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要求废除简化字,恢复繁体字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从学术界少数几个人的讨论走进公众话语,且连续两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以至时隔50年后的今天,简化字的存废居然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其实,倘若就纯学术的角度考虑,要求恢复繁体字的理由一个也不能成立。汉字本身是一个不断由繁到简的可变化系统,自甲骨文到籀文、小篆、隶书、楷书,汉字几千年来始终都在变化之中。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而当时并无通行文字,倘若一定要说何种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恐怕甲骨文才是,繁体楷书只能算是孙子辈的。
论及汉字简化不合理,那就更为荒谬。其实很多简化字早在唐宋时期作为民间俗字或者草书标准就已经出现。简化字最主要的来源是民间俗字、草书楷化、异体字中简单的字型,此外吸收部分解放区人民已经通行的解放字,在极个别情况下另造新字。另造新字的数目据说可怜到只有1个“邓”字。概在繁体简化过程中,声旁“登”简化为“丁”,如“燈”简化为“灯”,据此类推,则“鄧”应简化字型为“丁阝”。由于审核过程中某位领导认为太难看,最后才最终新造了“邓”字。汉字简化在大方向上和汉字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不过是一次异体字的整理和归纳,而绝非别出心裁地割断了汉字发展的历史。
所谓毛泽东急功近利,极左思潮干扰,更是荒谬的说法。在汉字简化和汉语拼音方案的问题上,毛泽东恰恰是很少发言的。汉语拼音简化方案最初就有注音符号、拉丁字母、俄文字母等多种,毛泽东本人倾向的注音符号,专家通过调查最终予以否定。在听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毛泽东才提出汉字最终要走拼音化的道路。
当然,汉字是否最终是否应该废除,那是另一个问题,完全可以讨论。这里只想指出两点:第一,毛泽东从未想过一天早晨就废除汉字,所以只是致力于推广汉语拼音、逐步简化汉字;第二,废除汉字并非毛泽东别出心裁,而是五四以来,钱玄同等语言学家一直致力实现的学术理想。毛泽东的意见完全是建立在专家论证基础上的,他从未将个人意见强加于语言学界和教育界。
至于说简化字的推广不利于阅读古籍。这个理由根本不存在。50年来,所有重要的古典文献,从诗经到红楼梦,都已经有了简体横排读本,中等以上文化读者完全可以直接阅读简体字版本。至于必须接触古文献的传统哲学、中文、历史和中医等专业学生,通过短时间训练,阅读繁体字并无困难。这是由于简化字和繁体字在造字方法上本来一脉相承,熟悉简体字的人很快就可以认读繁体字。至于繁体字的书写,在当代有什么必要呢?即使台湾地区,也完全可以利用GB码到big5的转码工具,顺畅阅读简体字文本。
简体字推行50年来,对于扫除文盲,推广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影响早已超出国界。新加坡也在使用我国的简体字。日本、韩国学者也都对汉字简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目前,全球还在顽固拒绝简体字的只有台湾一地。但是台湾拒绝简体字从来不是因为学术原因,而是由于意识形态。其实曾任台湾“中研院”院长的胡适本人,对简化字评价相当之高。反对使用简体字的学者,均属于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保守主义阵营,其动机从来不是学术的,而是政治的。当代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们,动不动就拿胡适来说事,缘何在简体字问题上却故意装聋作哑呢?
自由主义不是呼唤全球化吗?在全球化的时代,汉语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其重要性自由主义者想来也是认可的。但是汉语教学过程中,一个很明显的障碍就是汉字的书写,难写难记。教学实践证明,用3个月时间让欧美学生掌握汉语听说并不难,难的是汉字。事实上,汉字已经成为汉语走向世界的一个障碍。国外很多汉语教学班并不教授汉字。在这种情况下,汉字继续简化更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怎么可能重走回头路?
提到那个祖国统一问题,必须指出,正如但丁的《神曲》确立了意大利民族语言一样,汉字简化和普通话推广,确立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国语。在一定意义上,正是有了简化汉字,才有建国以来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高度增强。只有继续理直气壮地推广简化汉字,彰显简化字的优势,才有可能让汉字文化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说到底,这些年鼓吹恢复繁体字的人,大多数都有一个小心思,就是彻底否定毛泽东时代的一切。君不见,毛泽东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已经被否定的差不多了?据说,那个时代政治上极端专制,经济上贫困落后,外交上闭关锁国,文化上封建专制,可是奇怪的是,怎么还有老百姓不断怀念毛泽东呢?精英们百思不得其解。竟然发现,原来还没有否定掉简化字!于是,《汉字文化》杂志鼓吹在前,社会贤达吹捧在后,一场对毛泽东时代新的口诛笔伐开始了。不过,这次打着的旗号不是自由主义,而是传统文化。奈何本质并无区别,一样是某些势力豢养的奴才。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