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太缺乏理工科精神
前些日子一些文人们炮轰简化字,结合成都某学校编国学操,我们不难看到在国学风愈演愈烈的时代,有越来越多的文人们借着这股浪潮打小广告。中国的文人们总是强调我们缺乏人文精神,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这种指责通常是针对我们理工科学生的,我们许多人自己也默认这一点。
不过,人总是看别人的缺点比看自己的更容易些。文人们在指责理工科学生缺乏人文精神的时候,他们自己缺乏理工科精神的事实往往不被重视,因为他们掌握着媒体的话语权,而国学热又进一步使得这个问题被忽视。
我就举一个例子:曾经有一批学者们批判秦始皇的车同轨,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驾驶,看到各式汽车的宽窄高低各不相同,于是发出感慨:何必要车同轨呢。 我看到这篇文章也发出感慨:文人的自然科学知识水平咋就这么低呢?要知道古代史没有柏油马路的,石路甚至土路不可能象今天的柏油路一样定期翻修;古代的车轮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轮子哪么宽,还带充气轮胎可以增大接触面积。所以古代马车在土路上走,时间长了哪有不压出沟来的?如果车不同轨,压出来的路面肯定不只两道沟,那样的路任何车辆走时间长了车轴都受不了。
车同轨的基本原理其实是初中的物理知识(压强定律),甚至是生活常识。一些农村地方的人应该都记得驴车压过土路留下的沟吧?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那实在是说不过去。何况标准化规范化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我没有听说国外哪个文人抱怨为什么火车的铁轨都是相同宽度,但是中国的文人却对一些生活常识熟视无睹。
造成中国文人普遍缺乏理工科思维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不仅仅和高中的文理分科有关,更重要的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和西方文明不一样。具体的差别包括:西方人观察局部,中国人研究整体;西方人观察形式,中国人研究性质;西方人注重过程,中国人注重结果;西方人注重理论,中国人注重实践。简单的说,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从中西医的差别就可以看出来:西医是将系统分开来一一解决,中医是把局部合起来整体处理。
东西方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别其实恰恰是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别,或者说,中华文明最本质的精髓是什么?就是这种整体的、模糊的、辩证的思维方式,这个东西是我们中国人从老夫子那个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习惯的东西;相对应的,西方文明的局部的、细节的、形式的思维方式从欧几里得那个时代传承下来,始终影响着西方文明的发展。
看清楚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解释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如此的深入人心。当然我们不能够指望没有理工科思维的文人们理解这种从自然哲学中归纳出来的思维方式差别,他们对文化的认识更多还是文字、语言、文学、艺术之类。所以有人说中国文字的革命是传统文化的断代,按照他们的理论,从殷商时代起,中华文化已经不知断了多少代了。
我们理工科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乃至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理工科精神,都是从西方文明那里学习来的思维方式。说来挺幸运的,我们中国的理工科学生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我们能够用两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包括日常生活中习惯的中国式思维,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理工科思维。这个优势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好,尽量多用理工科思维解决那些传统中国式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不是跟着文人们废除简化字那样瞎折腾。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