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网友认为:花甲之年的人往往反对转基因,其原因则是由于思想保守。本网友认为,花甲之年的人,也未必就一定思想保守,也是可能支持转基因的。
例如,一位花甲之年的前地质工就曾表态说:“在10年前没有用转基因抗虫棉的时候,棉铃虫泡在农药里都死不掉。自从我们实施了棉花转基因工程后,棉花不仅抗虫害能力增强,而且产量也提高了。因此,我力主大力发展转基因工程,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世界性粮食紧缺更增强了我的信念。不要把转基因这种科学同贸易壁垒联系在一起,那就会阻挡科学的发展。”
确实有不少反对转基因的网友是基于对转基因的不了解而反对。
对一件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提出反对和质疑,这是人们很自然的反应。
但是,也有一些支持者其实是基于对转基因的误解而支持。
对一件自己误解的事情,无论是提出支持还是提出反对,其实都是比因不了解而反对更糟糕的。
这位花甲之年的前地质工的支持,其实就包含着对转基因的误解。
首先,这位支持者很可能既不了解转基因棉花能够抗棉铃虫的原理,也不了解棉铃虫泡在农药里都死不掉的原因。
其实,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的原理,与农药杀死棉铃虫没有什么区别。
转基因棉花是把能够产生某种对棉铃虫有杀伤力的毒素的基因移植到棉花的基因里,并设法使得这种毒素主要产生在棉铃虫喜欢吃的那些部分。
这样,棉铃虫来吃的时候,就会迟到毒素,于是就被杀死了。从原理上讲,这其实与直接用针对棉铃虫的农药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棉铃虫为什么会泡在农药里都死不掉呢?
这是因为,农药的使用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棉铃虫也就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自然选择”,活下来的棉铃虫对很多农药都具有了“抗药性”。
而转基因棉花能够对抗棉铃虫,其实仍然是用的毒素。
那么,在一定的时间之后,活下来的棉铃虫也仍然会由于“自然选择”而产生“抗药性”。
因此,转基因棉花与农药一样,其有效抗虫作用是有一定的时限的。
超过了这个时限,活下来的棉铃虫就会具有足够的抗药性,可以继续吃转基因棉花而不会死掉。
此外,危害棉花的虫害,其实并不只是棉铃虫,还有很多其他的害虫也吃棉花,这些害虫之间是生存竞争关系,它们的食物都是棉花。
一般情况下,棉铃虫的竞争力是最强的,于是其他害虫的危害就不明显。由于转基因棉花的毒素主要是针对棉铃虫的,对其他害虫的作用没那么大。
这样一来,当棉铃虫的危害大幅下降之后,与之竞争的其他害虫的危害就增加了,棉农仍然不得不使用农药来对付其他害虫。
据报道,在大规模种植转基因棉花的江苏省,就已经出现了上面说的这些情况了。
而且,其他害虫也会在“自然选择”下逐渐具有“抗药性”,早晚会出现别的害虫也像棉铃虫那样“泡在农药里都死不掉”的情况,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
实际上,棉农们已经认识到仅仅依靠农药是无法除害的。
他们总结出的棉铃虫防治措施里,农药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以外,农业措施、诱杀、生物防治都是必需的:
“【防治措施】
1 农业措施
棉花收获后清除田间棉杆、烂铃和僵瓣,深耕,冬灌,可消灭大量越冬蛹。6月中、下旬摘除早蕾(即伏前桃),产卵期摘除边心,及时整枝打杈,并带出田外深埋,可明显减轻田间虫、卵量。早熟、无蜜腺、棉酚和单宁含量高的棉花品种具有抗虫作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合理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可有效减轻棉铃虫为害。
2 诱杀和种植诱集作物
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棉铃虫性诱剂诱杀成虫。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单灯控制面积2—3.3公顷,连片规模设置效果更好。灯悬挂高度,前期1.5—2.0米,中后期应略高于作物顶部。黄河流域棉区二代棉铃虫羽化期(6月中旬)开始开灯,8月底撤灯,只在成虫发生盛期开灯,其他虫态发生期避免开灯。每日开灯时间为晚9时至次日凌晨5时。
第二、三代棉铃虫成虫羽化期,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棉田内插萎蔫的杨树枝把诱集成虫,每667平方米10—15把。在棉田边或插花种植春玉米、高粱、留种洋葱、胡萝卜等作物诱集带,可诱集棉铃虫产卵,集中杀灭。
3 生物防治
棉铃虫寄杀性天敌主要有姬蜂、茧蜂、蚜茧蜂、赤眼蜂等,昆虫病原菌有真菌和病毒等,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捕食椿、胡蜂、蜘蛛等,对棉铃虫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从第二代开始,每代棉铃虫卵始盛期人工释放赤眼蜂三次,每次间隔5—7天,防蜂量为每次每667平方米1.2万—1.4万头,每667平方米均匀放置5—8个点。具体方法是:赤眼蜂开始羽化时(约5%的柞蚕卵上出现羽化孔),把蜂卡撕成小块,用中部棉叶反卷包住蜂卡,附着在其他叶片背面,避免阳光直射,早晨或傍晚释放,棉铃虫田间虫量可减少60%左右。
棉铃虫卵始盛期,每667平方米用2000IU/毫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BT制剂)(转BT基因抗虫棉田禁用)400—500毫升或10亿PIB/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NPV)80—100克或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
其次,转基因植物的主要优势其实就是抗虫害,增加产量并不是它的优势。
棉花的虫害很厉害,其产量主要受制于虫害,抗了虫害,产量当然就会增加,所以转基因棉花的产量提高,其实并不是转基因本身的作用。
而且,上面这个结论也不能照搬到水稻小麦上来,因为水稻小麦的产量并不主要受制于虫害。
杂交水稻小麦的高产,主要是来自产生矮秆抗倒伏性状的基因。
这种基因本身是水稻小麦的基因,如果只是在水稻小麦种内进行“转基因”,那其实与杂交没有什么区别,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但是,如果像某些转基因动物那样,把某些病毒的生长基因转移到水稻小麦上来使其增加产量,那就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危害。
这里顺便指出某网友在一个跟帖中犯下的一个逻辑错误:以“确定砒霜有害是不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为依据,认为确定一种东西无害也不需要几代人的时间。这实际上是这位网友的老毛病了:所提供的论据,根本无法证明其论点。
要确定一种东西确实有危害是比较容易的,也确实可能并不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只要它能够在短期内在某一方面产生危害,就可以确定它是有危害的。
但是,要确定一种东西确实没有危害就是很困难的了,因为必须确定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内都不会在任何方面产生危害。
尤其是长期危害,往往是很难确定确实没有的,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