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里把集结号看完了,是个枪版,质量不好,不过故事大概明白了。
好像今年关于这个的讨论挺多的,包括很多什么这个那个,都已经用上了“XX集结号”的名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还专门做了节目。此前上过新闻联播的电影或者什么当然也是有,不多,而且时间也比较短。这次集结号的报道是一份零九秒。焦点访谈做电影好像也是极少,或者是第一次?
我觉得这个片子确实还是挺危险的。很多人也有这种论调了,我就说说我的想法而已。
我这里有几套老电影,按片子类型分类的。早先来说,我们的战争片一般还是比较宣扬那种,为了民族、国家抛弃个人、家庭的类型,最典型大概就是董存瑞吧。舍生取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是一直被弘扬的。为了大家而舍弃自身,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是不计得失的。
在集结号里,无名英雄们要正名了。烈士的抚恤是700斤小米,失踪是200斤。要是以往的话,只要是干革命,个人得失是要抛弃的,怎么会有了多要点儿小米的想法呢?如果是以前,这是要受到批判的吧,污蔑了革命先烈。
连长谷子地偏偏就是要较真,不单单是这个500斤小米的问题,关键还是个名声的问题。烈士怎么就变成了失踪呢?如果是以往,应该会出现一个思想政治的什么委员一类的,给他讲,都是为革命做出了贡献,而且现在国家这么困难,少拿点儿粮食,那更是为了全国人民做贡献了。然后主人公就热泪盈眶什么的。
从无名英雄要有名英雄,莫大的转变。
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这句话是很熟悉的。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共和国忘记了功臣的故事。最著名的那个就是网上流传的那个志愿军老战士要饭为生的故事,没看过的可以去百度一下。我们告诉那些战士,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然后实际上又忘记了,还要他们发扬风格,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确实是挺没有道理的。
我想到上边的那些的时候,想起了一本书,叫《保卫马克思》,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阿尔都塞的作品。他的内容姑且不提,就说名字。很多时候我们一点点的变化。举个例子比如苏联,列宁时代实行过新经济政策,然后斯大林上来就取消了。到赫鲁晓夫的时候,搞农业生产,开始稍微有一点点搞活。然后勃列日涅夫的时候要求要更加的灵活,取消了赫鲁晓夫时代设置的工业党委农业党委,恢复到一个党委的领导,不过更加的放活。到戈尔巴乔夫就不说了,直接完蛋了。
变化都是一点点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语了。事实也是这样,美国的哪个国务卿,早就说,要把和平演变的希望放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身上。现在我们是第四代吧,其实应该说是中间好几代省略过去了。原因都明白。这样算下来还真是第三代第四代左右出了事情,不过算是被力挽狂澜了。
总是觉得,大概变一点会对人民群众更好吧,于是变一点,挺好。过几天又觉得,这里变一点也会挺好吧,又变一点。等到之后再回头的时候,发现已经面貌全非了。这就是和平演变。
文艺作品里边体现这种东西是很明显的。集结号也是。一些东西就是从这些文艺作品中慢慢的透露端倪。
今年好多东西好像都有这个趋势,比如央视同时热播的一个片子,叫《闯关东》,有一种解释,说这个片子的主人公代表了中国的新阶级的特点和利益要求。闯关东的故事挺早就有,很著名的就是《金光大道》,也有人做了这两个作品的对比,我还没细看,过两天再说。
就这样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