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听了您的分析,我对于《故乡》这篇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您刚才说的时候,我就自己在脑补那个画面,就感觉太美了,有很大的想象的空间。而且它也不是直接言说,它就让我们自己去意会,自己去感受。您刚才也提到了,我们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意象的民族,可能是跟我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关,它才会有意象可以存在生长的土壤,也让意象的魅力会更大,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些文化上的原因。
我还很想听您继续解读一下鲁迅的其他作品,除了《故乡》,我认为还有好多很有趣的地方,也想听老师讲一讲,我们大家才能够更清晰地了解鲁迅的高超的艺术水平。那么还有就是《孔乙己》,也是大家都读过的很著名的作品。印象很深刻的是他排着的九文大钱或者是他的长衫。而您格外注意到了这篇小说当中的酒。请问这个酒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孔老师:好,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主持人,非常善于总结,归纳得非常好,又很好地、很自然地转折到《孔乙己》这篇小说上。
首先,介绍一个背景知识,《孔乙己》这篇小说是鲁迅本人最满意的小说,当然鲁迅小说都很好,还有那么多有名的,但是你要问鲁迅先生您自己最满意哪篇小说,鲁迅说《孔乙己》。我也探讨过为什么鲁迅最满意这篇小说,就因为这篇小说的好处在于鲁迅作为一个叙事者,作为一个,没有跳出来说一句话,他不动声色。这篇小说要是换另外一个人写,他就恐怕读者不明白,他就老要说,你看孔乙己多可怜,这个社会多罪恶啊!只要这么一写,就不是一流作家了。
我们上中学可能被老师给教坏了,老师老让我们要点题,就怕人家不明白。鲁迅他就不怕别人不明白,他就写了这么一个孔乙己的遭遇,你爱说孔乙己怎么着是你的自由。所以这篇小说也有很多误解,有很多人认为孔乙己是错误的,认为孔乙己不对,说孔乙己是个无能的人,就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我就反驳这种人,我说你知道“茴”字有几种写法吗?
现在社会如果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的人,可以到北大中文系去当教授了,你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孔乙己?这个小说的问题,不是孔乙己会什么不会什么,而是孔乙己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为什么会遭到嘲笑?而我说,到了今天你还在嘲笑孔乙己,你怎么不反思一下?也许鲁迅那个时代,还有些人知道“茴”字有三种写法、四种写法,到了21世纪了,能知道“茴”字有两种写法就不错了。所以我说,我们大家可能都没有读懂,要好好地去体会——不是说第一段是什么意思,第二段是什么意思,不是这样去读小说,而是要敏锐地把握我们读的时候,到底是什么不知不觉之中打动了你。这才是文学欣赏,这才是文学鉴赏。
我们现在高考语文题老有一个现代文赏析阅读,最近增加了一篇古诗文赏析阅读,这个题出的,我觉得用心是好的,但是具体题出的都很死板,它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一有标准答案就容易把教学带偏了,带歪了——它规定贾宝玉必须是什么性格,林黛玉必须是什么美学风范,这就容易把文学给理解得狭隘了。
而孔乙己呢,初一看孔乙己,穿着长衫又站着喝酒,穿长衫站着——我们就注意到了,但是不容易注意到的是站着干嘛——喝酒。它从头到尾都是跟酒有关的,这个故事发生在酒店,而叙事者很巧妙,叙事者是一个小伙计,咸亨酒店的一个小伙计,假如把第一人称叙事者改为咸亨酒店的老板,这小说马上就不一样了。我想这个老板第一句话说,孔乙己这个无赖,十九个钱还没还我,我到现在还等着他来还钱,孔乙己是个老赖——小说的格调马上就变了。这个小说非常巧妙之处在于,他是一个不懂事的小伙计,小伙计还不很聪明,我估计他是考不上重点高中的。他来到这个酒店打工,可是酒店有一个技术,要求往酒里掺水。由于小伙计这个技术不过关,所以技术活不让他干,他只能改为叫温酒的,无聊的一个位置了,只能在那儿给温温酒,谁都能干。因此这个小伙子比较无聊,孔乙己整个的遭遇,是在这么一个小孩的眼中看来的。
这个小孩还有点看不起孔乙己,他自己没有本事,也受周围这些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这个小说里,酒就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但是很容易被忽略,就像刚才我说,《故乡》里边从头到尾都写月亮,但恰恰容易被忽略的是月亮。《孔乙己》也是这样的,老板、小伙计、孔乙己,还有那些酒客,明明都跟酒有关系,可是我们都容易忽略它。
我有一个外号叫北大醉侠,常常被酒业请去讲酒文化。讲多了之后我发现,恰恰是这些酒行业的大师,他们忽略了酒是一个意象。你看我也不会造酒,我喝酒也不行,当然讲酒的技术,我是讲不过那些大师,他们讲我们的酒几蒸几酿,里面包含微生物多少种,维他命多少,这我都不会讲。可是我发现他们就少了一个东西,他们没有注意到酒是意象,李白喜欢喝酒,苏东坡喜欢喝酒,真的是因为他们酒量大,因为他们爱好酒吗?我相信主要不是物质的原因,而是酒是一种意象,一种人生的精神现象。
而《孔乙己》这篇小说,重点就写的是在这么一个咸亨酒店,一个地方一个小镇的酒店里边,这个酒本来就不高级,老板还要赚钱,而过去很多酒店赚钱的方法,就是往酒里边掺水,只要一掺水,它就变了。我有一次去讲酒,我在这里不做酒的广告,我说这酒的风格是醇厚二字,一个醇,一个厚,就讲它这个酒怎么醇怎么厚。我是中文系的出身,我说大家看看“醇”和“厚”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醇”和“厚”是怎么写的,“醇”和“厚”从甲骨文起源上都跟酒坛子有关,它们本来都是酒坛子的象形文字,后来慢慢符号化了,就变成“醇厚”这两个字。而酒如果是不掺水的,叫醇和厚。掺了水就是反义词,就叫薄(bo),口语叫薄(bao),就薄了。
还因为我爸是个酒鬼,他们老说,喝酒喝厚了,耍钱耍薄了,好朋友在一块儿经常喝酒,不要赌钱,赌钱伤感情,赌钱感情会越来越薄,喝酒会越来越厚。你看喝酒的人经常抢着付账,今天我来,今天我来,今天我来,虽然没什么钱,还要抢着付账,喝酒感情越来越厚。酒本身如果不掺假,就是厚的意思,掺了假就薄。
孔乙己 木刻 :赵延年 1975年创作
所以小说一开始就有一个很好的铺垫,讲这个酒要掺水,所谓的好酒也就是掺水掺的少一点,就是哪家店有良心,完全不掺水的,恐怕找不到,至少要掺个10% 、20%,可能只要是不超过一半,都算有良心的。所以孔乙己这样的一个人,来到这样一个酒店喝酒,本身已经说明了他的身份,而且他外边穿着长衫,站在柜台上喝酒,这也说明他的身份。而整个小说写的就是“凉薄”二字,就是掺了水的酒。把整个小说当成一个整体来看,这写的不是咸亨酒店,不是要到消协去投诉,说这家酒店掺水,是说当时的人际关系,整个中国的人际关系都是凉薄的。
孔乙己是非常勤奋努力的一个人,虽然说我们现在看不起科举了,可是他是一个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他只能走科举这条路,为了科举,他一次一次地去考,考不上在当地也算个有学问的人,你凭什么老嘲笑人家?就像我们今天,在某个农村有个孩子考清华北大没考上,明年又复读,复读了三四年,他有什么可看不起的呢?他仍然比这些连重点高中都考不上的要强,比那些文盲强百倍。可是这个酒店里的人,就因为孔乙己没考上,因为他没有钱,无权无势,大家就嘲笑他。当然孔乙己也有他不对的地方,但他不对的地方是跟凉薄的社会有关,我们看见这个社会曾经向他伸出过援助之手吗?他得到过一点温情吗?没有。
这个小说里,孔乙己唯一想跟他说话的就是这个小伙计,唯一想跟他套近乎,孔乙己觉得这孩子总是好的吧,想跟这个孩子套近乎,没想到这孩子对他也爱理不理的,孩子说谁让你教,我知道。孩子对他也很冷淡。他最后的希望破灭了,这是很可怜的一点。
我讲《孔乙己》那一课之前,看过一个戏曲片《孔乙己》,改编的很好,它写出孔乙己内心的悲凉,还把孔乙己跟阿Q连在一起了。写到阿Q最后上刑场,在两边看热闹送行的人群中,竟然有孔乙己,孔乙己还送给临终的阿Q一碗酒喝。阿Q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碗酒是不掺水的,那碗酒表现了两个弱者之间惺惺相惜。孔乙己知道阿Q现在也很可怜,就要死了,送给他一碗酒。孔乙己未必像我这样,能够从意象的角度来看这个酒,他是凭人的直觉,他知道什么叫好酒。
所以你看他就有一次不是去排出九文大钱。排出九文大钱,也是一个穷酸知识分子的意象。他说你看这回是现钱,温两碗酒。每一次孔乙己出场都跟酒有关系,所以我们通过一个酒,就看出这个小说通篇写的是凉和薄,一种凉意透骨而来。特别是后边又写,后边再写的季节是秋天,过了中秋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一天凉比一天。在这种情况下又想起孔乙己,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没还,你说孔乙己好久没来了,他到底是死了还是被谁抓去了?老板并不关心,老板想的是他还有十九个钱没还,这就是当时的人情。孔乙己这样一个有学问的乡间知识分子,都是这样一个命运,整个中国能好吗?好不了。可是鲁迅一句话都没说,鲁迅没有说“你看这就是黑暗的旧社会”,要这么说,他就不是好作家了。
主持人:找到了点感觉了。
孔乙己 范增绘
孔老师:鲁迅什么话都没有说,所以为什么《孔乙己》是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就在于此。
我再介绍一个有关的知识,因为我也研究一点武侠小说,现代武侠小说有个著名的作家叫白羽,后来有个小说家叫梁羽生,梁羽生是很崇拜白羽的,白羽当年是向鲁迅学习小说创作的,白羽本来是不想当武侠小说家的,他想当新文学作家,后来没成功,为了谋生,最后写武侠了。白羽找鲁迅给他指导,他把自己的小说给鲁迅看,鲁迅给他修改过,其中有一句话,白羽怎么写的呢?白羽写一个老人:“可怜这个老人,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了。”鲁迅把“可怜”二字给他去掉了,改成“这个老人,两手空空地回去了。”白羽非常聪明,鲁迅这么一改,他马上就明白了奥秘在哪儿。如果写“可怜”,的态度就出来了,态度出来,就把读者的大脑给塞满了。不要“可怜”,你不要表态,要不动声色,“可怜”二字要从读者心里出来。白羽为什么能成一流的武侠小说家?他是从鲁迅这里得到了启发。当然不是鲁迅启发谁,谁就能领悟的,白羽很聪明。
反过来我们想《孔乙己》不就是这样吗?《孔乙己》通篇好像是看不起孔乙己的,其实不是,读了之后你久久难忘,他不仅仅是同情一个人,是对整个咸亨酒店代表的那个社会、那个氛围,都感到有几分——用我们东北话说——拔凉拔凉的,哇凉哇凉的,透心凉。人际关系怎么是这样的呢?所以再往下想,这样的社会不改变行吗?我们是怎么从那样的社会变成今天这样的一个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那个时候一方有难,八方落井下石,八方嘲笑。所以我说,没有鲁迅就没有新中国,有了鲁迅,后面才有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领导人民奋斗,建立新中国。
先得有人把问题指出来,鲁迅通过这些意象告诉你,这个社会是不合理的,但他又没说这个社会不合理,他要那样说就不深刻了。他就让你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孔乙己、祥林嫂、闰土……你老想这些,就知道社会非改不可,这社会不改,我们怎么活啊!我们都活不好。所以说尽管我们今天的社会还有很多问题,大家还在批评,但是毕竟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那些问题已经克服了,孔乙己祥林嫂的问题初步解决了,这是我们可以告慰于鲁迅先生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