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派本性不改;《社会转型需要精英掌舵》的潜台词
《同舟共进》杂志2009年第9期发表了茅于轼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社会转型需要精英掌舵》。这篇文章没什么新鲜东西,不过是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立场重弹“精英治国”的老调而已。然而,文中多处影射毛泽东同志,影射中国共产党,影射社会主义,鼓吹全盘“西化”,所以有必要剥去其自诩“精英”的画皮,露出其死不改悔的右派本来面目。
茅于轼在文中说,“以前,我国是由战争中涌现的精英分子治理的,完全排斥了其他方面的知识精英,国家越搞越乱,最后靠王洪文、张春桥之流来管理,全国陷入巨大的倒退。”继而又说,“近30年来共产党的精英治理国家总的说起来还是不错的,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值得肯定。”
从茅于轼的上述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茅于轼全面否定了建国前三十年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五七年反右时期,一些右派分子顽固地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说什么“外行不能领导内行”, 缺少茅于轼在后文所说的“专业知识”,妄图以此否定共产党的领导,要共产党下台。说什么“国家越搞越乱”、“全国陷入巨大的倒退”,完全是对前三十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的恶毒攻击。什么“靠王洪文、张春桥之流来管理”,完全是歪曲历史。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当时毛泽东担任党中央主席,朱德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王洪文当时只是党中央副主席,凡处理党内重大事务都要请示毛泽东同志。张春桥虽然兼任国务院副总理,但依然排在邓小平之后(后来排在华国锋之后)。所谓“靠王洪文、张春桥之流来管理”的潜台词是什么,茅于轼心里大概清楚得很,只是还不敢点出名字罢了。在日渐觉醒的中国人民面前,茅于轼这样的铁杆儿右派毕竟要有所顾忌。
茅于轼在文中说,“社会转型要由精英来掌舵。从根本上说,精英之所以为精英,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专业知识,更根本的是因为他们代表基层群众的利益。”
多年来,精英们的所作所为早已让广大人民群众嗤之以鼻。正是在精英们的忽悠声中,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成为“中美国”,中国出现“两极分化”,中国人民失去了许多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事到如今,说什么精英“代表基层群众的利益”,简直不知天下有“羞耻”二字。茅于轼所说的精英,无非是当年的吾尔开希之流和他们已经下台的上司以及在国内的残余势力。
为了达到“社会转型要由精英来掌舵”的目的,茅于轼说“我认为有两条路。第一条是能够为大众着想的精英分子不断地努力,做一点算一点,从摸索中前进,最后建成一个代表公众利益的治理队伍。这需要较长的时间。第二条路是,中国现在有非常好的条件,处于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之中,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们可以利用国际上自由民主精神的帮助。”
上述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所谓“第一条”就是依然要通过走“渐进式”的道路,逐步形成由精英们组成的“一个代表公众利益的治理队伍”,最终达到“精英治国”的目的。显而易见,即使是当今的领导也不在他所谓的“治理队伍”之中。所谓“这需要较长的时间”,看来茅于轼对于要达到“社会转型要由精英来掌舵”的目的,已经迫不及待了。“第二条”所谓“利用国际上自由民主精神的帮助”,说白了,--就是争取西方“自由民主”势力的支持。
茅于轼在文中说,“我们的经济改革靠什么?靠的是国际主流理论,不是靠中国传统;同样,我们的社会改革,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都是使用西方花费了巨大代价总结出来的经验。”
真是恬着老脸,不打自招。说得对极了,“我们的经济改革”当然靠的是“国际主流理论”,正是在这个“国际主流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同西方一样被卷入金融风暴。
茅于轼在文中最后说,“现在国际环境非常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同时要有更多在位的精英分子接受改革的观念,真正思考底层群众的利益,这样才能推进我们这个社会的良好转型。”
这段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呢?请注意,“要有更多在位的精英分子接受改革的观念”,言外之意就是:在位的精英分子接受改革观念的不多;而没有接受改革观念的人按照茅于轼的说法是不属于精英类人物的,这样的人物当然不会“真正思考底层群众的利益”,当然也就不需要这类人物为“社会转型”来“掌舵”了。
茅于轼,死不改悔的颜色革命派!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