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游扬州,我专门去看了闻名遐迩的柳堡,去后才知道柳堡原名留宝头,后改名刘坝头,是电影编剧石言为体现一部作品既讲战争又叙情感的风格,而将刘坝头又改名柳堡——因“柳”字多情、“堡”有兵味,何况刘坝头上也确实长了许多大柳树。而就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柳堡便扬名天下了,这部电影就是由新中国第一位女性电影导演王苹执导的《柳堡的故事》。一部文艺作品能为一个美丽的地方命名,实在让人惊叹红色经典的影响力与艺术魅力。
(一)
《柳堡的故事》拍摄于1957年,作为军旅题材的红色经典,影片并没有重点刻画与营造大规模枪林弹雨的战斗场面,而是独具匠心地聚焦军人的整训与情感。1944年春,新四军某部一个连队进入苏北柳堡村整训,四班副李进与当地姑娘二妹子产生了感情。在指导员的帮助下,李进抛开个人情感随部队南征作战。五年后,已晋升连长的李进带队途经柳堡村,与已入党成为干部、正带领粮船踊跃支前的二妹子欣喜重逢。
应该说《柳堡的故事》选材独树一帜,依然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主题,又浮动着一抹似有若无的情感,背后闪耀的仍然是金色的革命光辉。纵观整部电影,李进与二妹子从相遇相识、互生情愫,再到南征作战、胜利重逢,影片巧妙地将情感叙事融入革命叙事,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及战争中的敌我矛盾,昭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意涵:只有人民大众获得彻底解放,才能真正实现个体幸福。
影片中,当副班长李进因和二妹子在柳前月下“谈情说爱”,而被指导员要求向大家作思想汇报时,李进向大家讲述了二妹子深夜前来是缘于其身陷险境,彼时电影以回叙的方式牵引出一个敌人——害死大妹子又企图强娶二妹子的伪军中队长刘胡子。其后,刘胡子果真派地主汪掌柜带着狗腿子将二妹子蛮横地抢走,部队闻讯即刻兵分两路,将二妹子合力救回。
此时,二妹子的遭遇让李进深刻地意识到,革命斗争异常残酷,需暂时抛开个人情感,彻底解放全中国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李进在对敌斗争和自我斗争中迅速成长,“我想二妹子心里难过,总还受得住;我一想到从此要脱离部队,党从此就不要我,我宁死也受不了!我入党的时候说过,为劳苦大众奋斗到底!”对二妹子而言,新四军对她的拯救,不仅使其身体获得解放,更促成了其精神成长。二妹子听李进说道“我们新四军讲男女平等”,她立马反观自身“平等?我也能平等?”在经过思想启蒙后,二妹子在人民军队的帮助下彻底改变了自身命运——她不但幸运地挣脱了刘胡子的魔爪,更光荣地成长为了一名党的妇女干部。
(二)
《柳堡的故事》全片于坚韧刚强之中撒落了些许温柔,让人印象深刻。此种淳朴含蓄的情感得以成功表达,除去男女主人公精心运用细腻的眼神、细微的表情、不经意的动作,朦胧而隐忍地准确传达外,还源于二妹子对李进的情感中,包含了劳苦大众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由衷爱戴与拥护,以及人民群众对光明与希望、和平与民主的热切期盼与向往。二妹子在革命斗争中的情感选择,将这一切并置叠现,使之互为一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主题曲《九九艳阳天》这男女互表心曲的江南小调,于全片恰到好处地四次响起,将潜隐于革命叙事当中的情感叙事精巧地连缀起来,充分突显了主人公丰盈的心理活动与情感流转,串联起李进与二妹子从相识、相处、离别到重逢的整个情感历程。
歌曲第一次响起,李进和四班战友们一块帮房东田大爷修房子和院墙,“蚕豆花儿香啊麦苗儿鲜”,初次响起的《九九艳阳天》是欢快明亮的男声,饱含着战士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时,田大爷外出避难的女儿二妹子在歌声中回来了,“哥哥惦记着呀小英莲”,歌曲至此似乎预示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即将开启。
歌曲第二次响起,二妹子欢喜地到河畔为战士们收回晾晒的衣服。这时的她已与李进互生好感,且向李进表达了参军的意愿。“风向呀不定那个车难转呀,决心没有下呀怎么开言”,二次响起的《九九艳阳天》是甜美的女声独唱,十分贴切地释放并外化了二妹子彼时的心绪与情感。
歌曲第三次响起,是在蒋桥战斗胜利后部队即将南征作战,四班战士马小宝唱道:“这一去呀翻山又过海呀,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马小宝是个乐天派,在柳堡的河汊子里无忧无虑地撑船高歌。坐在船头的李进却在沉思:尽管柳堡有他惦念和向往的,但毫无疑问,他将义无反顾地随部队南下征战。
歌曲第四次响起,是五年后已成为连长的李进带队途经柳堡,与已入党当了干部的二妹子在运粮船上欣喜重逢、并立船头。“哪怕你一去呀千万里呀,哪怕你十年八载呀不回还。只要你不把我英莲忘呀,只要你胸佩红花呀回家转。”末次响起的《九九艳阳天》依然是女声,婉转地表达了二妹子对李进的深情与承诺。而重逢时李进那一声激动的“田学英同志”,更将歌曲里柔情坚贞的“小英莲”形象与剧情里情深意笃的二妹子田学英完全对应起来。
(三)
《柳堡的故事》中二妹子虽为女一号,实际台词却并不多,最重要的一段台词是表达参军的意愿。但影片充分发挥了大银幕视听语言的独特优势,运用迷人的视听镜语,彰显了人物的清纯甜美、情感的清新动人与心灵的清澈美好。
导演别具匠心地让二妹子在李进的歌声中出场,且调度了一个抒情长镜头——杨柳垂堤、小河潺湲,二妹子和她爹田大爷划着小船映入眼帘,挽着包袱坐在船头的二妹子渐行渐近,大辫子的背影淳朴柔美。其后,二妹子回到家中,看到那么多新四军战士正在为她家修屋顶、刷院墙,于是在战士们的注视下,她感激又腼腆地穿过院落,匆匆进到屋里。从二妹子父女返乡至归家,这两处的视线引导与空间调度新颖别致,成功地抢抓了观众注意力。
而当部队即将出发,柳堡的乡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前往送行时,二妹子也去了,但她只是独自一人站在一棵柳树旁远远目送、遥遥眺望。彼时影片勾勒出一棵柳树旁站着一个人影子、梳着一条大辫子的远景镜头,观众在镜头里看不清二妹子的脸,但其静默张望的远景透出的淡淡忧伤,却使银幕效果比看清她的脸更写意和动人。在中国的古代文化里,柳意味着送别。《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李进抱着要解放千千万万个劳苦大众的坚定决心,头也不回地走了;倒是善解人意的指导员替李进回望了一下,而正是这一回望为五年后李进与二妹子在指导员的牵引下欣喜重逢埋下伏笔。
《柳堡的故事》中苏北特有的蜿蜒河堤、独木小桥、依依杨柳以及风车、芦苇、雁阵,是影片完美的视听镜语的重要构成。尤其柳堡的水源丰富、河道密集,片中流水与田亩纵横交错、水路与陆路相映成趣,柳堡所独具的水网中的村落特色,不仅因风景如画而渲染出浓郁的抒情氛围,更不动声色地参与和丰富了电影叙事。
比如,柳堡那一湾河水在片中反复出现,具有特别的意蕴。当刘胡子带人欲强抢二妹子时,二妹子无奈地浸在河里,正是借助河水和芦苇的掩护,方逃此一劫;而当汪掌柜趁着夜黑风高,带着狗腿子强闯田家硬拖走二妹子时,弟弟小牛也是藏在河中,方得以伺机逃脱并赶往新四军驻地通风报信。被抢走的二妹子被羁押在汪掌柜的船上,依然是沿水路而行,被强送至刘胡子所在的蒋桥;而为营救二妹子,新四军兵分两路,一路疾驰于河岸沿陆路追寻,一路蹚河乘船沿水路应援,最终是水路应援的战士一枪打断了敌船的桅绳,截住了汪掌柜一伙……
电影《柳堡的故事》不仅是红色文艺经典,还是民族文化经典,它以颇具东方神韵的秀丽与温婉,聚焦了革命洪流中的一脉支流,在独特的故事天地里抒写了军民关系、阶级矛盾及战士的情感与责任。《柳堡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根源就在于影片通过美好的情感故事,彰显了党的先锋战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本色。情感不过是考验,金色的革命光辉才是最神圣的召唤。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