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求是网点名批评贺卫方、陈丹青”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小编也颇为好奇求是是如何痛批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公知的,但一看原文,在2000字的文章中仅有“贺卫方在微博中大谈宪政,陈丹青在其微信公众帐号以《大家别去美国!一个愚蠢而落后的国家》为题,内容却是对美国的过度美化,诱导效果可见一斑”这样一句点名批评,小编又被标题党骗了。
但就因为这一句话,微博上炸开了锅,谴责党媒破坏言论自由者有之,为两位公知伸冤者有之,甚而有人搬出了文革思维、红卫兵的大帽子,对该文进行人身攻击,总之,这场争论又扯到了呼吁言论自由、抵制威权主义的套路上。
那么这篇题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的评论到底在说啥呢?说的是,教师手中的知识权力,足以影响整整一代青年人,守护高校这块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刻不容缓。要防止越界的言论在高校传播,必须从制度上建立意识形态的“底线”,界定高校教师应该坚守的政治和道德底线,根除“呲必中国”的乱象。文章的基本观点与辽宁日报那篇《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别无二致,矛头所指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乱象,只是徐岚的这篇文章把微博、微信也算进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因而把网络上的公知大V也给一并得罪了。
诚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混乱,不讲马克思主义的马原课、不提毛泽东思想的毛概课,小编都曾上过,在思政课上大谈西方主流价值观、中国领导人的绯闻八卦的老师也大有人在,至于刻意抹黑中国的老师,小编虽没遇到,也耳闻了一些。目前的正面的高校思政教育,也基本等同于“勒令教师讲授、学生背诵”的教条,而这与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一样,往往沦为形式,只能让受众徒增反感。这些问题,辽宁日报和求是网都意识到了,并且勇敢地说了真话。
遗憾的是,并没能提出什么灵丹妙药,她的建议是“从制度上建立高校教师应该坚守的政治和道德底线”“高校教师言论不能触发意识形态的底线”“创新宣传形式,让正能量变得生动起来”,操作上的可行性暂且不提,这些措施要么是“堵而不疏”,必然会带来呼吁言论自由的舆论反弹,要么是从一种形式主义变成另一种形式主义,难道党媒宣传效果不好是因为没用微博、微信吗?至于“要让主流价值观变成可以印刻在每个人心里的鲜活形象,让每个人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正能量的熏陶”,这种话既空洞,也并不中听。
因此,小编以为,这只是一篇观点正统的平庸文章,若无“陈丹青”“贺卫方”这些人名,估计不会被大众注意到。但就因为所谓的“点名批评”,被好事者抓住了党媒破坏言论自由的把柄,大大地借题发挥了。徐岚说,“《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这篇文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细地看过。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要把它肢解为一篇对贺卫方进行人身攻击的文章”。原因很简单,党媒点评批评贺卫方,这才是抓人眼球的新闻点,这篇文章说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在所谓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上,都不重要。
那么这样的言论自由,不就是一种言论暴力吗?不就是曲解事实、制造谣言的温床吗?这样的结果,往好了说,是网民从众和猎奇心理的后果,往坏了揣测,就是微博水军制造的舆论假象。在被少数人垄断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上,虚假的言论制造虚假的舆情,随意塑造6亿网民接触的“拟态环境”。
这种现象,在党和政府的整治下,已经逐渐好转了,但正如前文所说,这种整治是“堵”而不是“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禁言”加上搞空洞的政治说教是争取不到群众的,更争取不到崇尚“独立之精神”的青年学生。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小编也不敢妄言,但有两条原则想必是不会错的:一、把尊重事实与政治立场结合起来。为什么反动的阶级要造谣?因为他害怕事实。高校的思政教育不造谣,但常常避谈事实,沦为空洞的、惹人厌烦的说教。共产主义不是宗教,共产主义的宣传家不能害怕事实。二、宣传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党媒官媒若给资本家、权贵阶层献媚,还指望受众信服,那是痴人说梦。意识形态宣传若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定会被人民抛弃。除了这两点,抢占舆论阵地、创新宣传形式这些手段,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