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卫东《破解经济发展困境:太阳能能否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能源?》有感
原文见:黄卫东《破解经济发展困境:太阳能能否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能源?》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904/80512.html。
一、正文令我豁然开朗。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在对当时已建成的太阳能热发电站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分析后,发表了很多技术性总结报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太阳能热发电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单位容量投资过大,且降低造价十分困难”。
在看到此文之前,我一直持比上述结论更消极的观点,我认为:“太阳能作为工业能源是不可能的”。因为根据我自己做过的推导,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耗能总是大于输出能。能源问题因此成为长期令我头疼的问题:
石油、天然气:按目前产量,世界够用约半个世纪,中国本土储量只够中国用10年。
煤炭:按目前产量,世界够用约一个世纪,中国本土储量只够中国用75年。而且煤炭燃烧时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对健康很不利的微尘。微尘可漂移几千公里。
生物能源:需要占用林地、耕地,机器够吃了,人就得挨饿。
核裂变:不出事故则已,出事故就是灾难;至今没有妥善办法处理裂变废料。
核聚变:八字没一撇呢。目前连输出能大于输入能的实验结果都没有。尖端科技没准的,运气好找到办法,说不定明天就出所需结果,运气不好,等到太阳枯竭了还是弄不出来。急也急不来。
磷酸盐:假如用来替代目前的石油煤炭,必定是一场生态灾难。仅传统洗衣份那点磷都会造成明显的高磷。
水力、风力:潜力有限。例如, 2007年全中国发电装机容量7.13亿KW,而中国可开发水电的装机容量仅3.78亿KW。
我最初看到文中介绍的一系列实验结果,不相信。后来我想,姑且认为实验结果是正确的,找找自己的推导错在哪里。找了好几天,又反思了好几天。最后我确定,我过去用于计算的“科学主流”方法本身有错。具体说来:我过去以“地球、宇宙空间”作为能量系统,初始熵的温度取自然状态地表平均温度。这是个低级错误,因为太阳能的“能源”来自日表,而不是地表,太阳能运算应以“太阳、地球、宇宙空间”作为能量系统,初始熵的温度应取日表平均温度。包含低级错误的方法成了“科学主流”方法,可能是这么回事:“地球、宇宙空间”作为能量系统对于矿物能源是适用的,因此成为能源研究的传统方法,后来运算太阳能时,不同国家,不同部门的大多数研究者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这个传统方法。由于推导结果一致或者近似,就成了“科学主流”方法。
目前看来:“太阳能作为工业能源”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不矛盾。我打个比方:栏河筑坝,提高局部水位,与水往低处流不矛盾。水坝上游,在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水位,是趋近水源水位,而不是趋近筑坝前的坝点水位。
太阳能电站占地不成问题,因为太阳能电站有附带效应。例如,空调、电扇普及后,南方城市每年都要因楼顶过量辐射消耗大量电能。可以把太阳能电站的反射板、光电板架高,放到楼顶上,既能发电,又能省电,还多出一堆“小亭子”,有益居民进行户外活动。又如,中国目前有约180万平方公里风化荒漠,其土壤水含量高一点就能变成草原,再低一点就变成沙漠。在那里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能减少地表所受辐射,增加区域土壤水含量,有益实现草进沙退。
目前太阳能发电单价较高不成问题,因为价格是人定的。目前的发电单价没把外部效应计算进去。以后征收“排污税”、“排热税”、“居民精神补偿费”,其它方式发电的单价马上就会飙升。
二、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假如没有异端固执己见,推进太阳能技术发展,做出后继研究成果,我们可能永远拘于原有的错误,对能源枯竭无能为力。这再次增加了我维护异端权利的决心。详见:《如何消除“经济危机”,实现地球文明可持续发展(下)》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902/70077.html。
三、国外的数据有误,例如,表二中“ 聚光器面积 m2 264825”与“土地面积万km2 20.9”不一致。当今世界,经济杀手、科技杀手,无孔不入,不得不防。我建议:以后有机会,先在各直辖市、省、自治区都做多种太阳能发电的,公开的,小范围试点,经社会各界全方位检验、广泛评议后,再因地制宜大范围推广。
四、引言前半部分乱七八糟,画蛇添足。
例如:但是,提供老百姓收入,遭遇的最大难题是资源枯竭问题。
———————————————————
把两组不同量的差弄混了。第一个差是:“生产发展所需总耗能量”减“能源产业所能提供的能量总量”之差。第二个差是:“产量”减“消费量”之差。解决了能源枯竭问题,消除了第一个差,并未消除第二个差。相反,假如“消费量”不变,“产量”进一步增加,结果是第二个差会继续扩大。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