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 把好事做到底
朱大碌
1、房屋
把房子造好是最好的抗震、防震。
这次汶川大地震从正反两面说明了这个问题,一方面房屋倒塌造成大量伤亡,另一方面也有屹立不倒的建筑。离北川县城15里路的邓家海元村山中的一所全国百强希望小学却在这次颠覆性的地震中顽强地存活了下来,不仅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而且正在该校上课的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都奇迹般地全部安全撤离。
如果所有的房屋都象这座不倒的教学楼一样(据说同一人经办的绵阳5所希望小学都未倒),地震还有什么可怕呢?
这一点能不能做到?应该能做到。只要认真按防震规范做,采用整体浇筑的框架结构,完全可以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我们也看到本次地震中不倒的房子就是证明。
有一个问题是,城市建房已经有规范(还要加强监理、验收),但农民自建房难以控制,这也造成本次地震大量农村房屋倒塌。
建议国家出台新政策,对农民自建新房给予补贴(每户2-5万元),补贴的前提是按照防震、节能环保的规范,在指定地点建造(这一点也很重要,否则房屋再坚固也挡不住塌方、泥石流、洪水等)。这样可以把广大农村房纳入规范。
2、通讯
本次地震通讯中断也給救援带来很大麻烦,至少因情况不明延误了挽救生命极其宝贵的救援时间。
在停电、电话、手机遭破坏不能用的情况下,传统的无线电确实可以发挥作用(只要手摇发电机就行)。
建议在所有中学开设无线电收发报选修课,配备无线电收发报机,这本身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科技活动。
另外卫星电话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些救灾的部队正是靠卫星电话保持了联络。但是卫星电话十分昂贵,普通老百姓用不起,在受灾的广大农村地区几乎一部都没有。
能不能由国家投资,包下卫星发射的前期费用(费用主要在前期,后期由于不需要那么多地面基站维护,费用反而省),让卫星电话廉价普及到老百姓?
应该是可以的(无非是在登月、北斗、气象等航天计划中加上一点而已)。
如果结合“北斗”计划来做,搞成一个军民两用,又导航又能打电话的廉价普及系统,那对国民服务的意义可就大了(这样为国民服务有重要意义的项目,不能只考虑赚钱)。
3、预报
许多人责怪地震局未能预报,这种责怪不能说全无道理(如果地震确实不能预报,地震局是无存在的必要)。
但地震局也有难处,主要是怕报不准担责任,这就牵涉到制度安排。
要地震局准确预报何时、何地将发生几级地震,很难。这确实是世界级难题,外国也没有解决。
但如果要地震局通报各种观察、研究情况,比如何处动物异常、观察仪器出现异常,哪位专家有什么说法,这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他们就是干这个的)。
比如有报道说武汉动物园、南京动物园12日上午有动物异常躁动,都江堰某部班长12日中午发现狼狗、蚂蚁异常,还有报道说某退休地震专家4月30号就以密件上报预测5月可能有大地震,等等。如果这些是真的,地震局不但没有必要隐瞒,而且可以有更全面的观测、研究情况以供发布,只要通报出真实情况(其它媒体毕竟不权威,难辨真假),老百姓就可以自行研判,不至于两眼一摸黑,啥都不知道。
所以只要地震局能平时认真观测、研究,及时把情况通报出来,即使不预报,也算地震局尽到了责任(都江堰那位班长其实也没有做出什么正式的预报,只是感到有点异常提高了警惕,就避免了伤亡)。老百姓应当有这个知情权。
如果地震局既不预报,也不通报,谁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会不会不务正业,忙于搞创收、招商引资)?
4、资金
救灾要用钱,灾后重建要花大量的钱,今后的防灾也要投入很多钱,这些钱一样也不能少。
钱从哪里来?虽然国内外捐款可以有一部分,但主要还是要靠国家拿出来。国家也有能力解决资金问题。
有所谓“专家”总是说中国穷,没有钱,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都没法多投入,还要靠外国人来投资才能发展经济。这样的话中国人是不能信的。
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的现代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钱对于“国”与“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家”可能会缺钱,单位、企业也会缺钱(所以国家要记住那些为救灾无私奉献的好人,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加倍的补偿,不能让好人受伤),但是有货币发行权的“国”根本不会缺钱(“国”可能缺人才、缺资源等,但唯独不会缺自己可以随便印的“钱”),要缺只是缺有效劳动(凡穷国都是缺为国民服务的有效劳动,大量人没事干,大量事没人干,不知道把自己的货币转化为有效劳动)。
其实抗震救灾归根结底是靠投入劳动,不是靠钱(这么多解放军救灾部队怎么算钱?),中国缺劳动吗?不缺。中国有的是能劳动的人,当然就有充足的抗震救灾能力,钱不过是用来调动劳动的一种媒介(不是唯一的)。
人民币就是要用来为人民服务,需要多少就用多少(实际上发达国家也都是这么做的,这就是发达国家都有高额本币国债的原因)。关键是要把钱转化成为国民服务的有效劳动,把草纸(钱只是虚值)变成真实的财富(如具有抗震质量的住房等)。
伤员要救治,毁坏的房屋、设施要重建,人员要安排,生产要恢复,再如让灾区学生免费直升大学、中专,免除因灾受损房屋的按揭贷款,投资建造卫星电话、大型直升机,等等,这些都是国家可以做到的。而且标准不能低,不能为省钱而再次出现豆腐渣工程。
国家要拿出充分的资金,来保证把好事善始善终地做到底,做做好。
中国的人民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并不是说可以乱花的。
如果能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运动中,乘势废除老百姓痛恨的公款吃喝等耗费巨资的腐败现象(规定除20元以下的工作餐,其它包括烟酒等一律不报销。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真正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公款吃喝现象,公款吃喝是黑市经济的特征),把这些钱用在需要帮助的老百姓身上,那这些人民币才算是用在了正道上。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