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上海首先“转基因”啦!
老实说,这题目我自己也觉得很有些别扭。开始是用的“带头”,这样题目就成了“武汉、上海两市带头‘转基因’啦!”,这不符合事实。
因为最近武汉的“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科学家”自己在武汉市,主要不是在宣传“转基因”科普知识,而是把请市民品尝“转基因”米饭作为重头戏,拍了很多照片。而且,上海市科学家准备的“转基因”科普知识宣传的信息,也是通过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网站透露出来的。似有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科学家”要拉上一个朋友作伴,才有胆量走向街头的意思。我认为,上海方面,不会现在大张旗鼓地喧嚷“转基因”这事儿,因为他们正在全力以赴地举办“安全的世博会”,而且,国家的有关部门刚刚在世博会前到上海检查过被视为与有毒物资同列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上海人历来是很精明的,他们自己此时是不会离开中心工作——“安全的世博”主题去扯什么“转基因”的事儿的。所以,上海宣传“转基因”的消息,八成象是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从上海一家晚报——《新民晚报》的一则不起眼的消息扯出来当虎皮的。
一来因为这事儿内容挺复杂,二来主要是自己文学底子低,一点很不起眼的知识都是搭帮这三十年很多人的培养才学得些皮毛。所以,已经有两天了,想来想去,想不出什么恰当地词句来把个题目“推敲”得很合适。也就只能这么将就了。
毫无疑问,上海市宣传“转基因”知识是无可厚非的。我们表示热烈的支持。但也好像是在“安全的世博会”,即安全地让世界各国的人走得干干净净以后更合适。
本帖的疑问是,为什么到了人民都在质疑“转基因”主粮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了,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们才想到要开展“转基因”知识普及?为什么还要人们品尝所谓的“转基因”米饭?为什么国家有关部门把上海市世博会期间转基因食品问题,列为有毒食品一道进行检测,防止让外国人吃到“转基因”食品?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反对“转基因”主粮种植和食用,甚至赞比亚此次也提出为了国民安全,宁可饿肚子也拒绝联合国提供的“转基因”玉米?为什么中国偏要对老百姓宣传“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还让老百姓品尝“转基因”米饭?全世界都不认为“转基因”食品给人带来健康,为什么中国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就能够使得中国人民“转基因让生活更健康”。难道“转基因”主粮不也是同地震预测预报一样是世界性难题?在地震预测预报问题上中国的某些“科学家”们不敢走在世界前列,偏偏中国的某些“科学家”们在“转基因”主粮问题上就这么有把握,这么敢突破,而且突破这么快?根据世界原则,科学突破性进展,是要颁发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的“转基因”主粮品种敢不敢向世界申报领取诺贝尔奖?
还有,我们完全可以质疑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科学家”拿到现场让老百姓品尝的大米饭,不一定是转基因的,很可能是中国三十年前就已经基本成功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很多人品尝过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米饭,因为也是既“香气四溢”又软和,还有点“糯性”,而且大米外观也非常好啊。人民怎样区分你拿出来的是杂交水稻米饭还是“转基因”米饭?贴上标签就是啦?现在有多少假冒伪劣产品?三鹿不是也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所以质疑,就因为外国人都不吃转基因主粮,特别是美国人根本连种都不许种,更不用说食用了。我们的“精英”们不是一切都要效仿美国爷爷吗?为什么单单在“转基因”主粮问题上就一反常态,完全与美国爷爷态度相反?这到底有什么猫腻?能向全国人民解释清楚吗?
如果真的是转基因大米饭,“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科学家”拿到大街上,让不知情(知情了还科普个屁)群众无辜食用,这个行为是不是合法呢?是不是说转基因安全证书颁发了,就等同于批准了转基因可以安全食用呢?记得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面对公众质疑的时候说过,“发放转基因食品安全证书不等于允许商业化生产”,红口白牙,说过的话可以不作数吗?那么究竟是农业部官员忽悠我们,还是“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公然违法呢?
“转基因”主粮问题这样事关民族存亡的大事,已经引起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普遍关注,为什么要事先偷偷摸摸地大面积推广全世界的人民几乎都一直反对的“转基因”主粮,事后又遮遮掩掩,自相矛盾,更是要与全民的意志相对抗?有关部门领导有胆量批准,为什么没有胆量出来向人民澄清?
后面附有两个帖子,都是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发出来的。为什么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专家”,自己要人们品尝“转基因”米饭,还非得要把上海市世博会以后的“转基因”科普活动计划也扯进来?给“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壮胆?证明上海市对于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的“科学家”支持?令人费解。
现在看来,“转基因”主粮不是某“科学家”放言的“五年以内摆上中国人民的餐桌”,而是已经提前了五年摆上了武汉市某个街道的市民的野外餐桌了!
2010-5-19
附:绿道
http://blog.sina.com.cn/greendao
上海建首个以转基因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2010-05-10 00:16:34)
若想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莫名恐惧,最好是让公众和它“亲密接触”——了解什么是转基因食品,体会如何检测转基因食品。记者日前从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第43期院士沙龙上获悉,上海将建设首个以转基因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可望于今年底对外开放。该基地的核心实验室,设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国家转基因分子特征验证测试中心。
据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大兵介绍,参观者可以进入互动实验室参与一些转基因产品测试过程,如采用一种新发明的快速检测方法,可检测除油和糖以外的各类农作物加工产品究竟有没有转基因成分。所需材料并不复杂:使用改造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以及一些溶液,将被检测食品捣碎,从中快速提取DNA,然后让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四五十分钟仅凭肉眼就能知道检测结果:析出物变成绿色,说明被检测对象是转基因产品;如保持原色,则不是转基因产品。
对于农作物的种子,目前国内外在进行转基因成分测试时候也可以用更简便的特殊的试纸条检测方法,5~10分钟就能测出结果。张大兵告诉记者,不少快速检测转基因的方法,在新建的科普教育基地中都能获得体验。
这一以转基因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规划占地15亩,位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目前已进入土地平整阶段。建成后,它将形成“核心实验室+一系列科普展示和互动体验设施”的格局。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当前全球性热点问题,我国农业部和质检总局成立了40多家和30多家相关的实验室,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加以检测、分析和评价。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绿道 http://blog.sina.com.cn/greendao
我校专家街头科普 市民首尝转基因大米饭 (2010-05-17 00:07:12)
华中农业大学 |
自愿品尝香气四溢的转基因大米饭,直观感受水稻生物育种的过程——5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当日上午,我校组团参加了第十届湖北省科技活动周暨水果湖广场科普活动,联合省农业厅,以“转基因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为题,在武昌区水果湖步行街为市民进行科普。
现场上百家单位搭起的展台里,华中农业大学的“转基因让生活更健康”主题宣传点成为了绝对的“人气之王”。上百名市民争相自愿品尝了现场烹制的转基因大米饭,市民评价是“口感有点糯,蛮好吃”。由于未获准商业化,市民此前尚无机会品尝转基因大米。数千份校报转基因科普特刊、转基因知识科普折页、学校科普基地彩页、学校年度画册、康思农蜂蜜文化宣传资料在1小时内被索要一空。在街上来回走动的两个转基因形象大使“吉吉”成为了现场明星,市民们纷纷与其握手并合影留念,连印有吉吉卡通形象的贴纸也被“疯抢”。
遭遇市民热情的,还有现场咨询服务的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拥军教授及课题组成员,学校生物科学传媒中心、大学生生物技术科普协会的老师和同学。相同的问题被市民上千次重复,林拥军并不觉得烦,他说:“科普是个耐心活,这样的活动以后要多搞。”
民生两问真理越辩越明
10个转基因公益海报一布展就吸引了市民的眼球。市民纷纷围过来索要科普资料的同时,对在场专家提出自己的问题:“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水稻会使产量更高吗?”“与非转基因比,转基因安全吗?”林拥军为现场群众一一作答。林教授向记者透露,市民们问的最多也是最为关心的问题集中在两点: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水稻安不安全?
有不少市民和专家们探讨转基因水稻的未来,对此表示非常有信心,73岁的徐老先生说,“我相信科学家,转基因作为一种新技术,国家是大力支持的,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变。”据徐老先生介绍,自己本身是做军工的,后来改做建筑,10多年后接触转基因这个概念后觉得不了解,就带着疑问去学,去请教专家。他走之前专门和林拥军握手,表达自己的担忧:监管问题不解决的话,很有可能把这么好的东西搞黄了。也有老婆婆坚持认为“没有证明是安全的就是不安全的”,当场和林拥军展开辩论。林拥军,从来没想到公众的求知积极性如此之高。
首次面世 转基因米饭受热捧
生物科学传媒中心专门带来了电饭煲和转基因大米,当场煮起了米饭。前后有上百名市民自愿品尝。在种植户和科学家品尝转基因水稻后,这是公众首次试吃转基因大米饭。
武重小区的胡女士成为了首位品尝转基因米饭的武汉市民,“好吃!蛮好吃的嘛!”她咽下米饭后很兴奋:“像香米一样的味道!以前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我原来很害怕,现在听他们这样介绍了,觉得转基因这个米是无害的,也很好吃,以后我也愿意买这个米吃。”
宣传点围满了希望了解相关知识的市民,见有人开头,他们纷纷拿起小勺试吃转基因稻米饭。年逾七旬的谢太婆吃了一口米饭说:“以前不了解,这些米到底有什么不同,吃起来是一样的嘛。现在的人在吃上也要注重科学,就是要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听说这边有转基因米饭可以试吃,迫不及待的要求品尝,还不停地提问:“吃这个转基因米可以长高吗?我要长高!我要长高!”工作人员无奈的笑了:“让人长高的大米是一种功能型的转基因品种,但是还没有实现。”
而大多品尝过转基因大米的市民也都表示,与一般大米根本没什么不同,甚至还更香一点,都说“蛮好吃”。不少人还纷纷提出要求:“这米哪里有卖的?能不能多给点当赠品?”也有人当场索要稻米种子,当听说转基因水稻至今没有上市,商业化生产还需要3至5年时,市民们摇摇头表示遗憾。截至此次主题科普活动结束时,满满一电饭煲热乎的转基因米饭已经被全部吃完。
在现场的学校传播学教授彭光芒说:“这是中国普通消费者首次公开品尝转基因大米,相信会载入中国转基因作物研发历史。”
神秘展品最受孩子欢迎
叶荣健是林拥军教授的博士生之一,带着一箱瓶瓶罐罐到达活动地点。当他把这些培养皿、三角瓶和试管按一定规律摆放在展台上时,一下子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眼光,各式镜头都对准了叶荣健拿出来的神秘展品。
叶荣建介绍说,这些盛着或稻谷种或幼苗的器皿就是转基因水稻在实验室里的培育流程,玻璃瓶都有着水稻种子发育准确的日期和时间,就像动物的胚胎变化一样,植物也有完整的从种子到幼苗的发育过程。他带来这样的展品是为了向公众说明,转基因水稻像传统育种的水稻一样,也是从一颗种子到一株苗,并没有像有些流言妖魔化转基因技术的那样,把物种简单的像嫁接一样合成,而是精确的通过基因修改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化。
一大群孩子围了过来,拿起三角瓶细细观察,有个10岁的小姑娘向叶博士提问:“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呀?”叶荣健挠了挠头,决定举例来解释:“就像一个鸡蛋最后变成小鸡一样,这是一颗种子的孵化过程,你看,它们在实验室里变成了幼苗,就会再种到地里长出稻子来。”活动现场甚至有家长鼓励孩子们今后学习生物科技,希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记者从叶荣健处了解到,这样直接面对普通公众进行科普活动还是头一回。他认为:大多数人是因为不了解而心生恐惧,对转基因技术有了误解,这次活动大家愿意接受专家的解释和答疑,积极品尝转基因米饭,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学校宣传部、科技处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科普活动。据悉,学校近期将与媒体合作,邀请市民深度参与体验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生命科学技术科普基地的魅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