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中国设计的阴谋?
“全球化是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阴谋,是中国设计的一个阴谋。”
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一个名叫约翰·诺尔贝格的瑞典学者写了一本题为《为全球化申辩》的书。他于2005年12月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学者进行交流时说:“很多对全球化持反对意见的美国人认为,全球化是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阴谋,是中国设计的一个阴谋。中国人以全球化为幌子,向美国倾销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给中国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美国的失业率大大上升。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持有反对意见的人,也说全球化是来自其他国家的阴谋。”(引自《中国改革》杂志,2006年第1期。)
如果全球化是一个人,他或她肯定会说:“气死我了!谁都说我不好。”
确实,生活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人抱怨全球化使他们失去了就业机会,因为跨国公司把劳动力密集型就业机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包括学者、政治家、农民和工人)则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打开发展中国家大门的“敲门砖”,是掠夺发展中国家资源的“魔鬼”,是导致各种危机的罪魁祸首。
且不论这样的争论有无意义,不容否认的是,最近几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反对全球化的势头委实很猛。从拉美到非洲,从东亚到欧洲,反全球化运动正在演变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全球化”。因此,我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方兴未艾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发展趋势。
1999年11月29日-12月3日,在西雅图爆发的反对WTO部长级会议的示威活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事实上,在此以前半年,即1999年6月18日,伦敦就出现过一次反全球化运动。共有2000余人参加了这一被叫作“J18”的抗议活动,[1] 其目标是针对在德国科隆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J18”后来演变为一场流血事件,42人受伤,在暴乱中损失的财产高达100万英镑。可见,如果说游行和示威是反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形式,那么“J18”
就可以被视为反全球化运动的起点。自那时起以来,从华盛顿到布拉格,从曼谷到达沃斯,从魁北克到热那亚,抗议全球化的浪潮可谓不绝于耳。
反全球化运动的特点可以用四种“多样性”来描述。第一个“多样性”是反全球化运动的目标多种多样。概而言之,反全球化运动反对的是:(1)跨国公司。这些经济巨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不惜使用童工和建立“血汗工厂”,从发展中国家攫取了无数财富。(2)WTO、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等机构。它们被看作是跨国公司利益的代表和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动力源”。(3)发达国家通过国际机构制定的各种不公正的国际经济规则。这些规则使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一种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4)新自由主义。它是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为西方国家推动全球化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此外,反全球化人士还将全球范围内和一国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扩大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联系在一起,还抗议发达国家通过推动全球化进程来摧毁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文化和破坏生态环境。除了主张保卫人权以外,还有许多反全球化人士甚至主张捍卫动物权(animal rights)。
第二个“多样性”是指反全球化人士的构成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既有非政府组织,又有自发参加抗议活动的个人;既有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和国家领导人,又有很少进大都市的土著居民;既有思想激进的学者,又有墨守陈规的宗教人士;既有发达国家的工人,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既有代表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集团,也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的代言人,既有女权主义者,也有环境保护运动的热心参与者;既有工会组织,也有人权组织。总之,所有这些被叫作“新‘新左派’”( the New New Left)的反全球化人士,尽管来自五湖四海,肤色不同,种族各异,但其斗争的目标却是相同的,即反对和抵制全球化。
值得指出的是,古巴是反全球化运动中最有力的国家,而卡斯特罗则越来越成为反全球化运动的“先锋”。
第三个“多样性”是指反全球化人士使用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示威、游行、静坐、集会、递交请愿书、破坏公共财产、与维持秩序的警察争斗以及举办研讨会,等等。他们在组织反全球化活动时,没有忘记使用因特网和移动电话等信息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发展带来的成果。因此,尽管每一次反全球化活动的发起者人数不多,而且分散在世界各地,但其组织活动的效率却是令人瞩目的。发一封电子信或打一个移动电话,就可在较短时间内将反全球化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告知许多人。而他们建立的网站,则可以成为传播反全球化思想的最佳工具。
第四个“多样性”是指反全球化运动所需的资金来自各个渠道,其中包括基金会的捐款、企业的赞助、多种形式的募捐以及活动参与者的自费,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为什么每一次与全球化有关的重大会议尚未正式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人士早已集合在会场外,尽管国际旅费并不低廉。
在反全球化运动中,2001年1月底在巴西南部港口城市阿雷格里港举行的首届世界社会论坛颇受人们的关注。由于这次会议与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几乎同时举行,因此它被看作是一次与达沃斯会议唱对台戏的论坛。
世界社会论坛的组织者主要是巴西工党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1万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达沃斯论坛不同的是,这次国际会议没有荷枪实弹的警察,而会场内外则有多幅马克思、格瓦拉等人的画像。
世界社会论坛讨论的议题是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产生的负面影响,与会者提出的基本观点是:(1)国际社会应该建立一个尊重所有国家利益的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2)全球化应是一种“有管制的全球化”,而不是“自由化的全球化”。(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加在援助上的条件以及开出的治理经济的“药方”,严重损害了受援国的社会发展。(4)在实现自由贸易以前,发达国家首先应该豁免发展中国家的外债,甚至应该用发展中国家还给发达国家的债款和利息,建立一个新的“马歇尔计划”,将资金回流到发展中国家。(5)自由贸易并不“自由”,而是“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6)必须抵制新一轮国际贸易谈判的展开。(7)必须用“非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 来对付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局面。“非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要与国际经济“隔离”(isolation),而是要改变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规则。(8)为了反击国际金融领域中的投机家,发展中国家要创建一种特殊的机制。例如,亚洲国家应该设立自己的货币基金,(Asian IMF)。(9)发展中国家的工会组织应该与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联合起来,抵制全球化对工人的消极影响。(10)发达国家除了要求发展中国家保护其知识产权以外,也要尊重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知识”(traditional knowledge),尤其保护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2]
第二届世界社会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1,000人,是首届论坛参加者人数的3倍多。这次会议的主题依然是反对全球化。会议提出的口号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即人类社会能实现一个没有全球化的世界。
世界银行希望派人参加会议,就全球化问题与与反全球化人士展开辩论。但会议组织者拒绝邀请世界银行的代表。世界社会论坛的这一做法引起了一些西方媒体的批评。它们认为,论坛不愿意听取不同意见,与它所标榜的民主是背道而驰的。值得注意的是,论坛的组织者为了表明自己的反对恐怖主义的立场,没有邀请被美国列为“恐怖主义组织”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出席会议,也没有邀请以砸麦当劳餐厅和强烈谴责转基因食品而被视为反全球化运动的“斗士”的法国农民何塞. 玻维参加会议。
如何看待当前的反全球化运动?我们认为,反全球化运动指出了全球化固有的负面影响,揭露了发达国家以全球化和自由化为“幌子”、迫使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的险恶用心。因此,反全球化运动的这一积极作用应该进一步发挥。当然,我们也应该指出,用“把婴儿连同脏水一起倒掉”的方法来对待全球化也是欠妥的。换言之,全球化既不是十全十美,也不是一无是处。全球化不会自动地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但它确实为加快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