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到有太多把《漫长的季节》与《平原上的摩西》进行关联的对比(看到比较多的是比较《漫长》与《隐秘的角落》,这种对比或许还显得比较浅表),在我看来,《漫长》与《摩西》这两部引发关注的剧集内在的联系是十分明显的。
这种明显不止在于悬疑剧的外表年代剧的内核,不仅在于慢节奏的叙事特征,不仅在于国企职工下岗的共同历史背景,也不仅在于同一种悠长的绝望和救赎的呼叫的内在灰暗气质(相对而言,《漫长的季节》增添了更多的喜剧色彩,以此来降低观众的灰暗的心理感受,降低观众的心理负担;配乐上的一些处理也轻飘飘地有意去掉历史之“势”),两者在创作上的草蛇灰线在我看来其实也是如出一辙的。
这条草蛇灰线就是政治-经济-社会-心理-青年-犯罪。具体展开就是某种政治的衰退导致国有经济的肢解,产生国企工人下岗的剧烈社会问题,导致一个巨大的本来应该是国家主人翁的工人阶级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而对这种社会问题最为敏感也感受到更多的迷茫与痛苦的是敏感的青年群体,也就是工人阶级家庭的子女,一种灰暗凌乱失序的“社会-心理-青年”的结构中,自然而然会衍发更具有观剧焦点性的犯罪问题——于是,以少年/青年也就是工人阶级二代为视野和眼光,以犯罪嫌疑为噱头和外衣的这类年代剧就应运而生了。
《漫长的季节》似乎有意做了轻飘飘或曰“积极化”的处理,这样做的效果在降低了观剧的历史负担的同时,也将这段有着清晰时代指向的沉重的历史重新封闭为个人心理的创伤与疗愈——于是“往前看,别回头”的自我和解的小团圆结局近乎变成了当初刘欢那首豪迈的“从头再来”的清新版本;更彻底的说,一切变成了一场弗洛伊德式的“梦”(我想这是弗洛伊德的大名在剧中多次出现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把公共性的历史讲述重新封闭为个人梦境和自我疗愈的叙事层面上,《漫长的季节》在将这种“新悬疑”的讲述带向高潮的同时,也实际上给它画上了休止符。
“儿子的意外离世让王响陷入煎熬和痛楚,但他并不放弃努力生活”。没有别的表述更能让这段悬能同时成为对历史的开启和对历史的关闭。让人性之恶仅止于人性;让共和国长子的痛仅止于那个火车司机王师傅的个人悲伤。
但无论怎样做喜剧的掩饰、视角的转移和结局的抚慰,我想这都是工人阶级的伤痕文学,是一声发自历史黑洞的日渐遥远的沉闷叹息。
一个漫长的季节,带着宏大的苦闷和阵痛,从萧瑟肃杀的秋意,走向阳光和煦的暖秋。
一个工人阶级的梦魇,准备休止,准备翻篇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