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似乎很多人大呼恢复繁体字.看了黎阳先生的文章,明白了一点头绪.黎先生的文章写得好,不过附录整理得更好.否则实在没有机会去看那种连测字也拿来做论据的荒唐文章.而这些港台来的东西,连同当年蒋总统共产共妻的高论,目前正是精英们推崇的至宝.从此看出他们的智力.因此,现在对于他们描述的"那个荒唐的年月"里的"荒唐事",我始深信不疑.当然这一切都只适合这个"特殊群体".人民群众其实一直眼睛雪亮的看着他们荒唐过来,并继续荒唐下去.只可惜一直深受其害.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用关心有人试图恢复"繁体字":就请"精英"们制定出"标准繁体字总表",我们虚心学习好了.不过结果不外乎这3个层次:1.大多数精英除了装神弄鬼,蒙人骗钱之外,那里会静下心来做事,到时自然作鸟兽散.2.少数如黎先生所讲"连简化字也认不全"的精英,因为有闲有钱,忽生壮志,坐下来对比一下繁简字,以屏弃后者,大概经过数年学习,结果是他们识(简化)字成果显著,终于认全了90%以上的常用字,此后绝口不再提恢复繁体字.
3.最高境界,不知是否有人堪当,因为这可不是由认识不认识梵文可以决定."莫须有"的话,则最终结局,乃是这些高人坠入古代,无法自拔.盖因汉字本身就在不停的演化中,对于所有希望恢复"繁体字"的人,本身就有一个问题:除了简化字本身有个国家标准之外,其他繁体字无统一标准.开历史倒车有时也很吸引人,就是不知退到何处 (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者是清楚的).有的网友说"你怎么不恢复用甲骨文啊",虽然近似抬杠,但是也说出了真理.特别是,虽然汉字本身为表意,但是古代没有字典时,以同音(近音)为基础的'通假字'很流行,说穿了,就是古代文豪,也常常写音同(近)的错别字儿.以至于错字代替了本字(语言演化中,汉字另有"假借"之法).比如,隆中对一段,有"信大义于天下",信实为伸.后来到了清代,赵执伸名中以信为本字,民间有流传他纠正考官唱其名念作"xin"之误--或为民间无知,赵某自知为伸而乐于写作信,或者赵某本人就不清楚.所以,除了甲骨文,大小篆,隶,之类要取舍,还要制定出一个"通假要诀".呵呵,这些高人倒是可以拿着国家的钱,皓首穷经,做其春秋大梦.我们俗人自然不必担心这样的书呆子,他们还可能自创出一种语言来,甚至可能是拼音文字.
当然,有人觉的简化字标准有缺陷,可以在这基础上改进,不妨碍重新纳入几个繁体字,改进一字多意的实词问题.而新中国建立后,统一标准,发行字典,实在是不世之功.这才是百废俱兴的景象.现在精英们动辄拿出美利坚的标准吓唬人,甚至用全世界大多数地方要费脑筋转换的加仑,英尺.却把我们自己费了半天事搞出来的东西,轻易全盘否定,这在最近揭露的大飞机,青藏铁路等等问题上,早就不新鲜.这个,自然不必说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