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大家看看这个截图。
这就是那位,自称毕业于某大学文学专业,高二开始读莫言,身在上海的王女士,与我通话之前发过来的部分信息。
本不想公开这个东西,但这几天在唐山烧烤店舆论汹涌发酵的网络上,司马南欺负小女生,司马南欺负莫言的说法越来越多,一些人“二度创作”热情极高,事情正在离谱变味儿。
有人批评司马南与这位王女士半个多小时的通话当中,态度不够谦虚,人也不够冷静,不给王女士以足够的发言时间,甚至玩弄辩论技巧,欺负一个小女生,接受网友的批评不诚恳……
还有人讥讽司马南暗藏杀机公开通话录音,涉嫌侵犯女孩子隐私,卑劣行径,明显违法……
莫言粉丝教育我的音频在这儿:
https://mp.weixin.qq.com/s/tTRrQW7lhiV4VT3zZRv9YQ,
您可以慢慢仔细听。
我理解大家的好意,理解众人对我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我愿意检讨错误改正错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说明情况,介绍一点背景,还是有必要的。
恳请诸君息怒,您看过这个截图,阅读过从莫言角度王女士角度批判司马南的文章之后,不妨换一个角度想一想:
司马南的做法,除了大家批评的不对的地方,有没有合情合理的,或者说可以理解的地方?
首先是陌生的电话。
其次是出言不逊。
第三对司马南做了政治定性。
第四,同类的电话、留言、语音、私信,比这更凶巴巴的内容还有许多。
坦白说,不胜其扰,不堪其扰。我是在这个背景下接听这个电话的,前日自称复旦文学院的女生不止一个,态度咆哮,歇斯底里。我努力让自己平静平和,取虚心倾听的态度,并多次提示对方具体讲出我错在什么地方。是的是的,态度当然还可以更诚恳更耐心一些,但对一个连起码礼貌都不讲,连姓名都不肯通报, 带着气儿找上门来指责者,我的态度也算是正常的反应吧?
这位王女士逻辑奇特,眼尖的朋友发现了这位王女士谈话的逻辑特别有趣:
——“当然是您说的……”
——“不是您说的,但你的舆论导向……”
——“你说的我挑不出毛病,但就是有毛病……”
——“并不是因为他得了诺贝尔我们才喜欢他……”
——“我也不是喜欢他……”
就这样,兜了很大的弯子,她始终没有讲出司马南对莫言先生文学观的批评有什么错误。
我是个退休老头儿,从小在乡下种地,没打下好的文化底儿,脑梗之后反应忒慢,又非名校文学专业毕业,缺少文学素养,读的书少,包括读莫言的作品也不是从高中开始读的,这都是我的短板。
我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特别是来自于年轻人的指教,愿意有生之年跟着社会一起进步,可我也有一些老人(本月22日68岁整)积累沉淀了一辈子的生活常识。尽管一些常识上升不到理论层面,要我一下子改过来也不容易。
比方说,我有这样一些疑问:
①文学只能用来揭露,而不能用来歌颂吗?
②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有资格格式化中国的文学吗?
③莫言先生的粉丝,在任何方面优越于其他作家的粉丝吗?
④莫言先生的资深粉丝,有资格指责别人“无脑爱国”吗?
⑤“煽动仇恨,拉动人民仇恨,死了会下地狱”,这样的判词由莫言先生的粉丝给出,算数吗?可兑现吗?可不可以礼貌地反驳一下呢?
⑥“发动互联网新文革”,词儿都太大,也太吓人了。可以回嘴说,我没有这种动机,没有这种能力吗?
欢迎包括这位王女士在内的莫言的粉丝和其他的批评者,继续对我展开批评。
敬请各位相信,可以公布的内容,不止于这张截图和我介绍的背景。
最后一句:我的朋友胡锡进关于“两个人私下谈话录音公布于众不道德”的批评,并不是说我。
老胡的批评文字与我公布录音的时间在同一天,可解释为小概率事件,巧合呗,量子纠缠呗,有啥稀奇的呀?好朋友有点儿心灵感应不是很正常吗?
公布电话录音是否涉嫌违法?
这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至少我不认为自己做了违法的事情。
下次我会把中国政法大学证据法学专家吴法天教授关于录音证据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问题的意见转述诸位。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