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郁钧剑委员,你应该把自己的姓写成“鬱” new TextParser('/posts/05/13/63/F8/content_html.txt', 'content_tree');
据报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从提案者的名单看,郁钧剑委员应该是领衔的。因为,无论是按笔划还是按拼音,“郁”都不在第一位;同时,后面几位委员似乎都不大可能比郁委员更熟悉、更了解繁体字。 这样说是有根据的:郁委员不仅是一个著名的歌唱演员,而且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的书法作品通篇用的都是繁体字,可见他对繁体字文化是有较高造诣的。(见附图) 不过,郁委员在书法作品的落款中,都把自己的姓写作“郁”,即使平时签名也是如此——这样写,似乎是无可置疑的。 但是,查了一下《现代汉语字典》,却发现: “郁 拼音:yù 繁体字:鬱”;而且在“郁(鬱)”的基本字义中,均有“地名”和“姓”这两项。 那么,是不是“郁”是现代的简体字,而“鬱”是古代的繁体字呢?不是,因为在《康熙字典》(甚至《说文解字》)里就有“郁”这个字: “【酉集下】【邑字部】 郁 【唐韻】於六切......。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郁夷縣,膠東有郁秩縣,又郁郅縣,屬北地郡。......又姓。【廣韻】魯相有郁貢。......” 同样,《康熙字典》里也有“鬱”这个字: “【亥集上】【鬯字部】 鬱 【唐韻】......紆物切,......。又地名。【前漢·地理志】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又水名。【山海經】鬱水出象郡。又姓。【廣韻】出《姓苑》。......” 这就是说,“郁”和“鬱”都古已有之,只是到了1950年代的文字改革时,《汉字简化总表》将这两个字合为一个“郁”,而“鬱”就成了繁体字。 那么,“郁”和“鬱”作为姓,是否就没有区别呢?也不是,这要看是哪儿的人。我国古人,有把地名或河流名作为自己姓氏的习俗。比如,居住在郁夷縣、郁秩縣、郁郅縣的,就可能取姓为“郁”;居住在鬱林郡、鬱水边的,就可能取姓为“鬱”。这在百家姓中是很普遍的。 郁钧剑委员是哪儿人呢?再查一下: “郁钧剑 个人概述 1956年生于广西桂林。”(http://www.hoodong.com/wiki/%E9%83%81%E9%92%A7%E5%89%91) 桂林,不就属于【前漢·地理志】中的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吗?史料记载,“鬱林郡辖布山、安广、河林、广都、中留、桂林......等县”。 这就是说,郁委员如果祖籍桂林,那百分之九十九应该姓“鬱”,而不是“郁”;如果是姓“郁”,那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是“郁,右扶风郁夷也。古地名。汉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人,或者“膠東有郁秩縣,又郁郅縣,屬北地郡(今甘肃)”人。当然,也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是郁委员的祖上是从陕西或胶东或甘肃迁徙到广西桂林的。 不管怎样,还是希望郁委员今后不要见到姓郁的朋友就称本家,更希望郁委员好好查一查家谱,确定一下最早的祖先是不是桂林人。如果是的话,你就应该在今后的书法作品或平时签名中,将自己的姓按照繁体字写成“鬱”,不要在“传承中国文化的根”的时候,把自己的“根”弄丢了! | |
帖子附图:![]()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