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注:这是几年前写的一篇旧文当时香港发生了所谓民主大游行,一时有感而发,写了这篇短文,当时不懂篮球,即便现在也不懂。所谓“半截拦”不过是借字抄音大家不必当真。当时有些问题还认识不是很明确,也很幼稚。现在明确了,感触也更多了。所以把这篇文章翻出来,聊供各位网友开心之用。
日前看到一位第四代哲学的大师,把总设计师的闪着耀眼光芒的语录搜集起来,吆喝一句,称颂两声,使人颇有拨云见日之感,敢情总设计师的语录解决了马克思都没有解决的哲学向题,更别提毛泽东了,看来马恩刘斯毛邓的次序大错而特错了,应该是邓马恩列斯毛。
接下来更发现,其实何须总设计师费那么多脑子,很多时候,只要半句话就可以解决中国问题了,所以现实中我所看到的其实很多也只是总设计师的半句话,比如:
改革开放
总设计师一向久改革开放的缔造者自居,改革还说得过去(且不论其长期效果如何),至于开放,好像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就已在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广交朋友,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尊重,这些国家在新中国恢复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美关系的外交局面也是在毛泽东时代打开的,而其他看美国眼色行事的西方国家,群起向中国示好是必然之事。而总设计师把这些统统笼归自己账下,名曰开放之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恐怕是总设计师最喜欢向世人夸耀的了,然而到了现在我们只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已无从谈起。中国特色在不同不问时期有不同表现,男人的长辫子和女人缠足都曾是中国特色,中式大烟枪也曾是一道风景线,到了今天,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大搞资本主义,想当婊子又不肯放弃贞节牌坊,大约就是总设计师所谓的“中国特色”了。
总设计师名言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那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其实总设计师这句话原意是这样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从而达到共同富裕。总设计师似乎忘了“为富者不仁”那句古训,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只恨自己的财富不够多,有了钱后更是变本加厉地拼命聚敛财富,谁也没有帮助穷人的兴趣,结果是一部分人富了起来,而另一部分人则穷了下去,贫富分化开始突出,阶级矛盾也随之日益尖锐起来。现实既然无法改变,说不得总设计师只能“欲成神功,挥剑自宫”了,自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听说过下半截了。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在官府的舆论宣传中,这句话是与稻光养晦一样,准备要永载史册的,因为他们一同宣示着总设计师的雄才伟略,它表明了总设计师在处理有争议领土问题,特别是在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上的高度灵活性。只不过时至今日,我们只看到了搁置争议,从未见共同开发。本来嘛,什么叫搁置争议,不就是归属未明吗?要不然自己的东西为什么如此气虚。既然归属未明,那么谁抢到手就是谁的。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南沙周边各国已把南沙瓜分殆尽,并已开始疯狂掠夺南沙周边资源,人家吃到嘴里的肥肉,凭什么要人家吐出来分你一份儿。没有强大的武力做依托,共同开发只会是一厢情愿。在邓氏韬光养晦的政略笼罩下,我们的国家已习演了靠出卖原则来换取利益。妄图两边讨好,哪边都不得罪,可结果只能是原则既失,利益更得不到。徒落个众叛亲离、威信扫地。
人不能没有脊梁骨,国家也一样!
安定团结
这句话常常和另一句话连在一起,那就是“十年动乱”,“十年动乱”是标准的X氏王朝官方语言,这是十年文革中部分经历者的评价,却不能作为历史的结论。邓小平复出后没有几年,就急不可耐地将文革定为铁案,不允许有任何正面的评价,据说有人提出能否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看待文革,遭到断然拒绝:文革给中华民族造成这么大灾难,十年动乱绝不容翻案!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客观规律,到人家这儿被否定了。不嫌太霸道了吗?文革中有一些公报私仇的冤假错案,有一些人受到了冲击这是事实,但这些人在全国人口中又占多大比例呢?今年七·一香港有五十万人上街游行,要求普选直选,他们是否代表了主流民意?我们又是否可以据此断定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在香港已经失去人心。
毛主席历来重视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他对中国的社会极为了解,他要通过一次次群众运动来提高群众的党悟,培养其革命自觉牲。只有让群会动起来,才能形成对党对政府的监督和鞭策,从而防止腐败和蜕变,堵死资本主义复辟之路,它比什么三权分立、法律秩序来得直接,这恰恰是资产阶级最惧怕的。资产阶级无法解读人民战争,他们同样也永远不能明白群众运动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总设计师上台后视群众这动如洪水猛兽,八九在以后更严加防范,先是安定团结,后来团结也不要了,干脆稳定压倒一切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