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纪念魏老诞辰90周年
读明代洪应明《菜根谭》,当看到其中“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一句,我立即想起魏老。若对“茕独”的理解不限于无亲无靠的人,而放大到所有社会低层,这句话不正写出魏老的风骨吗?
我认为“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这句话可能是洪应明想出来的,但这句话所刻画的那种精神却是中华民族早已有之的,是最可宝贵的精神品质,它已深深刻入劳动人民心中的。历史人物中有“遇权豪而不惧”的,有“对茕独而惊心”的,历史总是给他们正面评价。而“遇权豪而不惧”与“对茕独而惊心”兼备的人物就更为人民所认同,同时,由人民创造或想象出来的英雄人物形象肯定具有这种品质。
在起至1840年、延续百余年的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斗争历史中,表现出这种品质的人物层出不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接过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使中国革命面貌“涣然一新”,同时也继承了中华民族所有优秀品质和传统,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将之发扬,并赋予其新的内容——为什么“对茕独而惊心”?从前或是出自上而下的哀鸣,或是底层人民自发的相互同情,有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武器,“惊心”除了是自然的感情流露,还是自觉认识到大家都是属于同一阶级的被压迫者;为什么“遇权豪而不惧”?因为自觉站稳了“茕独”的立场,因为认识到剥削阶级的没落的历史命运以及被打倒的现实可能性。
魏老具有抗大三期、四期这样不能算浅的革命资历,但他一生几次对“红军哥哥”表达出深深的崇敬之情,他是一生坚持走在“红军哥哥”道路上的。而当许多人不想走下去甚至想退回去并且不让别人走下去的时候,魏老“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的品质就愈加鲜明并又有新内涵了。以前魏老跟着“红军哥哥”斗的权豪是拿枪的外国人和国民党,队伍中一两个软骨头“惧”了,不管是公开登报脱党还是秘密自首,总是要办个手续,一为人知就迎风臭三千里。现在要对前后里外的“权豪”表一下“惧”,也不要办什么正式手续,不用承受签自白书的煎熬,还能换来不是“大师”最起码也是“两头真”的奖誉。若表一下“不惧”,后果不妙。但魏老选择了“不惧”,为什么?因为魏老“对茕独而惊心”。魏老在“谁养活谁”这个曾经明白过的问题又被颠倒过来的时候,还在为高空作业的建筑工、黑砖窑的奴工、工厂里被老板勒令学狗趴的工人“惊心”。由“惊”转“愤”,“虽千万人吾往矣”。魏老为什么“茕独”情结这么深?大概因为魏老自己出身于“茕独”(不论是狭义或广义),因为魏老17岁就几渡黄河参加了一支获得广大“茕独”好感的队伍,因为魏老在这队伍中弄明白了关于“权豪”与“茕独”的真理,因为魏老从此认为他所在的队伍应该永远站在“茕独”一边,而他将永远跟着这支队伍走。
我曾经为《三刻拍案惊奇》(我没写错,不是“三枪拍案惊奇”)中铁铉一家的故事打动,建文永乐之际大明王朝不变的旗帜下实际发生的政权更迭的惨烈不逊于改朝换代,铁铉等人明知要祸及全家还是忠于故主、不向永乐折腰。忠于一个人的封建义士尚且令人感动,更何况忠于万千“茕独”、时刻想着“故国人民”的魏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暂不论能不能“至”,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至少都会尊敬这位老人。因为魏老一生的坚守,现在道德高峰上插着的是我们一方的旗帜。这是魏老留给“茕独”们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