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崩溃是最大的恐怖袭击
:剑气秋光
心情沉重地打出文章的题目,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故做惊人之语,也不是愤世嫉俗者的颠狂呓语,这是对从“三鹿事件”开始发酵,牵出了伊利、蒙牛、光明等22家逃不脱干系的企业全部陷入三聚氰胺门丑闻的准确描述和定位。
如果用摄像机将下面的镜头记录下来,其震撼力会逊于当年的世贸大厦的倾塌吗?
镜头一:在公司总部外、在专卖店和超市里要求赔偿和退货的人流;
镜头二:在医院排队等待检查病情的家长和孩子们;
镜头三:涌过罗湖口岸去香港抢购进口奶粉的市民;
镜头四:已经不幸死亡或严重肾衰竭的婴幼儿的家人们的泪水;
镜头五:一脸茫然的人们无奈地叹道:“今后我们吃什么才安全呢?”
而这一切就与我们近在咫尺,就是我们自身的亲历体验。我们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安全感。
假冒伪劣、食品不安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是物欲横流、,为了金钱可以不要廉耻,良心喂狗的社会风气的产物;是生产者没有自律的道德感,视管理为儿戏,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是社会的管理者、仲裁者和监督者的集体麻木不仁,尸餐素位,甚至与非法利益集团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恶果。而我们作为普通民众,总是心存僥幸,得过且过,能饶人处且饶人。假烟假酒,压根儿不碰;庸医假药,争取不病;喂猪用瘦肉精,改吃鱼肉;鱼饲料里有孔雀石,改吃豆腐;点豆腐的石膏来路不明,改吃青菜;青菜农药使用过多,那就专挑虫眼多的买——呜呼哀哉!我们真称得上是天下第一的“忍者神龟”了。事到如今,终于爆出了市场占有率达70%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雀巢等生产的液态奶经检测,蒙牛、伊利、光明的产品均有不同批次含有三聚氰胺。按查出含三聚氰氨的批次与被检测的批次之比:蒙牛为9%、伊利为8。6%、、光明为6。9%。除非你有辟谷之术或肠胃对奶制品不适应,城镇中没服用过以上三家品牌液态奶的人恐怕无几。谁能保证我们购买的以上品牌液态奶,就是那9%以外的安全产品呢?当我们写意地喝下那罐奶,或是美滋滋地品味着雪糕(伊利生产的巧乐滋等雪糕在香港查出含三聚氰胺),做梦也想不到当中竟有生产塑料和化肥的原料!这才叫软刀子割头,三年不知死。如此之大的波及面,慢慢地损害你的健康甚至生命(对婴幼儿就是快快地),称之为恐怖袭击一点不过。
对最大多数的民众而言,什么“国家金融安全”、“防止颜色革命”等庙堂之论离他们太远。而食品安全才是日日时时,与这最大多数的人息息相关。如果连这最基本的、最起码的安全都无法维系,聪明的你请告诉我:后果会是怎样的呢?
想起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句充满睿智的话:“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再过一百年,中国近代史的课程中会有一个条目,叫“三鹿事件”或“三聚氰胺门”,其中的各种人物,自会得到历史的评判。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