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挨砖头关我屁事?
书剑子
很多人感到很失望,觉得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为地震局澄清,但是地震局却一再扇自己的耳光。为地震局不讲科学失望。
方先生则认为,地震局无法准确预报地震,但是却可以预报“不地震”,是合乎逻辑的。方舟子博学,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方舟子热心科学普及,写了不少很好的科学普及文章,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建议方舟子在对非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发言最好更慎重一些,尽管可能在发言之前也做足了功课,但是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差异是明显的,这一点,方舟子自己也多次谈及。很多科技记者,自己也做了不少功课,但是在多数科学人的眼里,不过是“文科傻妞”。同样,方舟子自己作为目前21世纪最瞩目的公众人物,那么多人想揪小辫子,那么多或私或公的论敌,发言如果不慎重,在大众的心目中,其公信力也会逐步下降。道理很简单: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当涉及自己所不擅长的领域的时候,大众往往靠公信力来对其言论做分类,但是如果涉及到自己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自己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的时候,往往更多的,需要再次做个权衡。如果权衡的结果偏向对公众人物不利的一面,那么这个公众人物的形象和公信力就要打了一定的折扣。
方舟子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毕竟没有人能做到全能。方舟子具有高尚的人品,但是人品这个东西毕竟只在自己的心坎里,别人无从知晓,只能根据他的言行来分析判断。方舟子个性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古道热肠,但是却不懂得街头政治的复杂世故。曾经横空出世的方舟子,赢得无数鲜花和掌声,而现在,越来越多地陷入掐架论战。我在两年以前,曾经真诚地建议方舟子先生在某些场合下,可以多宽容一些,其实更有利于提高个人形象。因为别人即使负面的评论,有理性思维的人还是自己可以思考出结论的。没有理性思考的人,支持你的人还是支持,不支持你的人还是不支持。网络和传媒上的砖头飞来飞去,逐渐变成一个小圈子的自娱自乐,对于大众,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为了两个人之间的掐架去分辨个是非曲直。
媒体有媒体的利益。没有任何媒体没有自己的选择性和倾向性,包括方舟子先生自己的新语丝。方舟子先生可以作为道德楷模,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来照亮着灰暗的世界。但是方舟子先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如同您一般有如此道德勇气,也并非每个人都有美国的绿卡,在风声紧了以后可以避风头。一个媒体,必然讲究一种平衡,因为媒体也要生存。所以最终的结局就是媒体把他的观点打扮得很中庸和“中立”,或者说把某种高尚的东西庸俗化。
以上关于方舟子先生的评价,实际上代表了和本人类似经历的很多人的共同看法,在此姑且打住不谈。对于地震工程,我也远非行家。所以也和方舟子从“逻辑”的角度谈一谈。方舟子先生认为“科学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但是科学对地震发生的条件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我们知道大地震只会发生在地震带,那么我们就可以断言不处于地震带的地方不会发生大地震。即使是在地震带,也完全可以辟谣,因为:既然地震无法被准确地预测,那么如果有人声称某地某时即将发生大地震,那就是谣言”方舟子的写作惯例,想找点逻辑错误确实是很困难,但是问题是:方舟子知道地震局是如何“辟谣”的吗?我们这些好心好意替地震局从科学角度澄清的人,往往不小心就被从来不讲科学的官员们掌两个嘴巴。
在地震发生前,地震局的科技新闻和科技报道里,除了吹嘘还是吹嘘,他们向公众传播过多少关于地震科学的科学知识?每次地震来临后,就抱着地震不可预测这个救命稻草来抵挡网民的砖头。但是地震一结束,该喝酒喝酒,该吃肉吃肉,又忘记了自己该做什么了。九江地震中,挨了无数砖头,2年时间里,他们做了多少科学普及工作?倒是我们这些准同行不辞辛苦为他们代劳。
其次,在政治压力下,他们能坚持多少自己的科学理念?既然你知道你自己没有能力预测准,就不要言之确凿地说“不会发生地震”。他爱出去躲避,爱自己搭帐篷,甚至自己辞职去非地震区工作,那是别人选择的自由。你的义务就是在平时让公众掌握正确的关于地震的知识,而不是每次在地震来临前辟谣和在地震来临后辩解!刚刚言之确凿地告诉别人不会发生地震,接着就发生毁灭性的地震,换谁谁也接受不了。刚刚辩解过地震无法预测,接着又不断地预报余震,谁的心里都会犯嘀咕。
地震局本来就仅仅是个学术机构而非政府机构。他要做的,就是组织科学家进行地震科学研究、协调防灾减灾工作和向大众进行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即使“辟谣”,也只能作为学术机构,说明目前根据多数地震学家的研究成果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某地在什么时间范围内有比较显著的概率发生什么震级以上的地震。而非以“主管政府机构”的角度言之确凿地让老百姓相信“地震局都说不会发生地震了,那就安全了”。在老百姓不懂的地震预测的高度困难性的前提下,一边没有预报出已经发生的地震,一边言之确凿地不断“辟谣”不会发生地震,再加上目前“谣言”往往比政府公告和“辟谣”具有更高可信度这一生活经验的影响下,对地震局的不信任,是自然的。挨砖头也是活该的。希望地震局挨了砖头以后能长点记性,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挨砖头,怎么做才能下次不挨砖头。
希望方舟子先生明白的就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方舟子那么渊博的知识和什么事都要查阅几十篇国际期刊专业文献的习惯和条件。大部分普通老百姓都是生活在常识里,对此我们没有必要苛责什么,相反,对于每年花费大量纳税人的血汗钱的地震局,我们却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苛责。
另外建议地震局将“地震预报司”改名为“不地震预报司”,这样更加名副其实。我上街是打酱油去,地震局挨砖头关我屁事。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