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战败于吴王夫差,面临灭国灭种的危险。为了挽救越国,勾践忍辱负重,假降于吴,尽献美女珠宝,割地称臣纳贡,骗取吴王夫差的信任。吴王夫差信以为真,以为越王勾践是个胆小怕事、胸无大志、安于现状之徒,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若干年后最终一战灭越、复国。
假如,越王勾践在蛰伏期内,一而再、再而三地告知吴国:“我越国现在处于蛰伏期,外交方略是韬光养晦,与邻为善,绝不出头;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建设,最终实现收复失地、大国崛起的宏伟目标。”各位认为吴王夫差会容勾践韬光养晦下去吗?
改开以来,中国外交以“韬光养晦、和平发展、全力争取融入国际社会(与国际接轨)”闻名于世。
我们把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通过官方、学者各种渠道,反复向世界宣讲:韬光养晦,与邻为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永不出头,永不称霸;和平解决一切争端。其背后的原因也一并告知:我们要集中精力用几十年发展经济。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韬光养晦这件事本身或许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把自己的心底的想法和盘托出,实则匪夷所思。全世界都知道你要韬光养晦了,而且你在行动上也确实表现得忍辱负重了,那你的对手怎能不在你强大之前能捞就捞、能占就占、能打就打、能堵就堵呢?
看来韬光养晦的战略,也不是随便学古人就能学好的。此战略发挥作用,分寸是要拿捏得很精当的。
一个暂居弱势的大国,大致上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
第一种:现在不够强大,以后也不想强大,把战略公之于众,好让对手放心。表现为: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国门洞开,追随、依附其他大国,走彻底的和平主义路线。
第二种:现在不够强大,希望以后强大,但是把战略尽量隐蔽,实行战略伪装。表现为:口头上和平路线喊得震天响,实则暗中扩军备战,囤积战略物资,积极寻求破局时机;紧守既有地盘,寸土必争;对一时无法收回的国土,并不主动出击,但是也不放弃权益,以弱者的姿态争取国际同情。
第三种:现在不够强大,希望以后强大,把战略周知全世界。这是我国的做法。表现为:理论上把此战略在国内国际上全面宣讲,还发展出配套理论包括: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留给后人去解决;尊重现状,等等。而且唯恐别国不相信上述表白,在实践上更是加码执行,发展出消气外交、和谐外交、抗议外交、伤感外交等等国际上授人笑柄的东西。
第一种方式,是彻底的懦夫表现,把国家民族安危系于外部力量,所有没有一个大国政府敢于公开采纳。
第二种方式,是真正的韬光养晦,日本是这个战略真正的实践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日本深得中华传统智慧的精华。伊朗积极谋求恢复大波斯帝国的荣誉,两伊战争后积极发展经济,发展(核)军备,积聚国势,军事上不再主动出击;面对超级大国的威慑,不得不以虚张声势的策略进行高调吓阻,其实真正目的还是避免在自己还弱小的时候与大国进行即时的军事摊牌,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也也算西亚版的韬光养晦。
第三种方式,是假的韬光养晦。由于这种方式在理论层面“虚伪地装弱”、在实践层面“确实很弱”,两大特征暴露于世,既无斗争的意志,又无斗争的物质、军事和舆论准备。自己骗自己韬光养晦,实际早被别人看穿把戏;想诱骗别人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和干预,实际每每被别人反利用,权益一再受损。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印度,日本,韩国,美国……哪一个不是抓住中国韬光养晦,理论上不想生事、实践上确实怕事的心态,占尽中国的便宜?
真正的韬光养晦,是在大战略上保守,避免在力量不足的时候与主要对手决战;但是在战术上往往是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利益,避免自己弱者的面目全盘曝光以招致国际丛林中狼的攻击(狼总挑弱者下手)。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实施韬光养晦,就应该在第一例外国侵犯我权益的事件发生时,立即予以实际反击。不要怕军舰派到南海被越南击沉一两艘,一次失败,没关系,我换个方式与你纠缠,再打。就算一时收不回,我也要让所有人知道我不是省油的灯。遗憾的是,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这盏灯最省油,都知道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维护主权失败并不丢面子,国民可以理解,外国对这样的对手也会尊重;丢面子的是不敢维护主权。连美国都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军事失败:朝鲜战争受挫、越战完败、古巴猪湾登陆惨败、伊朗门全军覆没、索马里陆战队全军覆没,我们有什么怕失败的。美国让我佩服就是不怕失败,在失败中积累经验,结果越战越强,到后来打出了名声,谁也不敢损害他一丝半点利益。
我们师从美国这么多年,与国际接轨这么多年,这方面真得好好与国际接轨一下。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shi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