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南京!南京!》拐了!拐了!
——评长平一篇话里有话的文章
司马南
《南方周末》(2009年5月14日)署名长平批评《南京!南京!》的文章,开篇讲得很有些道理:陆川的电影,“以残暴的大屠杀为背景,给人性建立了一个空中楼阁”。
长平先生认为,山田洋次的电影《母亲》,在人性的处理上比陆川高明,提醒陆川“如果要真的关心人性,就要像《母亲》那样,把人物还原到历史中去寻找人性的原因”。他抱怨“本来以为《南京!南京!》要拍出日本人的残忍,中国人的抵抗”,看了之后才发现,电影拍出了“日本人的善良、中国人的窝囊”。
长平这些评论意见,大体是不错的,甚至是中肯的,余以为值得陆川认真考虑。
可是,接下来,长平先生的文章,就不太像个影评了——“跐溜”一声,他又顺拐滑回到先前他熟悉的那条“反体制”的老路上去了。
长平说《南京!南京!》中拍的最好的一场戏,是日本军人的那个祭祀活动。好在什么地方呢?长平认为,好就好在这场戏与今天中国人的爱国心理强国心理相联系。
才华横溢的长平先生,只通过五个推理,就把一个荒谬的观点强加给了中国人。他蛮横地写道:第一,日本军人祭祀活动这场戏,“暴露了陆川的一种心理”;第二,这场戏是“对宏大仪式的赞赏”;第三,在这种赞赏的后边,“隐藏着一种观念”;第四,这种观念“在中国人里面非常流行”;第五,这种观念的完整表述为:“日本人在这种先人祭祀活动威严的仪式训导之下,才变成一个能征善战的民族”。
以上五条,不见推理,全部生成于长平先生的逻辑世界中,极其自然地长出来了。他毫无根据地给陆川导演强加了这么“一种心理”,心理之上又给陆川强加了这么“一种审美”,最后给陆川导演并通过陆川导演给中国人强加了这么“一种观念”。
及此,长平先生迫不急待地点出了他铺垫已久的主题——
有人提出,“今天的中国人,要学习当年的日本人”。
好不振聋发聩啊。
长平君,算你狠!
真有人提出过“今天的中国人,要学习当年的日本人吗?
杀人如麻的日本军的军人,哪个中国人要学习?
举国法西斯化的的日本体制,哪个中国人要学习?
效忠天皇对外实行铁血扩张,把自己的野心建立在别国人民痛苦的基础上,哪个中国人要学习?
1895年至1945,每5年对外用兵一次,整个亚洲生灵涂炭,哪个中国人要学习?
以疯狂害人始,以原子弹爆炸终,日本军国主义的下场众所周知,哪个中国人要学习?
……
长平说,今天的中国人相信,“学习当年的日本人,要有血性,国家才会强大起来”——这基本上是长平式的诬陷,他在有意混淆视听。
毫无疑问中国人应当有血性,这个血性,从根本上说,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绝不被自己的敌人所屈服的精神,是和平主义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与当年加害世界的“日本人的什么血性”毫无共同之处。
触及关键点敏感处,长平惯常除了喊口号、贴标签以外,绝少像样一点的论证,这一次,他狠狠心铺平了垫稳了,但是一不小心,还是漏了马脚。
长平先生并不满足于把一个给中国人抹黑的屎盆子一样的东西扣到中国人头上了事,他试图对比着电影《母亲》再做一点解释。他自称通过电影看出来了,“当时日本那样虚浮的国家,战败是迟早的事情”。长平是这样看出来的:首先,“无论街坊开会还是学校上课,都要先对天皇三呼万岁”;第二,当时的日本社会没有言论自由,不容忍反对意见;第三,“像野上滋这样的独立思想者”(不知他指今日中国谁是这样的思想者。),“不仅得不到尊重,而且千夫所指、众叛亲离。如果不表现得慷慨激昂勇赴前线痛击中国人,就会被骂作不是日本人、叛国贼”。
长平先生这哪里是在说当年的日本社会,分明操着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语言,假借说山田洋次的电影,而在论证“另外他们心目中描绘的专制主义社会”之必然垮台。那个被长平先生们痛恨不已的社会,在长平们看来,与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世界同质——所幸这个大前提的认同,只存在长平类西崽的观念当中。
话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这位长平先生与大多数中国人的分歧在哪里——那便是怎么样看待我们的历史?怎样看待我们今天的社会?进而怎样看待我们今天的社会变化及社会思潮?
长平先生机警地看出,中国人想要学习当年的日本强盗,中国强国会对世界构成威胁。这实在算不得是什么“独立思想”,更不是什么“慧眼独具”。发在《南方周末》评论版面上,也属于老调重弹。因为很多境外势力此类说法,“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讲得我们耳根子都起茧子了。
让那些指责我们强调血性、强调国家观念、强调必须走强国之路是学习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混帐说法去到处散布吧,让他们借着影评借着社会突发事件含沙射影攻击我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吧,让他们把某国标准设为标准蓝本,设为“普世价值”,拿着放大镜去撅着屁股起劲地忙活吧……
只要中国人民内心笃定,文化自信不倒,且庄敬自强,见怪不怪,其怪,必自败也。
日本电影《母亲》原作是已故导演黑泽明的场记野上照代创作的《给父亲的安魂曲》。这部作品描写了1940年太平洋战争,丈夫是个教授,因为不满日本军国主义而被捕,然而吉野小百合所饰演的妻子却坚强地支撑起了这个家,顶着外边的压力,坚忍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直至独自将两位女儿抚养成人。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优酷视频上,又把这部电影大意看了一遍。长平先生所说的“那些深刻的思想”,在电影当中当然是看不出来的。我们能看出来的仅仅是山田君作品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鲜明立场和人性在兽性摧残下惨烈之状。
两天前,刚刚写了一篇文章,对《南方周末》的细微变化表示关注和欢迎,今复见该报通过金牌写手长平先生再发高论,更换角度对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大加挞伐。
看起来,《南方周末》的变化,有点羞答答地。
(20090515)
【南方周末】文章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836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