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近来在各大网站上又出现不少借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而大赞莫言或为莫言辩解的文章,本人现将自己去年亦即2021年写的《诺贝尔文学奖,它已经变味;莫言先生,你是否该有些反思》一文中的关于评述《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的段落,节选(做到一字不改,一字不增)于此,供大家思考。
原文节选——
对《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原文(译文)的分类归纳(或说分类再转述)到此结束。下面我们对《颁奖词》来个更为简约更为直白的转述。说明一下,此转述仍基本按原译文演绎,只是去掉了一些枝枝蔓蔓,只是给特含混拗口的来了点直白,添加了一点解释。也请读者恕我啰嗦,不啰嗦容易让人误判。请看——
莫言的小说作品抨击了中国的历史,抨击了新中国成立后对旧有统治阶级政治权利的剥脱,对官僚买办资本和地主豪绅土地的“剥夺”,抨击了新中国的体制和政治制度,进而揭示了(中国人)人生境遇中最阴暗的方面。同时,将自己的价值观置于故事的主题中,否定了以往五十年(中国)国家的宣传,且大胆抗拒一切不公正的行为——所谓“毛时代的暴政”、“今日大搞生产的狂热”。
莫言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是凡夫俗子。“中国在20世纪中的暴虐无道…被他描写在他那些英雄、恋人、施虐者、强盗,特别是坚强无畏的母亲的故事之中。他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没有真理,缺乏常识或同情心的世界,其中的人群都显得鲁莽、无助而荒诞。”“在莫言的笔下,毛时代的中国众生相绝非那种常见的模式化理想人物,他们全都显得生气勃勃,为充分发挥他们的生命力和打破那囚禁他们的命运和政治牢笼,他们的行事甚至采取了非道德的步骤和方式。”莫言所“勾绘出…的农民世界”,虽“浸润着欢快的无私”,却“氛围乌烟瘴气,也弥漫有肉欲的气息”,“其中充斥惊人的残忍”。
莫言小说通过高密县东北乡的故事,呈现了中国这样“一个驴吼猪叫淹没了党政领声音的”,充满了“饥饿”与“20世纪暴虐无道”的,且“历代反复出现人相食现象”的国度,“一个没有真理,缺乏常识或同情心的世界”。在那里,爱和恶的呈现已达到超自然的程度。“在莫言的笔下,它还呈现为毫无节制的消费,大肆铺张,胡说八道,食色之乐,以及种种难以言说的欲望…”“在他的小说《酒国》中…男童肉成为高级食品,而女童,则因被鄙弃不顾而得以幸存。这一反讽直刺了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正是这一政策导致女胎被大量堕掉…《蛙》这部小说从头到尾所写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丰乳肥臀》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小说,书中整个地贯串了女性视角,对大跃进和1960年的大饥荒作出了令人锥心的细节描述。他揶揄妄图拿公兔给母羊配种的革命派伪科学试验,而在当时,凡对此类事情表示怀疑的人都会被打成右派。小说以新资本主义勃兴的90年代作结,那时候某些靠出售美容品发了大财的骗子们仍妄图通过杂交的方法养出凤凰。”“他勾绘了近百年中国的历史长卷……那里面的猪圈生活却让他描绘到令人难以忍受,却又欲罢不休的地步。意识形态和改革运动尽管搞来搞去,人们的唯我意识和贪心始终都革除不掉。”“在莫言的家乡,富饶的德行一直都在与最邪恶的残忍交战,对那些有勇气闯进去一窥其究竟的人士来说,所面临的将是一次步履艰难的文学冒险之行。”
莫言小说作品手法高妙。莫言冷嘲热讽,戏谑辛辣,且想象飞掠,他使用夸张和戏仿的笔法,以及取材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内容,摸索出极富象征力的形象,以修正、讥讽、抨击(或“攻击”)“以往那五十年的宣传”,以及其它。(另一流行版本译文则说,“莫言的故事都伪装成神话和寓言,将所有的价值观置于故事的主题中。”)
这就是《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所赞颂、所诠释、所定义的莫言小说作品!
这就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人们说,诺贝尔文学奖只讲文学,不考虑政治,我们看《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不是不考虑政治,而是太讲政治了,简直是“政治”化了。可以说,《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不是在褒赞作品、评价作品,而是在指导中国作家如何将文学政治化,而且是按他们的标准政治化——其作品就是要写新中国“最阴暗的方面”,写“难以忍受”的“猪圈生活”,以攻击自己的工人和泥腿子当家作主的祖国;写“弥漫肉欲气息”、“充斥惊人的残忍”、“非道德”的畸形人,以丑化自己的重新站起来了的中华民族;特别是要住抓住新中国最艰难时期的“饥饿”加以无限拖长“夸张”,把对官僚、地主、买办资本的“剥夺行为”和革命暴力强力污化为“暴政”,来“拼击”、“抗拒”的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还要否定“以往那五十年的宣传”,“将自己的价值观(笔者注:实是西方价值观)置于故事的主题中”,以慢慢改变中国的颜色。《颁奖词》还总结提炼出高明的手法——要“冷嘲热讽”、“想象飞掠”,要“使用夸张和戏仿”,要“魔幻”、“伪装”。如此等等,让人感觉,《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不是颁奖词,而是两页诱导教唆条例。
也可以说,《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被颁奖者弄成了一种武器。什么武器?就是配合西方反华政客、反华媒体向中国进攻的武器。这武器的原材料就是莫言奉献的作品。这原材料本身有毒,经过提炼加工之后杀伤力更强。他们拿起这种武器,从文学渠道向我们中国发起了攻击。其攻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赤裸裸,二是全方位。所谓赤裸裸,就是不加掩饰,肆无忌惮。他们公开指名,称所谓“毛时代的暴政”、“今日大搞生产的狂热”、“以往那五十年的宣传”等,还恶毒的把日本侵华与毛泽东时代和“今日大搞生产”相提并论。他们是赤裸裸的攻击,赤裸裸的抹黑,无需你去细查细找,满篇尽是;只是借了给莫言颁奖这个由头,用了诠释、定义莫言作品这个手段。第二大特点是说范围。他们抹黑、攻击的范围,包括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新中国,我们的领袖,我们的人民,我们解放后五十年(截至2012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几乎是全方位。他们的赤裸裸,不加掩饰,肆无忌惮,表明了他们的嚣张与狂妄;他们的全方位攻击,表明了其祸心之大,这祸心代表了西方妄图全面改变我国颜色的险恶用心。
我们不可低估、不能轻视2012年对莫言的文学诺奖颁奖行为和《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的毒副作用;可以说,如果任其铺张发酵,其破坏力将是巨大的。归纳起来,其毒副作用有三。一是《颁奖词》本身的攻击、抹黑作用。《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在那些不了解中国的国家与地方流传,对中国的负面作用会不小;而且《颁奖词》以文献形式保存,其毒副作用还具有长期性。二是颁奖行为和《颁奖词》的鼓动、诱导、教唆作用。这,我们从颁奖前几十年我国文学界一些人痴迷外国奖而生发的一些乱象,即可见一斑;现在,给莫言颁诺奖了,《颁奖词》发布了,其影响力会指数级扩大。三是颁奖行为和《颁奖词》,会对莫言作品的毒性起很大的催化作用、广告作用。说实话,以前,老百姓对莫言的小说,本没有多大兴趣。譬如说,对(《颁奖词》特别推崇的长篇),在颁奖之前,把它认真看完了的人恐怕不多,即使是痴迷的文学爱好者,也往往没这个耐心。别的不说,就因它有的叙述描写特啰嗦冗长,结构特松散蹦跳,内容又特含低级龌龊,很多地方看起来很费劲,甚而还恶心,就会让人释手。我们估计,除了《红高粱》被电影、电视剧扩大了影响之外,对莫言作品的阅读面总体是窄的。但诺奖颁发之后就不同了,其影响力就天翻地覆了。原本就有一批鼓吹者(是否有资本操纵,不得而知)大力鼓吹;大奖下来,鼓吹者们更像是得到了尚方宝剑一般,欢了,跳了,再拚劲儿竞相鼓吹,硬是把《丰乳肥臀》等吹上了天,《颁奖词》也会自愧不如。接下来,它就可能(?)会堂而皇之登上文学史头把交椅,文科教科书必(?)大书特书,汉语言文学专业会列它为必读书目,研究生、博士生会争着拿来做研究课题,论文会满天飞……还有莫言的家乡(这个被莫言抹黑的地方)、住宅、亲友,都会大放异彩……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其毒副作用也就可能会成几何级的放大。(当然,结局会如何,还不可知。)
文学奖不同于科学奖,它受颁奖人思想观念左右是必然的;但《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所表现出的对新中国的偏见和敌意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就不得不引起中国人的愤怒与鄙视。
(节选于本人202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它已经变味;莫言先生,你是否该有些反思》)
2022,9,21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