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国际奢侈品牌“迪奥”的一幅摄影作品“出圈”了。
事情是这样的,本月12日,DIOR(即迪奥)与艺术展览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举行。其中,成长于中国大陆,毕业于央美的摄影师陈漫的一幅12年的作品,引发了激烈的争吵。
昏暗的色调、上翻的眼角、眯眯眼加上刻意的翻白眼的凝视、雀斑脸与尸体一般的白色、古怪的刘海、傅满洲一样的长指甲,所有这些,看起来因审核诡异的风格,其实都是在刻意迎合西方对华人的刻板映象。
抛开中国人是否真长得这样不谈,起码这样的造型、色调和眼神,一眼看去,就会让人产生极度的生理不适。
昨天,这张照片传遍了各大平台,网络上一片骂声。
当然,这骂声更多是奔着陈漫本人去的。
笔者倒是认为,作为“工具人”的陈漫固然该骂,但冤有头债有主,提出需求的“迪奥”更值得被骂,艺术圈这种唯洋是从的风气更该骂。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没有陈漫,也会有李漫,赵漫出来完成这一“工具人”的角色。
当然了,工具人,也是挺有意思的。
这是陈漫的成名作之一《中国十二色》,同样的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再看看这幅作品,《中医》:
这真是中医吗?
还是与迪奥那幅一般的妆容,这幅作品给人的感觉倒是与某些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所谓的“巫医”的刻板印象比较吻合,看起来就给人一种僵尸般的阴鸷之感。
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的语言,陈漫究竟想表达什么,这样的作品又是给谁看的,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这就像当年的电影《红高粱》、《刮痧》一样,并不是给国内人看的,也不是反映劳动群众的喜怒哀乐,更不是引领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向。
看的人是高人一等的“洋大人”,人家那还真不是刻板映象,而是东方主义的再现,是对前殖民地区的猎奇和丑化。
因此,对于非洲人,更喜欢看高长脖子、颈上套十几个银环、嘴唇嵌盘子、光屁股搏斗等等,而这在那部给“黑豹”二字置换内涵的漫威电影《黑豹》里就有着充分的体现。
对于中国人,那就是小脚眯眯眼、溺婴跳大神、红灯笼鸦片枪。
当然了,这种看似“审美”,实际上是“高等种族”对“低等种族”的凝视和“审丑”,是殖人对弱势民族的“文化再造”。
其实,早在鸦片战争之后,针对中国的类似风潮在西方就已经出现过了,典型的莫过于傅满洲、满大人的形象。正是因为傅满洲、满大人的贪婪、狡诈和阴险,西方才成为了中国人的拯救者,殖民也是为了你好!
但是,那个时候,救亡图存是主流,文化艺术界哪怕如周作人、张爱玲之流已经成为汉奸或者在汉奸边缘的,撑死就是写写风花雪月,这种明目张胆的刻意迎合在那时的文化界还非常的罕见。
后来,社会主义美学、劳动美学逐渐占据主流,艺术的人民性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
再后来,跟美.国走的,都.富了,某些知识分子和精英人士,在乍一见到西方发达国家繁荣的物质之后,瞬间就跪了下去,他们竟然妄称中国还应被西方.殖.民300年,那样才会有出头之日。
反正,自那以后,西方说啥都是对的,哪怕放个屁都是香的。
并且在西方,艺术中心也由古老的巴黎转到了暴发户的纽约,美情报机构通过艺术展览、大众传媒和金钱,利用艺术做着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工作。
同样的随着社会的再次分化,艺术越来越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人民的、大众的、劳动者的艺术,越来越登不得大雅之堂。
相反,是那些丑化中国人、丑化劳动人民、丑化社会主义的所谓“作品”在有心人的运作之下,反倒频频出入高端展览、斩获国际大奖。
陈漫在2009年到2012年期间还有一批作品,下面风格一致的三幅作品分别叫《少先队员和三峡大坝》、《少先队员和中央电视台》、《少先队员和嫦娥一号》。谁家的少先队员长这样?这种利用未成年人略带黄色的所谓艺术作品,恶心谁呢?!
这方面,陈漫也的确算不得多出彩。岳敏君、曾梵志、方力钧等人的所谓艺术作品才是长期一贯的,恶心解放军、恶心雷锋、恶心朱德、恶心毛主席——为的就是解构社会主义。
陈漫自己在曾经的采访中就提到“缺哪儿补哪儿”,意思是要按照西方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来。当然,陈漫的确做得很出色,她那些所谓的“东方风格”实为东方主义的“作品”,让一个正常的中国人一眼看去就会产生生理的不适应感。
令人奇怪的是,陈漫自己的打扮挺正常的,她也有不少正常的作品,至少她给文娱界的演员、明星拍的摄影作品都挺正常的,甚至国乒队还邀请她拍过宣传照。
(上一行为陈漫本人)
这或许可以说明陈漫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迎合西方,拍东方主义的片子,获取国际艺术圈的认同并争取到靠前的位置;按公知风格,拍解构社会主义的片子,以求得圈子的认同;按商业逻辑,拍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赚该赚的钱。
还真是谁都不得罪!
只是,当三者放到一起之后,前两者与后者有了明显的冲突,更与早就隐匿不见的劳动美学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不引发舆论风暴?
有网友认为,此前中国人的美丑观被西方所定义,是因为中国弱,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艺术上自然也该更新,该有自信和底气了。
这话当然也没错,但是,如果不对八.十年代知识界、文化界的的“跪”做一清算,如果不解决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恐怕谈文艺方面的全面更新还为时过早。
很明显,每次类似迪奥这样的国际品牌“辱华”,真正在骂的大多是普通劳动者,真正将这些奢侈品当日用品的那些所谓精英,大概率是早就脚踏两条船,随时做好跑路的准备了——因此,人家压根就不在乎,甚至觉得是这些土老帽,没见过世面,不懂事,还瞎嚷嚷,丢人得很。
说到底,文艺的问题,要得到彻底解决,必然要解决思想意识形态的问题,也要解决日益造成社会分化的经济基础。
否则,很难不说那只是乐观的想象罢了。
最后,无论西方如何丑化,无论他们怎么闹腾,无论殖人如何下跪,生于斯长于斯,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劳动人民,有着自己的审美观和是非观。
这是他们怎样也动摇不了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