婆”属于佛门职位,其所行巫术,又属于道家,这也是佛道一家。一僧一道也是佛道一家。马道婆害贾宝玉(通灵宝玉)凤姐,僧道解救之,即马道婆与僧道在凤姐宝玉方面形成了对立。通过回目“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之“双真”可知,僧道之佛道一家为“真”,马道婆佛道一家为“假”。
也就是说,“马道婆之佛道一家”代表“雍正之佛道一家”,“僧道之佛道一家”代表曹雪芹。)
系列之三
《三教合流的香山世界》“对佛教教义的批判”部分(p222)有如下观点:
对“万境归空”的批判,是曹雪芹对佛教教义的第一个批判。
对涅槃境界的批判,是曹雪芹对佛教教义的第二个批判。
对“因缘业报”的批判,是曹雪芹对佛教教义的第三个批判。
对佛门平等的批判,是曹雪芹对佛教教义的第四个批判。
对禁欲主义佛性的批判,是曹雪芹对佛教教义的第五个批判!
关于第一个批判,胡对“空”的解释是:
世界上的一切现象是因缘所生,刹那生灭,没有质的规定性和独立实体,虚假不实,故谓之空。(p224)
这当然是佛学对“空”的惯常解释。其实“空”体现的是佛家“世界是变化的”认识,即“无常(不定)”。李广柏《谁懂红楼梦》认为甄士隐对《好了歌》所作的解注,含有“诸行无常”的意思,这说明曹雪芹认识到“空体现’世界是变化的’”这一点。以此来看,“万境归空”并没有错,曹雪芹对佛家“空”并非批判,而是肯定。
关于第二个批判,胡对“涅槃”的解释是:
“涅槃”,意译为“灭”、“寂灭”、“灭度”、“圆寂”,即指熄灭“生死”轮回之后而获得的一种最高精神境界。……人们想要成佛,必须把自己的有情变为无情,人心既死,情欲尽灭,然后才可进入涅槃。(p225)
通过禁欲进入涅槃境界,也只是佛教惯常教义,不过《红楼梦》提出了“以情悟道(空)”的新的成佛方法论,其实并没有否定“涅槃”境界本身,而是肯定。故此批判不成立。
关于第三个批判,曹雪芹利用佛家“因缘业报”构筑了整个《红楼梦》故事,即曹雪芹通过佛家“因果报应”理念,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彰显其理想方面的正义性。如果是批判否定的,无疑将整个《红楼梦》置于否定批判的境地……即曹雪芹如批判“因缘业报”,恐怕不会让其参与到《红楼梦》的整体故事结构当中去,故胡之所谓“曹雪芹对佛教教义的第三个批判”不成立。
佛道“平等”属于《红楼梦》主旨,胡之所谓“曹雪芹对佛教教义的第四个批判”完全不成立。
综上所述,胡所谓“曹雪芹对佛教教义的五个批判”中有四个不成立,可谓“一派胡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