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互联网搜索引擎巨头谷歌称其“谷歌新闻”产品“汇集世界各地新闻资源,提供最新、最完整的时事报道”,它强大的新闻搜索功能着实为读者和一些新闻从业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也正是这款产品引起了很多纠纷。
近日,法国、德国及意大利的媒体协会在罗马联合举行磋商,强烈呼吁各国政府立法,对谷歌开征“新闻税”——邻接税(版税的一种延伸)。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法国媒体协会认为其传统媒体受到很大挤压。据统计,最近10年法国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下降近10亿欧元,相当于法国媒体营业总额的10%。法国媒体和出版业将这种大幅下滑归咎于网络新媒体的发展。
谷歌作为最大的搜索引擎,其关键词搜索等新广告模式比媒体网站广告增长更快,占据了网络广告的很大份额。尽管法国各媒体都将自身网站等新媒体建设列为重要战略,但“报网融合”在现阶段未能达到理想的盈利模式。今年9月,法国报刊媒体协会向政府提出请求,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法律,对谷歌征收邻接税,要求谷歌为每一篇搜索引擎提供链接的文章支付稿酬,保护网络新闻作品版权。
但谷歌认为,报刊媒体的要求是对互联网及网民利益的极大损害,最终也将危害到报刊媒体自身的利益,对搜索网络文章进行收费只能导致信息封闭和阻碍创新。谷歌还提醒法国政府,该搜索引擎每月为法国报刊网站带来了4亿点击率。谷歌向法国政府发出严正声明称,如果法国坚持对其征税,谷歌搜索引擎中将不再出现法国报刊媒体的文章。法国文化和宣传部长菲利佩蒂对谷歌的反应感到吃惊和不满,她认为谷歌的腔调完全是一种“威胁”。
德国政府今年8月底出台了一项旨在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提案,该法律被它的反对者称作“谷歌法”,因为它将强制谷歌等搜索引擎向德国报刊网站缴纳稿酬。
跟“谷歌新闻”较劲的还有其他国家,但谷歌始终处于上风。2011年5月,比利时布鲁塞尔上诉法庭裁决谷歌在媒体发展数字化的新形势下侵权。作为回应,谷歌按照判决从其服务器上删除了比利时法文和德文媒体网站的内容,并且在搜索引擎中屏蔽了原告3家媒体的文章。但不久之后比利时的媒体又与谷歌达成了一致,谷歌在搜索引擎中恢复了对它们文章的索引。
分析认为,搜索引擎市场期待打破谷歌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共荣,也值得反思。
(本报布鲁塞尔11月1日电孙天仁)
谷歌事件与美国互联网战略
2010年01月22日 来源:环球网
谷歌事件,最近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一件事情。这一是因为谷歌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有着人们一直津津乐道的创业、发展经历,二是因为在这一事件中一直有美国国务院的影子,从最初起事的希拉里国务卿与谷歌公司负责人等的餐聚,一直到希拉里国务卿1月21日发表互联网自由的演讲。
谷歌事件,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的互联网战略。美国互联网战略的实质,就是美国利用其目前在互联网技术、资金、市场的巨大优势,向别国进行政治推销、商业推销、文化推销,来谋取美国的政治利益、商业利益、文化利益。不仅是推销,而且是在冠冕堂皇的“普世价值”理由下的强买强卖。
谷歌事件中,谷歌声称将可能退出中国的理由和借口,是精心选择和策划的。反对“黑客攻击”、反对“网络审查”,既堂而皇之,又能迎合西方公众在西方媒体熏陶下对中国的印象,既有政治的理由,又有非政治的理由。这为美国以“互联网自由”的名义推行其互联网战略,作了最直接、毫不掩饰的铺垫。但这些理由和借口的破绽在于,正像不少媒体界、互联网界人士指出的,谷歌现在根本就没有出示任何中国政府指使黑客所为的证据,黑客攻击每天都在发生,作为谷歌这样的公司本来根本就不值得为此大声喊叫;至于网络审查,人们指出,你美国就没有网络审查?你谷歌公司在德国、法国、印度等等国家就不接受审查?谷歌公司的祖国在美国,美国的一些政府机构不是经常在某种名义下进入大量私人邮箱的吗?
谷歌事件只是美国互联网战略的一枚棋子,美国谋求互联网霸权的意图是很明显的。美国正在让人们相信互联网只有“公海”,没有“领海”,而在这“公海”上,美国船坚炮利,它实际上控制着互联网。因此,美国以为,通过互联网,它可以实现其他办法难以实现的霸权意图,虽然现在还需要以“互联网自由”这样的幌子。
美国互联网外交是虚伪的实用主义
2010年01月22日 来源:人民网
周四晚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就网络自由发表讲话。批评中国的意味浓厚---指责中国对网络信息进行限制;要求中国对包括谷歌在内的美国公司所受网络攻击进行“彻底透明的调查”;声称“限制信息享用自由,或损害互联网用户基本权利的国家有跟不上下一个世纪发展进程的风险”;表示愿以“坦率且始终于一”的态度化解与中国在互联网自由方面的分歧。
前有谷歌事件的发酵,后有希拉里的网络讲话。虽然其助手声称并非针对中国,但明眼人看得出,美国是利用谷歌事件拿中国开刀,并在全球范围内覆盖起一张网络外交的大网,作为推展“巧实力”的凭借,维持其在“后危机”时代的一超独霸地位。对此,美国媒体将之成为新的“克林顿主义”。其实,这个“主义”和美国曾经推行的其他“主义”(如新孤立主义、新干涉主义、新保守主义等)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撤掉覆盖在美国互联网外交上自由和民主的矫饰面纱,祛除老生常谈的价值观内核,就只剩下了虚伪的“实用主义”。
所谓“虚伪”,是指美国一直在互联管理上秉承双重标准,说一套做一套。
从希拉里国务卿对中国网络管理的指责看,似乎美国国内的互联网管理绝对“自由”,网民享有无障碍的“冲浪”权力。其实不然,根据美国的爱国者法案,为了反恐需要警方有权搜索公民的电子邮件通讯,甚至可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监视公民通讯。据美国司法部的调查报告,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2002-2006年间,通过电子邮件、便条和打电话等方式,窃取数千份美国民众的通话记录。此外,据2007年度美国《信息自由法》解密文件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创建有“数字信息收集系统网络”,用于秘密窃听和监控邮件。
中国坚决反对美利用互联网问题进行无理指责
2010年01月22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2日就美国国务卿克林顿有关“互联网自由”演讲涉华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美国国务卿克林顿21日就“互联网自由”问题发表演讲,其中谈到中国互联网管理政策,认为中方限制互联网自由,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马朝旭说,美方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影射中国限制互联网自由。对于这种违背事实、损害中美关系的言行,我们坚决反对。
马朝旭指出,中国互联网是开放的,中国也是互联网发展最活跃的国家,到去年底,中国网民达3.84亿,网站达368万个,博客1.8亿。中国宪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是我们的一贯政策。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和文化传统,中国对互联网坚持依法管理,符合世界通行做法。
马朝旭表示,中国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网络黑客行为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黑客攻击受害国之一。中国主张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严厉打击网络黑客行为,维护网络安全和依法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马朝旭说,我们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停止利用所谓互联网自由问题对中国进行无理指责。我们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就发展新时期中美关系达成的共识,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以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