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官员指出,“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简称:恩赐论)。一些网民深受感动,认为这体现了民主思想,体现了人民的主体性。其实,换一种说法,大家就明白了此话的含义:你是站在党的立场上,是站在群众的立场上?
按照“恩赐论”的逻辑,也“必须破除人民的苦难是党和政府政策失误造成的错误认识”。这应该说这是一个伪问题,内置的前提是: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是分离的,是对立统一的。
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宪法》规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因此,可以说,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标准的说法是,党和人民群众是血肉联系的。理论上说,中国不存在一个独立于人民群众的官僚阶级或阶层。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党和政府民主以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集中以执行人民群众的意志。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较容易,而在建设时期,官员们有了人民赋与的权利,为了自身利益,存在脱离群众的倾向。在实践中就存在着代表党还是代表群众的分野(这里的党实际是官员自身利益的代名词)。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党和政府的考验。还需不需要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如果不需要了,就必须进行彻底的政治体制改革,承认党和政府自身的利益(即得利益)。
实际上,毛泽东晚年发动文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问题。革命成功了,如何继续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防止出现代表自身利益的官僚阶级,只能依靠大众民主。这也是文革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邓小平也曾指出,如果改革开放出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就走上了邪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现了一个代表自身利益官僚阶级,脱离了人民群众,所以人民群众决不会站出来捍卫这样的党和政府。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使得西方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归于失败。
当前,人民群众的要求是走共同富裕之路,如果这位官员在指出错误的“恩赐论”的同时,再加上一句话:人民幸福是人民群众和党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就不会对“恩赐论”产生歧义。更能拉近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鱼水关系。如果将共同富裕做为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更能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加快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将人民的要求做为自己前进的旗帜,与人民的同甘苦共患难的官员,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尊敬。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