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日益显示出特有的力量,对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强大影响。正确看待网络文化的价值观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网络文化彰显了人的自主自觉,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生态,并对政治治理和公共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问题的另一个向度也非常突出,那就是网络文化在文化发展和价值观建设方面的消极影响。文化盲从在网络文化中极为盛行,某些明星人物和意见领袖成为网络“大V”,其身后成千上万的“粉丝”以这些“大V”的意见为标准、为导向,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一些不稳定、不成型的价值态度、文化品位,一些嘲讽、玩弄、批判、围攻主流意识形态的黄段子、黑段子和假信息,借助网络载体广泛流传,在思想内容和话语体系上构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消解力量。碎片化、快餐化、表面化的网络文化产品大量吞噬和挤压意识形态文化产品,减缩了主导文化的数量和范围,并通过改变主导文化作品的意义,误导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这些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极大冲击。
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功能和多重性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既不能因其有价值合理性一面就漠视其负面影响,也不能因为其存在着负面影响就限制其发展。放纵和堵死都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使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当代中国文化作出贡献。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网络文化的价值观标准。中国网络文化发展的价值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网络文化中存在的价值观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复杂化的重要体现,面对社会利益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就突出地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站在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高度,站在维护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高度,站在适应人类文明发展总趋势的高度,正确处理普适性文明与制度性要求、民族性文化与全人类共识的关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和实践要求,反映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充分吸收世界各个民族各种制度优秀文明成果,体现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基本趋势,反映人类共同的理想愿望和价值追求。任何离开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方向而放弃基本原则,离开民族特点而照搬照抄的所谓普世价值,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而封闭自守的做法,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科学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方向的辩证法。既要引领好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又要有力抵制腐朽的、错误的思想动向;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规范性,又要掌握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引领的技巧;既要在网络文化发展中强调最大的包容性,又要坚决维持意识形态底线的不可触动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严肃性,又要发挥网络文化在促进民主、政治透明和社会监督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领导权,用核心价值观来掌控网络文化的话语权,使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广大网民、手机用户等新媒体使用者的头脑中,成为人们的共同理想和自觉追求,形成符合核心价值观的思维方式、思想认同。通过建立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构机制,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实践和信仰层面,作为个人反省的价值标准、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交往实践的基本标尺。积极创建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文化中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网络文化的生产方式当中,使网络文化的创作、传播和消费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载体。
善于开展网络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强化网络文化领域的反渗透意识。实事求是地说,网络文化之所以出现价值观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网络管理某些环节上存在着“庸俗宽容”的情况,一些门户网站在错误思想面前袖手旁观甚至纵容其泛滥,极大地扰乱了人们的思想,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在网络文化高度发达的形势下,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很快地适应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及时转换思路,更新工作方式方法,导致被动应付甚至手足无措。为了更好地净化网络空间、加强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建设,应当加大阵地建设意识,善于、敢于同网络上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交锋,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大众文化的现实境遇及发展对策研究”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