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今年暑期唯一一部西游主题的动画片《超级英雄美猴王——齐天儿》(以下简称《齐天儿》)上映了。
当时,我仅仅看了一篇关于这部影片的宣发报道,就激动地连夜买票去看电影了。因为在报道中,导演亓梅晓说得太好了,太让人感动了。
亓大导演说在正式写剧本之前,她带着两名好莱坞导演,读了两年的英文版西游记,“海外团队每天都在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性”。
至于亓导,她自称在英国学了8年电影制作。
亓导与好莱坞导演联手创作,并且还做了很多年准备。这一切只是为了“中国神话的国际化表达”,为了让孙悟空从中国的超级英雄变成世界的超级英雄。话都说到这份儿了,我不买票支持一下简直就不是中国人了!
走进电影院之前,我的预期,《齐天儿》应该和《封神第一部》一样,大概率是一部让人震撼的高分大片。
没想到,走进电影院之后,我发现这部影片实际上拍的和《超能一家人》差不多,似乎是主创团队和观众有深仇大恨,都是把观众忽悠进场之后,强行往观众嘴里塞大便,然后从观众兜里掏钱。
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西游记》这一文学IP,在汉语文化圈知名度最高,争议也最多。尤其是关于西游记的精神内核,到底是尊佛、尊道、尊儒,还是三家都尊,或者三家都不尊,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有人戏说,有人胡说,也有人战术后仰。
且不说《齐天儿》究竟想表达什么精神内核,有没有夹带私货。作为一部荧幕作品,咱们先从视觉效果上看一下主创团队对于人物进行的所谓“国际化表达”,究竟匠心何在。
剧中的孙悟空扮相之一
更具体一点说,孙悟空扮成粉红兔女郎摇尾巴、东海龙王穿女装化浓妆、须菩提祖师穿抹胸超短裤……这些形象是改编还是胡编。
首先登场的是上身穿紧身抹胸、下身穿紧身超短裤、有意无意挤出乳沟的须菩提祖师。
在此,咱们要先排除一个干扰因素,原著中是否描述过须菩提祖师的形象,如果没有,《齐天儿》主创团队胡乱改编,你也抓不住它的小辫子。
但,客观事实是,原著对此有描述,并且描述得很详细。甚至,为了突出须菩提祖师优雅的气质,西游记从孙悟空一踏进灵台方寸山就开始烘托,须菩提祖师所在之地放眼看过去漫山遍野都是奇花异草、玄猿白鹿、金狮玉象,一抬头能看见虚空中凤凰飞舞,还能听见仙鹤吟唱。
然后,在仙童带领下,孙悟空看到了坐在台上的须菩提祖师。通过孙悟空的视角,原著直观描述了须菩提祖师的外貌,原文这样写: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这一大段诗词意思是,须菩提祖师这人一眼瞧上去就不像凡人,像道观里的神仙,从内到外透着仙气。也像是庙里供的佛菩萨,庄严之相,让人看到之后就心生敬畏。
除了道家神仙的仙风道骨和佛菩萨的庄严宝相,须菩提祖师还有一重身份,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祭祀对象“天地君亲师”中的“师”。
并且,须菩提祖师还是孙悟空的启蒙老师,对孙悟空的言行甚至衣着也都产生深刻影响。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孙悟空学会长生不老和七十二变之后,回到花果山,发现水帘洞已经被混世魔王占了,孙悟空就上门讨公道。混世魔王的手下在汇报时是这么描述孙悟空外貌的:
“他也没甚么器械,光着个头,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丝绦,足下踏一对乌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
原著中,须菩提祖师有仙气,也有佛相,但不是佛也不是仙,也不是俗世凡人。所以,作为须菩提祖师的亲传弟子,孙悟空外貌看起来不像僧人、不像凡人,也不像神仙。
小孩,看到什么就会模仿什么,尤其是启蒙教育阶段。这一点,西游记的懂。《齐天儿》的导演们肯定也懂。
关于须菩提祖师和孙悟空二人的衣着,明明白白就写在西游记原著的前两回。《齐天儿》的导演们声称看了两年原著,一定看到过这些内容。
导演们本可以把须菩提祖师的形象设计得酷一些、奇幻一些。但,导演们最终还是坚持让须菩提祖师穿很具象的连体紧身抹胸热裤,还是坚持让白胡子老头的须菩提祖师有意无意挤出乳沟,或者摆出妩媚的造型。
《齐天儿》是面向儿童的动画片。
自古以来,孙悟空的性别设定都是男生。
《齐天儿》的导演们通过这部影片,却让处在启蒙教育阶段的男生孙悟空,学他的男老师须菩提祖师穿抹胸。
说完须菩提祖师,下一个登场的是千娇百媚、满嘴性暗示的粉红女装控东海龙王。
西游记原著中,关于须菩提祖师的外貌描述很详细,原因是须菩提祖师是一个佛家、道家、儒家等杂糅而成的新角色,在此之前观众没有直观印象,所以需要详细描述。
关于东海龙王的外貌,原著中并没有具体描述。因为国内到处都有龙王庙,在漫长的靠天吃饭的农业时代,龙王是各地人民祭拜频率最高的神明之一。虽然庙中龙王塑造雕刻工艺有所不同,形象却基本相似,所以,关于龙王的外貌不用过多赘述。
大家谁都没有见过真龙王,但是,谁都知道龙王应该长什么样,不应该长什么样。
在描述须菩提祖师具体长相的时候,也是同理。
西游记虽然由内到外描述了须菩提祖师的形象气质,但是,说到具体相貌时只说了像佛菩萨也像神仙。事实上,说到这就够了,因为全国各地的人都见过庙观里的佛菩萨和神仙,也都知道须菩提祖师应该什么样,不应该什么样。
回到龙王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一直都是刚强劲健的代名词。《西游记》中,龙王,虽然仙位较低、法力不算强,但,最基本的外在形象,得有阳刚之气。
《齐天儿》的导演,花两年时间读《西游记》,还声称“每天都在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性”,结果,龙王刻画得像一个肥硕的粉红老色批成精了。
堂堂东海龙王,住在粉红芭比主题的闺房,一身艳丽的粉装,头发粉色,胡子粉色,眼影也是粉色,还翘着兰花指,扭着屁股,从内而外都透着阴柔。
尤其是东海龙王一张嘴说话,几乎全都是“迷人的小妖精”这种调情的荤腔,总而言之,龙王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一个随时处在发情期的跨性别女装老色批。
在原著中东海龙王只是一个小角色,咱们之所以要详细分析这一角色,是因为在《齐天儿》影片中,粉红女装老色批的东海龙王戏份特别重。
这么说吧,东海龙王身上的LGBT+(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跨性别等)属性加成有多重,龙王在影片中的戏份就有多重。
总之,东海龙王这个角色,被《齐天儿》的导演们做了很多很多文章。
改编最离谱的就是孙悟空大闹龙宫这一段。
原著中,孙悟空到东海龙宫讨要兵器。到了《齐天儿》影片中,变成了讨要“装备”。而“装备”一词通过满嘴荤腔的龙王说出来,带着浓浓的“制服诱惑”色彩。
龙王给孙悟空一套兔女郎的情趣套装,孙悟空明明不满意,竟然还要摇兔子尾巴搔首弄姿,这种“国际化”剧情,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来讨要武器的孙悟空,一套一套换制服,换情趣套装,本来已经很过分。其中有一套,竟然是日本艺伎套装……
这就是亓导所谓的“中国神话的国际化表达”?
这就是所谓的将中国超级英雄变成国际超级英雄?
孙悟空,一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太乙金仙,竟然也能成为各种奇奇怪怪性癖的载体,这种“国际化”实在难以理解。
最终,《齐天儿》导演并没有按照原著让孙悟空选择锁子黄金甲,而是选了一套和蜘蛛侠战衣相似的连体紧身衣,这审美就很好莱坞。(这就是国际化?)
而和孙悟空、东海龙王、须菩提祖师的奇怪穿着相比,三眼六臂穿吊带的阎罗王,那个和龙王一样肥硕的“麦霸”玉皇大帝,和欧美小孩一样满脸雀斑的胖哪吒……等等形象,都不算太离谱了。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整部动画片看下来,我的第一感觉,没有一个人物形象,让我觉得是符合我的审美,甚至感觉影片人物渗透出的猥琐、色情已经引起我的生理不适。
包括这部影片名誉上的第一主角孙悟空,那一张大马猴脸,看起来也有点像“毒教材”插画中的“先天愚型”脸,看起来没什么灵性。
《齐天儿》这部动画片的主要人物的形象设计大致如此,可能是因为我本人太土了,这种“国际化”设计完全欣赏不来。
接下来,咱们再聊一下,《齐天儿》这部影片的主旨是什么。
自古以来,关于《西游记》的解读争议都很大,你说《西游记》尊佛,就会有人说原著中把唐僧描写的人品很差、推卸责任、是非不分;你说《西游记》尊道,就会有人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三人本来都是太乙金仙,最后都皈依了佛门,他们三个还把道家三清推进茅坑,这明明就是对道家的诋毁;总之,不论你怎么解读都会有人反驳你。
也正因如此,关于西游记的二创内容,戏说和胡说的都很多。
但,还是那句话,我们都没见过龙王,但是我们都知道龙王应该什么样,不应该什么样。
同理,我们都没见过《西游记》,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什么是戏说,什么是胡说。
从《齐天儿》这部影片的台词来看,核心主旨是孙悟空追求长生不老的故事。乍一看,没啥毛病。仔细一品,哪哪都不对劲,甚至感觉《齐天儿》的主旨和西游记原著完全是反着来的,整部电影都是在胡说。
古人讲究开宗明义,《西游记》也恰好是一部开宗明义的书。《西游记》总计100回(学界普遍采用的世德堂百回本),按照学界的常规分法,通常分成两部分,前7回和后93回西天取经部分。
其中,前7回可以称之为整部书的总纲,后93回是对前7回的注脚。正因如此,后93回故事之间的逻辑性并不强,先打白骨精,还是先打蜘蛛精,影响并不大。
《齐天儿》的导演们,选取的主要内容恰恰是前7回。说明,导演们真的很懂行,抓住了要害。
《西游记》前7回内容,是整部书的核心所在,也是《齐天儿》的导演们胡说胡编最严重的部分。
《西游记》前7回内容的题眼就是“长生不老”。
想知道《齐天儿》导演们对“长生不老”的解读有多离谱,还是要回顾一下西游记原著对长生不老的解释。毕竟,的原话,可靠性最高。
原著中,孙悟空把花果山猴子们带进水帘洞,孙悟空当了美猴王。有了水帘洞这样一个庇护所,孙悟空带着猴子们——
“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这样无忧无虑、世外桃源一样的日子过了三五百年。有一天宴会上,孙悟空“忽然忧恼,堕下泪来。”猴子们问他为什么哭。
接下来的原文极其重要,堪称是《西游记》前7回内容的核心。读懂这几段,基本就明白《西游记》的主旨应该是什么,不应该是什么。
言归正传,对于在花果山宴会上突然落泪的原因,孙悟空是这样解释的——
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
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
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
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
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
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通过这几段原文,看得出,孙悟空是猴群中最早觉悟的人。如果大家代入到猴群的视角,就会听见,当时通臂猿猴说孙悟空这是“道心开发”。
大概是生怕读者忽略这句话,专门强调这句话是通臂猿猴当时“厉声高叫”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道心开发?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道,并仅仅是指道家“道可道”的道。因为,佛家也讲修道,修行最高境界称为“圆满证道”。儒家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也是在讲怎么“悟道”。
所以,结合《西游记》原著上下文,“道心开发”的意思,可以粗浅理解为,孙悟空看透了物质的易朽,开始追求不朽之道。
对于不朽之道,也给出了具体的说明,一共有三种,分别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只有他们“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僧门修行,得道后称为佛。道门修行,得道后称为仙。儒学修行,得道后称为圣。
从这里看得出,对儒、释、道三条“道”都能修成正果这件事是认可的。尽管整部西游记对这三家的部分人物行为有所批判,但并没有因为教派执行和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不当而否定了该教派理念到的正当性。
之所以认可儒、释、道这三条“道”,除了是因为儒、释、道这三家数千年来已经在中华大地形成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另一个原因就是,推崇的这三条“道”,不是被垄断的“道”,不是“三位一体”、“唯一”、“排他”的,而是渡众生的。
普通人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道”路,都可以修成正果。
并且,在西游宇宙中,这三家门户是关联互通的。比如,人间的魏征可以梦斩泾河龙王;关羽可以成为天庭的守将;佛祖的干儿子哪吒,是道家的降魔天神。再比如,天庭的太乙金仙猪八戒、沙和尚可以跳槽到佛门。
同时,《西游记》对于非人、非神、非佛的各种妖、魔、鬼、怪,与人、神、佛之间的“旋转门”机制也进行了说明,妖魔可能来自神佛家属,也可能来自动植物自己修炼,一些妖魔修行得好也可以被神佛吸纳比如黑熊精;俗世的人死了变成鬼,有些可以当判官;通天河的大老鳖也有修成神佛的机会。
尽管后世关于西游记的解读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西游记尊佛抑道,有人认为尊道抑佛,有人认为儒释道三教合流,由于大家立场不同,解读自然不同,但是对于儒释道同处西游宇宙这一点是没有太大争议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西游记》以“统一神域”的形式,完成了一次比《封神演义》影响更深、传播更广的“封神运动”。
看得出,试图通过文学作品将魏晋以来三教越演越烈的“排他性”矛盾,进行了最大化调和,试图“为天地立心”以终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悲剧。
站在历史的角度,可以说《西游记》这部小说超越了时代的限制,在不知终期的封建时代,落笔于理性的觉醒和以人为本的现世理想。
也可以说,《西游记》,让人给神佛定了法度。这和西方的“神谕不可违抗”、“宿命论”是截然不同的。
言归正传,孙悟空“道心开发”之后,所求的“道”既可以是道家的外丹、内丹;也可以是佛家的顿悟、渐悟;还可以是儒家的立功、立德、立言。并且,这些也都不是排他的,可以兼容并包。当然,这句话也是有根据的。
原著中,孙悟空大闹阎罗殿把自己和猴族名字从生死簿上划掉之后,就已经实现了长生不老。对此,原著中是这么写的:
“自此,山猴多有不老者,以阴司无名故也。”
在大闹蟠桃会之后,孙悟空回到花果山,想到猴门子孙没喝过仙酒,就飞回天宫“待我再去偷他几瓶回来,你们各饮半杯,一个个也长生不老。”花果山众生再一次获得长生不老。
至于孙悟空本人,不仅喝了仙酒、吃了蟠桃,还跟吃炒豆一样吃了好几葫芦的仙丹。后来,取经的过程中还吃了人参果。这些东西,吃任何一种,都能长生不老,孙悟空为什么吃了这么多?
还是回到《西游记》的题眼,孙悟空“道心开发”是整部西游故事的缘起,而“道心开发”的结果就是,孙悟空要把儒、释、道三家的精华都实行“拿来主义”,只要是好的,我都要。
总之,人,最重要。人,才是所有关系的总和。
生死簿是鬼仙阎王爷的业务,遇到了,搞一下,这个只能让寿命变长,并没有其他功效。但是,天仙的仙酒、蟠桃,道家至宝仙丹,地仙珍品人参果,这些很有营养,吃了之后不仅长寿,还能强身健体、举霞飞升。成佛能摘掉紧箍咒,那就成佛。
只要东西好,管他什么门派的,拿来就是。并且,这种拿来主义,服务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神。
这一点很重要,决定了《西游记》这部小说是闪耀神性光芒还是人性光芒。
然后,我们再看《齐天儿》的导演们是怎么解读西游记前7回内容中的“长生不老”的。
也不知道这几个导演2年时间里是怎么读的《西游记》,孙悟空在生死簿上划掉猴属名单之后,猴子们就已经长生不老了,原著明明白白写了,导演们却视而不见。
原著中,只写了孙悟空上天给猴子们带回来仙酒,并且在花果山举行了“仙酒会”,而不是“仙桃会”,说明孙悟空并没有从天庭带回蟠桃。然而,《齐天儿》的导演们却坚持认为划掉生死簿不能长生不老,坚持认为只有吃了蟠桃才能长生不老,坚持让孙悟空带蟠桃回花果山。
离谱的是,孙悟空从天庭带回来蟠桃之后,猴子们竟然认为凡人根本把握不住蟠桃,坚持不吃,然后一个接一个把蟠桃扔在地上,蟠桃竟然像人参果一样见了土就消失了。
更离谱的是,花果山的猴子们还教育孙悟空,作为凡人应该认命,凡人无法长生不老,只能不断地生孩子。就连那个从小和孙悟空青梅竹马、暧昧不清的小母猴,也不支持孙悟空。整个花果山,没有一个猴支持孙悟空。
所以,《齐天儿》这部影片关于“长生不老”的解读可以概括为这样:
孙悟空误以为花果山的家人们需要长生不老,就擅自替家人们做了一个决定,从天庭背回来“唯一”可以实现长生不老的宝物——蟠桃。
结果,家人们认为做凡人就得认命,绝不能产生“仙佛神圣宁有种乎”这种僭越的念头,凡人的“宿命”就是,老老实实不断地生孩子,最后孙悟空被家人说服,接受了家人的观点,和小母猴快乐地生活在花果山。
《西游记》原著在全球被翻译成16种语言60多种版本,这部以“理性觉醒、反抗精神”影响无数人的伟大作品,就这样,被《齐天儿》导演们完全阉割掉精华,然后填充进去“神谕不可违抗”的宿命论。
不仅如此,《齐天儿》导演们还把孙悟空变成了天庭神权的维护者,“绝对不会对任何企图想要破坏天地和谐的势力心慈手软”。
难道,“维护神权”就是中国神话的国际化表达?
这还不算完,《齐天儿》导演们还着重突出了各种古怪的性癖。
关于古怪性癖的戏份之重,让不少网友认为,这部影片是“LGBT+全球出击”的其中一项任务。
或许是《齐天儿》这一部动画片导演们想塞进去的内容太多了,过于贪功冒进了,导致LGBT+痕迹太重,剧情与原著背离太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发现了。
从目前的票房来看,《齐天儿》并不算特别成功,所影响的中国儿童数量还很有限。
然而,形式并不容乐观。黑雪公主、黑人鱼,已经被攻陷。这意味着,LGBT们,迟早会朝着悠久的东方文明发起一轮接一轮的冲锋。
并且,《齐天儿》这部在2022年11月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的影片,已经跑通了制作、宣发、评选等全套流程,并最终成功上映。从消解中国神话、消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层面来说,这部动画片无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过,我们也倒不必太过悲观。因为,数千年来,中国这片土地,军事战争或许会失败,朝代会更迭,但是文明从未断绝。不论异族以何种方式入侵,最后都被一一同化。
中华文明之所以不会被打败,正因为其最重要的一条根脉就是历代先贤前赴后继所维护的——“以人为本”,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兼顾少数人以及神。
正是“以人为本”这条根脉让《西游记》历经数百年依旧家喻户晓,因为《西游记》虽然满篇神魔,讲的其实都是人的故事,字里行间都是对人的慈悲。
也正是这条“以人为本”的根脉造就了中国人当下面对神明的态度:
不论看到佛菩萨、神仙,还是上帝、城隍,中国人都愿意拜一拜。虽然身子跪下去了、头磕下去了,心里却是昂着头站着的。不论你是哪方神明,灵验,我就信,我就以“还愿”的名义把当初承诺给你的“尾款”付清。
你要是不灵验,我马上单方面宣布取消“尾款”,根本不跟你商量。
或许,像《齐天儿》这样以“宿命论旧神+LGBT新神”的名义向中国文化发起攻击的行为,或许也并非全是坏事。
因为,和中华文明一样,广大国人的性格也是遇强则强的。攻击名著,更容易激发大家重读名著的动力。
当下,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国民,翻开他们的古籍,由于文字和语法变迁,大部分人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先贤对话了,文明已经断层。
纵观全球,中国文字,是极少有的传承至今的文字。
当越来越多的国人翻开名著,那些沉浮千年的记忆就会被一一唤醒,在历代先贤们共同主张的“以人为本”的浩荡叙事中,在迎面而来的厚重历史气息中,我们自会知道如何应对这些“窝弓冷箭蜡枪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