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老师是我很尊重的老师,但我从来没有和孙老师商榷过问题。
关于胡锡进批驳李光满文章一事,我觉得有以下几句话想与孙锡良老师谈谈。
第一,在语言的表述上,不能说“胡锡进对李光满先生文章表达了反对意见”,这就搞错了主体和客体。胡锡进不是对李光满先生文章表达意见,而是对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等党的媒体表达意见。请注意,这里的客体是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光明网等党领导的媒体,而不是李光满文章,这里的区别极大。
胡锡进批判的是人民日报等媒体,而不是李光满文章。李光满的文章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转发之后,就成了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文章,李光满就成了局外人。所谓“胡锡进对李光满先生文章表达了反对意见”,这事,与李光满个人没有实质性关系。再称“李光满文章”,就搞错了对象,掩盖了问题的真正性质。
即使胡,也不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一种势力,我称之为官僚买办资本势力。
所以,这场斗争,并不是胡李之争,而是以胡为代言人的官僚买办资本势力与人民日报(注意不是李光满)为代表的反资本垄断的势力的激烈斗争。两个势力,都在抢国家的代表权。你注意看,胡是用国家领导者的口气批人民日报。比如,胡说,“背离了国家大政方针,造成了误导”,这是指责人民日报“背离了国家大政方针”,胡有这个资格评判其上级主管、党的喉舌“背离国家大政方针,造成了误导”吗?一个反复强调自己是市场化媒体的二流小报的总编,居然以“国家”的口吻,指责党的喉舌“背离国家大政方针”,不礼乐崩坏吗?不是逆天了吗?就差“清君侧”了。
第二,人民日报等转发李光满文章的党媒也好,胡锡进也好,其观点,与其说是对形势的“判断”,不如说都在动员自己的力量,参与一场激烈的大战。光看到判断这种“过去时、现在时”的内涵,不看到对自己力量的动员这“未来时”的一面,我想是片面的。
第三,孙锡良老师也提到对胡的看法,“其一,胡锡进应该不够格当汉奸,又算不上什么正义化身,他的言论不应该成为各类事件的风向标。其二,胡锡进本质与贺某方、于某嵘等是同一类人,但他的特殊工作位置决定了他必须是更高超的骑墙。其三,胡锡进在反对老人家的立场上走得很远,甚至比部分亲美公知更远,只是他嘴风很紧。”
当汉奸还需要资格吗?胡那么高的位置、那么大的权力,资格还不够吗?怎么才够?
什么叫风向标?明明两股力量在斗争,表现最典型的是胡胆大包天,居然自称代表国家,公然反对人民日报等所有党的媒体,这就表明在斗争。如果观察风向,那就应该从胡反对人民日报这件事上观察风向,而不是从胡的言论上观察风向,才更加准确、全面、深刻。如果我们从胡反对人民日报等一大批党媒体这件事上来看,我们看到的是斗争,是胡想动员其阵营的力量,以反击人民日报等党的媒体为手段,把党对资本市场的反击,化于无形。如果我们从胡的议论上看,那就是他向资本势力传递了有人在支持他们的信号,鼓舞他们的士气,动员他的力量与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整治资本市场的行动作殊死搏斗。
胡锡进并不骑墙,他的一贯的言论,比如希望出生在美国、中美关系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反正不恨美国、美国是中国第一开放对象、美国对中国非常好、反复强调晚年错误等,表明他是美国及依附于美国的中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的代言人,怎么能说他骑墙?其实,就是贺、于等人,也都不骑墙,他们异常坚定。胡的所谓骑墙,无非是要给自己涂一层民族主义的口红,属于伪装。孙老师看不出这个涂爱国主义口红的伪装,所以,才判断胡骑墙。
胡反老人家,是代表他背后的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反,代表帝国主义反,并不是他自己反。要说走得远,我看胡走得更远。别忘记了,他是党媒下属媒体的总编,居其位长达十几年。一半在党内、在官场,一半在市场,位置非常特殊,是沟通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帝国主义的特殊桥梁。其言论的影响力,当然非普通公知可比——尽管他们的粉丝数量差不多。也正是这个身份,所以需要涂一层爱国主义牌口红。
如果除去其党媒总编的职位,那么,他以前的那些反正不恨美国、中美关系是中国核心利益、希望出生在美国、历史上美国对中国最好之类的语言,与普通公知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影响力却远不如其在总编位置上。
有没有发生深刻变革?以我看,至少这四十年,都是资本在各领域攻城掠地,娱乐圈不过是这种攻城掠地的缩影。对娱乐圈进行整顿,至少遏制了其资本的疯狂,加上李光满提到的其他整顿行动,都是对资本疯狂的遏制。这意味着什么?不是革命吗?不是革命吗?
不管是社会主义性的整顿,还是民族主义性的整顿,至少这是一种进步。当然,这点进步还远远不够。但是,飓风起于青萍之末,这种整顿资本疯狂的“迹象”,胡看到了,害怕其完全掀翻内外资本的盛筵,所以,才要反击人民日报。胡为代表的那个官僚买办资本势力,远比我们敏感。
两种力量,相持不下。究竟这种整顿会产生大多影响,有多大成果,还要看后续的行动。显然,整顿资本在娱乐圈、金融圈等领域的疯狂,这一仗,并不好打,甚至仅仅是一场重大决战的前哨战。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十年的布局,内外资本相互勾结,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整顿派的力量,显然处于下风。人民日报等党媒体转发李的文章,是动员人民群众的参与,是要加强自己的力量,扭转斗争形势,以便于下步整顿的推进,取得进一步的胜利,不让整顿行动半途而废。胡的文章,也是动员内外资本势力,阻止这种整顿,抵消整顿的效果。
把他们的言论理解为对形势的“判断”,没有想到这是一种动员,我想是太片面了。
孙老师看到了底层的力量,看到了所谓左派“清醒的时间不多,好讲大变局,情绪化,喜悦来得快,忧愁来得也快,特爱提些根本不属于自己群体的利益关切,稍遇点不顺风的大事,又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向”,正因为左派有这么多毛病,所以,才需要动员、教育。人民日报转发李的文章,不就是一种动员、教育吗?什么才叫看到底层的力量?转发李的文章,就是看到了底层的力量,就是动员底层的力量。
孙老师提到的“50,60,70,80,90,这几个数字不假思索地射出,特别是那个‘私企贡献80%创新’令人大跌眼镜”的那个人,他的讲话,同样是在于动员自己的力量,鼓舞自己阵营的士气。也可算是帮助胡反击人民日报等党媒体。
“什么时候才能迎来真的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深刻大变革?”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现在、今天、当下就在为世界大变局和中国深刻大变革准备条件!现在的斗争,是十月怀胎。没有十月怀胎的辛苦,哪有一朝分娩的收获?
再次强调,胡、人民日报相互斗争中的言论,都不是对形势的判断——虽然表面看像是判断,也可以理解成判断,但不认识到是各自的战斗动员,是有些肤浅的。
我不喜欢悲观主义,我觉得,悲观主义,很有可能走向投降主义,至少会严重影响斗争士气,瓦解斗争队伍,最终导致斗争失败。
今天是2021年9月9日,主席逝世45周年纪念日,可以重温一下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就是批判悲观主义的典范,也是一篇动员文章。纪念主席,最关键的是继承主席的战斗精神,坚持战斗,坚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