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网上繁简字之争有愈演愈烈之势,人们明显地分成了两派:挺繁派和挺简派,自己估算了一下,大约可以划入挺简一派的行列。人民网强国社区(
宋委员等人提案的原文我没有看到,资格不够。从网上流传的这部分来看,宋委员等人提议在小学阶段识认繁体字,是因为他们认为简体字隔阻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挖断了中华文化的根。在这样的民族大义面前,谁支持简体字就是要让中华文化断根,这样的大帽子谁看了都眼晕。人民网强国社
只是我不明白,繁体字怎么成了中华文化的根了?不管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都只是汉文字的一种形式。文字是什么?现代汉语给出的定义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种符号。真正传承中华文化的是语言,文字只不过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一个符号无所谓音,也无所谓义,它的音和义都是人所赋予的,并为大多数人所承认。一个符号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当然前提是大家认同你的看法。我这样说并不是我们的文字可有可无,它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汇聚了无数前辈先人的心血和智慧,说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错,但把它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就有些过头了。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至于说到繁体字,它本身就是文字演变的结果。繁体字不过是我国文字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阶段,几千年前中国文字不是这个样子,可以肯定几千年后也不是这个样子,怎么能说不认识繁体字就会让中华文化的根断掉?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宋委员等人和网上的部份网友说并不是要用繁体字代替简化字,只是让小学生认识繁体字,认为小学生不认识繁体字,将来无法阅读我国的文献典籍,就会造成中华文化的缺失。更有部分人声泪俱下地说再让小学生认识繁体字,中华文化就完了!我倒有不同看法: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第一,小学生有必要接触那些文献典籍吗,我是60年代末生人,从一上学就接触的是简体字,但这并不妨碍我了解中华文化,从书本上的小故事,到大人嘴里说的,收音机里播的,戏台上看的不都是中华文化吗?难道非要阅读那些文献典籍才叫传承中华文化。古代的那些文献典籍,除去那些繁复难认的繁体字不谈,单就典籍中那些晦涩拗口的文言,困难重重的断句(句读),不要说小学生,就是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又有几个能顺畅地读下来,更不要说理解了。与其这样,倒不如把古代文献典籍当中那些有益的东西,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用简体字表达出来,显得更加实在一些。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第二,认识繁体字非要从娃娃抓起吗?我从小没有接触过繁体字,我想和我同时代的人大体都差不多,我真正大量接触繁体字是在上大学以后,我是学中文的,入学后所发的教材中《古代汉语》、《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等都是繁体字,一开始看到密密麻麻的繁体字确实有地发怵,看过几回之后,渐渐找到了规律,最后竟无师自通了。其实由繁体字简化成现在所用的简体字,是建国初期无数语言文字工辛勤劳动的结果,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简化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规律,认识繁体字并不难。但是这个阶段不能放在小学,而是应该放在大学,至少是高中之后。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本着简单易用的原则,由易到难,像现在的小学阶段学简体字,中学阶段接触较简单的文言文,高中乃至大学阶段非专业的人,如果需要的话认识一些繁体字,阅读一些文献典籍是否符合认识规律的。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第三,不要繁体字和文献典籍捆绑在一起,我说过繁体字不是中华文化的根,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认识繁体字也并非阅读文献典籍,传承中华文化的唯一途径,认识简体字同样也可以,不能说不认识繁体字就是断了中华文化的根。举个例子,网上很多网友所列举的文献典籍中,有很多是属于魏晋以前的,从《左传》《春秋》《谷粱》《公羊》乃至诸子散文,屈原的楚辞,直到汉代的《史记》《汉书》,都是用哪种字体流传的?可以肯定的是决不是繁体字,因为繁体字所代表的繁体楷书是南北朝以后才真正定形流传的,后世的读书人并非个个都是古文字专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了解这些上古典籍。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由此可见,所谓不认识繁体汉字就无法阅读文献典籍,会造成中华文化断档纯属无稽之谈!新华网有网友说张靓颖在台湾因为认识繁体字而感到尴尬,我说她用不着尴尬,不认识十三亿中国人都在使用的简体汉字才叫尴尬。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而联合国所认可的中国文字是简体中文,使用这样的简体汉字有什么丢人的。如果有人认为张靓颖事件过于突出,那么成千上万的台港澳和海外华人来到中国大陆,面对着满眼都是的报刊杂志,站牌街道,布告商标生活得很正常,并没有什么尴尬事件,是否也正说明了简体中文正在被台港澳和海外华人所接受和熟悉。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文字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不是汉字的起点,同样也不会是终点。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汉字也不例外,没有一种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如果有一天汉字真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我们也不必难过,那它一定是发展到新的阶段或者被更好的东西所代替,这就是历史!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如果你能读懂这篇文章,那么就足以说明,我们的简体汉字教学是成功的。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最后补充一句:虽然宋委员等人和网上的部份网友说并不是要用繁体字代替简化字,只是让小学生认识繁体字,不用学写。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我真担心小学生看到并认识部分繁体字之后,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偷偷地学着写,万一有一天学生给我交来一简篇繁简夹杂的作文,我该作何评语。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想起了一首打油诗,用繁简夹杂的方式写出来,聊供众位网友一笑: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文朝丈廟两相宜,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和尚不该说打齊。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哪有先生查字曲,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气坏本县赛东皮。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people.com.cn)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oo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