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澄清一个基本事实 中国人是如何吃饱饭的?

翰啸 · 2010-12-28 · 来源:
117周年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科学审视赶超战略时代的战略抉择  

赶超战略时代对应的是第二次世界工业革命的后期,及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萌芽期,而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底子还基本是洋务运动的成果,经过三十年的工业赶超,基本上完善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而且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方面保持着与世界同步,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比如我国在世界上最先生产出单晶硅,而单晶硅则是制造计算机最重要的原料。  

这一时期,中国不仅打赢了一场战争,而且建立起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核潜艇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全球排名从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6年第六位。  

而赶超战略时代取得这些成就是在极其特殊的发展条件下取得的:  

天大地大 ,吃饭最大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生产极其重要,发展工业,大量的人脱离农业生产,这必然会出现粮食短缺以及工农业争夺劳动力的状况。早期,欧洲国家可以通过大规模扩展殖民地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美国的“南北战争”归根结底是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与南方农业资产阶级争夺劳动力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加以解决,但粮食短缺是非常难解决的,在中国更是如此。清末时期,康有为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过移民巴西的主张,但都没有实现。  

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在中国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经不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道路,按照中国的人口与耕地情况,中国的粮食单产必须达到世界粮食平均单产量的3倍才可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于农业来说,提高产量非常困难,即使像杂交水稻这样的技术也只能使产量增加15%左右,因此很多人都预言:“中国政府不可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   

现在很多人认为计划经济年度粮食短缺是体制原因,但是这种理论根本就站不住脚,比如在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纵使实行最坏的制度也不可能造成粮荒,因为他们土地太多了,中国当时的粮食短缺最直接原因是耕地面积不足,深层次原因是重化工业不够发达导致的农业机械匮乏及化肥短缺。  

为粮食单产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不懈努力  

1、水患治理与水利建设   

建国初,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江河水患。全国大大小小上千条河流,每年都会发生多场洪水泛滥,治理江河水患,是几千年人类历史的头号难题。尽管历史上出现过像大禹治水、李冰夫子修筑都江堰那样的个别英雄事迹,但却从未有人对整个水患根治过。新中国刚建立,政府就首先选上了这一重大难题,在此期间中国对大江大河进行了全面的治理,基本形成了水由人控制、服从人设计的格局。不仅洪水泛滥的历史基本结束,而且变水害为水利,基本上消灭了大面积的干旱现象。扭转了几千年来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  

据统计,止于1979年,全国各地共建成了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小型水库八万多座。同时,开掘、兴建人工河道近百条,新建万亩以上的灌溉区五千多处。灌溉面积达到八亿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用水的问题。  

有计算表明,赶超战略时代,靠群众完成的工程体积为2527亿立方米,靠政府投入完成的工程体积为1083亿立方米,总计为3610亿立方米。在1949-1979的30年间,新中国水利建设的工程总量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平均每年40座。4  

2、育种技术的取得重大突破   

赶超战略时代,我国的育种技术进步巨大,先后掌握了高产小麦,高产玉米、杂交水稻等技术,特别是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从1970年开始大“上马”,到1973年就实现三系配套,进程是相当的快,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结果,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3、引进化肥设备  

提高农业产量,化肥非常重要,是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物质投入。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贡献占40%~60%。1972年中日建交后,中国从日本引进了大批化肥、农药生产设备,化肥产量从39000吨上升到了869万3千吨,为我国粮食增产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粮食单产量达到了世界平均粮食单产量的三倍多,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乡镇工业——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智慧选择    

乡镇工业当时叫社队工业,中国城市工业的伟大成就世人皆知,而农村工业,人们知道的就比较少了。按照中国的国情,我国始终面临着吃饭与发展工业的两难抉择,如果我们大力发展城市工业,则必然会产生城市工业人口与农业人口争粮的问题,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从根本上还是要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如果我们等粮食问题解决后再发展工业则时不我待,中国的社队工业则是在生产粮食与发展工业之间的一个平衡,这是中国最伟大的创举。  

1970年,国家鼓励大办地方农机厂、农具厂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其他企业,这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农村纷纷行动起来,创办各种规模的农具、粮油加工、建材、编织、服装等社队工业。几年中社队工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社队工业的特点是:围绕农业办工业,工业为农业服务;为城市工业加工服务;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适应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状况,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965年至1976年期间,按不变价格计算,全国社办工业产值由5.3亿元增长到123.9亿元,在全国工业产值中的比重由0.4%上升到3.8%。社队工业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初步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事实证明,这一时期农村社队工业的蓬勃兴起,起到了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也为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5  

优先重工业的战略没有错误  

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批判赶超战略时代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对于小国来说,发展轻工业,搞出口导向是唯一选择;中等国家,轻工业优先,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并重则为合适选择;但对中国这种大国来说,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兼顾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就成了赶超战略时代的最佳选择,  

在当时轻工行业主要有两种,一个是纺织工业,另一个是塑料工业,纺织工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塑料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没有发展轻工业主要是原料短缺   

纺织工业的原材料主要是棉花和化学纤维,没有粮食的高产就不可能有纺织工业的发展,只有粮食问题解决了,才可以用多余的耕地去种植棉花。改革开放后我国纺织工业大发展的基础,就是粮食的高产,另外化学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没有石油工业就没有化学纤维,现在纺织工业的原料大部分仍然是化学纤维,如果全国人民都穿纯棉布料的衣服,到现在仍然穿不上衣服。  

塑料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比如台湾首富王永庆和香港首富李嘉诚都从塑料工业起家,而塑料工业的原料基本上来源于石油,如果没有石油工业的发展,塑料工业也发展不起来,当时亚洲四小龙发展轻工业可以进口石油,而进口石油对中国当时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没有石油工业的话,不仅塑料工业发展部起来,纺织工业也发展不好,而石油的开采、冶炼则属于重化工业。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悲剧不能在中国重演  

笔者近期看到一个观点,认为洋务运动失败是因为中国没有优先发展纺织业,这种说法简直幼稚的可笑,不值一驳。 当年英国为了发展毛纺工业,曾经发生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大批农奴被从土地上赶了出来,当时欧洲纺织业大繁荣的背后则是农业的凋敝,因此在重商主义之后,欧洲出现了重农学派,这就是当时欧洲的大背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不可能再在中国重演一次。  

重工业为轻工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  

重化工业不仅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也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工业机械,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工业机械完全依赖进口根本不现实。没有外汇储备做基础,昂贵的电站设备、大型机床、采矿机械和载重车辆、彩电、冰箱生产线的引进就成了一句空话。宝钢一期工程耗资178亿美元从日本引进设备,几乎耗干中国全部外汇,导致巨额财政赤字,而所消耗的外汇一部分是在毛泽东时期通过国家的节俭而积累的。  

因此从重化工业为轻工业提供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角度看,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的战略一点错误都没有,没有赶超战略时代奠定的重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的轻工业,特别是消费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大形势》——(网友认为最好的经济书)  

——中国的时代、目标与道路  

本书简介:  

当前最火的财经时政类图书,天涯论坛当天点击过万,近千人索要书稿,新浪爱问资料共享经济类下载率最高,上传一个月内总下载量已经直逼《货币战争》以及《金融的逻辑》,多家出版社争夺版权,全国近百家平面及网络媒体给予报道,《环球财经》、《中国财富》等国家级财经杂志根据《中国大形势》中的观点策划了相关专题,《中国大形势》经典语录早已在网上流传。  

简介:  

高连奎,笔名翰啸,财经学者,“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理论提出者。河北人,曾对西方政治学思想史及西方经济学思想史进入过系统深入研究,擅长对经济大势进行分析,已经发表财经及历史类评论近百万字,文章曾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环球网、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新民网、金羊网、中国经济网、中国证券网、和讯网等知名网站广泛转载,2006年,在联合早报网发表的《美新财长上台,中国应高度关注》一文,成功预测到华尔街金融危机,2009年初开始专心写作《中国大形势》一书。  

在21世纪网、中国经营网、草根智库网、金融界等网站设有个人专栏,并担任等多家财经媒体特约评论员。  

内容简介:  

为什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60年,与发达国家还有那么大差距?为什么中国人工资那么低?为什么在中国资产百万仍不能算作富裕?为什么中国的白领不能成长为中产阶级?中国未来是继续高速增长,还是进入低速增长期?如何才能破解民生难题?本书创造性的以国际视野为基础,跨越历史、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等多学科,对当前的中国形势进行了系统而又透彻,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经济发展首要目标及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主张。这也是中国学者首次对中国的现实发展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主张,知识之广博、视野之开阔、思想之高远、逻辑之严谨都是其他学者很难做到的.   

本书是华尔街金融危机预言者的重磅新作,是一本展现中华民族从辉煌到衰落以及如何实现复兴的全景式著作,你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中国问题在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名家推荐:  

1、本书我读了八遍!书中无不浸透着炽热的爱国情怀,氤氲着深究细研、脚踏实地的科学学风,激荡着为祖国前途而忧虑的民族正气!本书可谓暗夜星火、惊蛰春雷、久旱甘霖,她可使彷徨者驻足沉思,使茫然者豁然开朗。愿广大的同胞兄弟姐妹广阅之,深研之,广推之。  

                            ——澳洲知名侨领、学者、澳华电视传媒创办人 任传功  

2、人生有几个层次,开始的是求生存,然后是求发展,最后是追求自由。而中国的经历似乎相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追求自由,九十年代追求发展,本世纪解决生存危机却成了最重要的课题,本书作为生存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很值得读者去品味思考。  

——旅日学者 《刷盘子,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  钟庆  

3、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在东西方对比的大历史视野下,对中国模式进行了全新、全景式的解读与剖析,给再度复兴的中华民族描绘了一个“看世界,中国如何主沉浮”的远景。我相信此书的出版必将把对中国模式的争论、研究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法国华人学者  巴黎文化沙龙秘书长 宋鲁郑  

4、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然而很少有人将之串联起来进行研究。就是发现了这四者的联动关系。执其四极而细究其中因缘,从工业革命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用政治学理论解释经济败局,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商业灾难,最后用经济的方法巧妙破解中国民生难题,观点大胆新颖,具有很强的创见性,读起来引人入胜,是罕见的上乘佳作。  

——《中国经营报》副社长 中国经营网总编辑 张健  

5、我们中国传统上说的经济学是指“经世济民”的意思,是一门政治经济学,更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不是目前充斥大学经济系的那些美国人写的教材。《中国大形势》就是这样一本以经世济民为目的的书,也希望中国能有越来越多翰啸这样的经济学家涌现出来。  

—知名学者 《三井帝国在行动》 白益民   

6、依靠投资的外延式经济发展难以为继。《中国大形势》为中国经济发展指出了两个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这两个办法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切中中国经济发展的要害,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带来希望。

——经济学家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侯若石  

                                   —  

6、在这里,看懂中国大势!  

——《环球财经》副主编  林鹰  

7、其他经济学家的书唯恐人家看得懂,而的文笔和理论很通俗,但又一语道破天机,希望本书能够翰动国人,啸傲学界。  

 ——湖北卫视 深圳演播室负责人 吕宏睿  

8、《中国大形势》不但揭秘了国内的经济形势,更对世界格局做了剖析,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书中的许多素材、案例和思考问题的视角是我们很难见到的,这也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本书深刻但不尖锐,更像是一个普通民众的呼吁或者忠告,事实上中国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建议!  

——知名财经媒体老钱庄创始人兼CEO  苏典章  

早期读者评价:  

1、今天的中国,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未有的大变局,我们相信市场,又绝不能容忍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我们渴望福利社会,但是又不想就此背负沉重的税务负担,而在本书中提供的思路无疑为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选择。  

——知名财经学者   

2、读高连奎的“经济那些事”,能感到青年学者少有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国人能够拥有健康、幸福、有尊严的生活而研究,甚是可佩。  

——中国软装饰协会秘书长   

3、我极力推荐这本书,这是每个人身边悄然发生的经济学。这本书的读者,无论是媒体记者、政府官员、公司白领,或普通工人 ………我们周围每一个为生活苦苦奋斗的身影,都会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之处。我们相信,的清醒认识,是推动中国今后三十年发展进程的一股动力。  

——某报 读书版总编  

4、本书充分体现作为理论研究者的灵秀和大局观。最为值得赞赏的是本书与主流经济学者相异的“中国流”观点。可以说这是现在“崇洋媚外”的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本书的很多观点清新有见地,看这种有自主观点的书本,总是能带来不少启迪或感悟。  

——知名学者   

5、对于一个茫茫众生中,无名的一员,我们或许有理由不去理会那么多的“中国之问”,大可不必自寻烦恼的去旁征博引,而本书能盛世危言,以醒众生,可谓先知先觉。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描述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之间的联系。愿本书的观念,能传到更多的人心中。  

6、这本书,不会让你一口气读下去,因为它会带领你放下书本,深深思考。你无法相信它出自于一位青年经济学家,它的深度绝不亚于当今主流的60后研究者!  

——北京 投行从业者   

7、本书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低生存成本型社会"都是非常正确的观点,是我很多年以来难得看到的一本好书。更难能可贵之处是没有哗众取宠迎合煽动读者情绪,书里更多的是对政府的建议、少的是指责。这是很多难以做到的。目前的中国我们需要与政府更多的沟通、合作,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中国改革,而不是在混乱中改革。  

——山西 民营企业家   

8、这本书才是真正的做学问,看完这本书感觉又给自己被扫盲了一次。  

——广东  媒体人   

9、这本书写的很现实,是真正的士。希望你的书能早日出版,触及更多人的思考,改良中国的社会,惠及更多的百姓。  

——北京 媒体人   

前言  中国之问  

为什么17世纪的西方可以让宗教退出政治领域?为什么当时的知识分子争着研究中国哲人的经典教义?为什么他们的农奴社会里也出现了国家一统的集权皇帝?为什么当时的思想领袖那么崇拜老子的“自然秩序”?而又是如何将其发展成了经济思想中的自由放任主义?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只是政党分赃的无边贪欲?为什么英国会凭空出现那么多介绍中国文官制度的书籍?为什么伏尔泰等处于西方现代文明奠基时期的思想家如此的崇拜中国,甚至将自己看做是孔子的徒弟?这些都与“中学西渐”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保持皇权制度的日本可以抓住工业革命的时机?而实现共和的中国却一直吃洋务运动的老底?为什么抗战时日本有了自己的坦克、飞机,而我们的军队还要使用“汉阳造”这些老式武器?为什么文革结束那么多年,民众对毛泽东还是如此痴迷?为什么比较优势战略不能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为什么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扛起民族复兴的大旗?  

为什么苏联会解体?为什么威权统治下的亚洲四小龙会出现经济奇迹,为什么实行新自由主义的国家纷纷折戟于金融袭击?为什么一党执政的中国能够成功崛起?为什么“华盛顿共识”和比较优势理论会遭人唾弃?为什么西方经济学如此的缺乏解释力?  

为什么美国模式造成了那么多国家分崩离析?为什么启蒙先贤和美国的国父们都与政党分赃势不两立?为什么说只有建立“公意型政府”才符合民主的真谛?  

为什么最早的资本主义出现在威尼斯而非英吉利?为什么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都诞生于高纬度地区?为什么印度的贫民窟多数在孟买,而不是新德里?为什么西方发展过程中没有遇到过粮食危机?为什么预测中国何时超过美国不能只当成个数学问题?  

为什么亚当斯密要向魁奈学习重农主义?为什么李斯特要帮俾斯麦实现德国统一?为什么庇古主张实行社会福利?为什么凯恩斯支持罗斯福进行政府干预?为什么弗里德曼建议沃克紧缩货币?为什么说经济学研究的本质不是玩数字游戏,而是从来没有脱离过实际?  

为什么“劳动价值论”总有分歧?为什么要引入“边际分析”?为什么宏观经济总是摇摆于需求与供给?为什么经济学家总是热衷于争论自由还是干预?为什么经济学也像江湖一样门派林立?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预言是不是真理?难道经济思想也要靠“和稀泥”才能实现统一?经济学还有没有尚未开垦的荒地?经济学研究的出路在哪里?  

为什么何新能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左膀右臂?为什么张五常总是向“北京的朋友”提出建议?为什么郎咸平要放弃自己熟悉的公司治理,转而致力于公开华尔街的秘密?为什么钟庆要揭穿比较优势的“皇帝新衣”?为什么宋鸿兵一直关注着美联储的印币机器?为什么白益民总是谆谆告诫我们日本的投资动机?为什么说经济学家不靠骇人之语也能出人头地?  

司马迁的货殖理论是如何变成了西方的供求关系?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中讲了什么经济道理?康有为为什么要将“以商灭国,民亡国随”的道理讲给清帝?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是不是洞察到了企业“大到不能倒”的先机?为什么这些伟大的思想只是用来“压箱底”?  

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致世界经济崩溃论”,为什么我们中国的主流经济学者只能充当人家的传播工具?为什么我国的经济学界会形成被二道贩子统治的格局?中国的“有识之士”到在何处隐居?谁才是中国真正的思想领袖?谁代表着中国学术界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学术界的新势力何时才能崛起?   

为什么人类还不能消除经济危机?为什么不能等着经济自己恢复元气?难道金融创新注定就是毁灭经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奥地利学派能否埋葬凯恩斯主义?政府应该从哪里对经济进行干预?什么才是经济的“发动机”和“减震器”?  

为什么日本人痛恨“广场协议”?为什么俄罗斯的碳排放量比苏联时期还低?为什么“亚洲四小虎”经济至今低迷?为什么香港民众对中央政府心存感激?为什么拉美政权重回左翼?为什么人们担心金融海啸第二波会发生在东欧地区?为什么以服务业为主的冰岛和希腊会陷入债务危机?为什么说金融战争都毫无声息,而它的危害却超过原子武器?  

为什么中国抗震救灾井然有序?为什么一场飓风就让美国一片狼藉?在金融海啸面前,为什么美国信贷几乎冻结,而中国信贷却放量决堤?为什么美国对高失业率只是干着急,而中国却出现了“高增长,用工荒”的经济奇迹?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都认同社会主义?  

为什么克林顿发展网络信息,而布什却忙着打仗卖武器?为什么高盛可以呼风唤雨,而政府没救雷曼兄弟?为什么说里根减税就已经为中产阶级消失埋下伏笔?为什么说是伊拉克战争导致了华尔街金融危机?为什么说政客眼里永远是短期利益?堡垒往往从内部崩溃,为什么美国人不敢承认这个道理?  

为什么普洱茶被人高高供起?为什么中国人突然喜欢上了红木家具?为什么当代油画的价值超过了青花瓷器?为什么郎咸平建议中钢协要与高盛、大摩搞好关系?是什么让商品价格的变动如此离奇?即远离成本价值,又不受制于供求关系?  

为什么国家在提到发展服务业时都加上了“生存性”这个定语?为什么政府否决了“利用外汇进行组合投资”的提议?为什么中国银行对向西方学习突然失去了兴趣?为什么沃克说华尔街的贡献只限于发明自动提款机?为什么说金融监管不仅要审查创新是否存在意义,更要打击投机?  

为什么日本家电一蹶不起,而日本汽车成为世界第一?为什么福特能够提前布局,而通用破产倒闭?为什么硅谷产生奇迹,而华尔街制造垃圾?为什么说职业经理人经营企业迟早没戏,哪怕这个CEO被吹嘘为“全球第一”?  

为什么民众要求国企上交红利?为什么任志强、王石能够薪酬第一?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要求员工薪酬保密?为什么平安处处向“国际标准”看齐?为什么美欧急着制定“限薪”法律?为什么公众企业总是沦为职业经理人的“一亩三分地”?  

为什么华为要保持神秘?为什么格力总宣传自己品牌第一,而近期又突然更改了广告创意?为什么海尔“讲着故事”就能够畅销全球,为什么科龙被折腾的一败涂地?为什么研祥实行“非经典管理”成为世界三甲?为什么国际化的联想还不能盈利,而又放出风来说两年内将有大手笔?为什么麦肯锡水土不服?为什么奥美鲜有成功案例?我国企业何时才能将“自主创新”当成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我们中国经历了6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仍然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处于同一阶梯?而与日本、亚洲四小龙比起来还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短短三十年中国就从“万元户”时代进入了“百万不算富”的时期?为什么中国股市不能成为中产阶层的提款机?而巨大的楼市泡沫是否会酿成一场人间惨剧?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改革后坏账率越来越低,而中小企业融资反而成为了难题?他们之间有何因果联系?民间高利借贷究竟是应该合法化还是坚决取缔?  

为什么转轨后的中国营商成本反而越来越高?为什么现在短缺的不再是商品而是购买力?为什么说资源短缺也能使劳动报酬占GDP比例降低?,为什么说“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扩大我们的贫富差距?  

为什么社会上冒出了那么多的暴富群体?为什么政府对不道德的商业行为置之不理?缺乏法制的市场经济发生着怎样的非正常财富转移?疯狂攫取社会财富的蠹虫到底藏在哪里?   

为什么CPI与真实的通货膨胀总有距离?为什么中国没有劳动生产率数据?为什么我们还在用二十年前制定的统计体系?为什么外贸大量顺差我们却不敢升值自己的货币?为什么说高科技企业比低附加值产业更不能经受风雨?  

为什么我们的投资赶不上我们的储蓄?为什么说扩大内需不能单靠“破解消费难题”,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永续增长,还是竭泽而渔?“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能否解决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局?  

为什么GDP高速增长,而民众却对改革不断质疑?为什么通钢工人不肯放过他们的总经理?为什么有人认为张五常是奸细?为什么克鲁格曼和索罗斯都惊叹于中国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而正在推行的 “要素价格改革”会不会又是一场悲剧?  

为什么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和残酷的二战后,贫富没有趋向两极,反而迅速壮大了象征繁荣与稳定的“中产阶级”?为什么中产阶级社会又迅速解体?今天的美国总统是否应该为重塑中产阶级社会而努力?  

为什么北欧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制,人民消费起来还是那么小气?为什么高福利英法两国充满抗议?为什么美国不是福利国家但却很少面临民众的不满?而同样学着实行低福利政策的东亚各经济体却民生不易?  

为什么我们的白领不能成长为中产阶级,反而成为了生活的奴隶?为什么重点大学的高才生也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荣誉? 社保制度能否解决现在的民生难题?为什么说只有实现“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才有意义?  

走向城市化的中国,如何才能制止国外金融大鳄的攻击?如何才能保障我们的资源供给?如何才能将生活的成本降低?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如何让民众的生活更有尊严?如何才能让民族的力量更加凝聚?十字路口的中国出路在哪里?  

              

目  录  

第一部分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形势  

   

第一章:中学西渐与西方文明的崛起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中国潮”时期中国影响着欧洲最时髦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中国人为什么对“启蒙”没有兴趣?  

第四节  “中学西渐”路线图:中国思想如何传到西方?  

第五节  中华文明: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之源  

第六节  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一:人文社会的形成  

第七节  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二: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八节  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三:经济学思想的形成  

第九节  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四大影响之四:文官制度的建立   

第十节  中国大崛起时代面临的挑战  

第十一节: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二章 从世界工业革命大潮流看中国的近现代强国之路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洋务运动时代(1)  

第三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洋务运动时代(2)  

第四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革命与战乱时代(1)  

第五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革命与战乱时代(2)  

第六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赶超战略时代(1)  

第七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赶超战略时代(2)  

第八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比较优势战略时代(1)  

第九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比较优势战略时代(2)  

第十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自主创新战略时代(1)  

第十一节 中国强国道路的五个阶段:自主创新战略时代(2)  

第十二节 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二部分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形势  

   

第三章  华尔街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一:商业根源  

第三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二:政治根源  

第四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三:学术根源  

第五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四:技术根源  

第六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五:公司治理根源  

第七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六:社会根源  

第八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七:产业根源  

第九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八:社会治理根源  

第十节  小布什为什么不能成为里根?  

第十一节  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四章 从世界经济大败局看中国发展道路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一:美国经济败局  

  第三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二:阿根廷经济败局  

  第四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三:俄罗斯经济败局  

  第五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四:日本经济败局  

  第六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五:东南亚经济败局  

第七节       世界经济败局三大原因之经济原因  

第八节       世界经济败局三大原因之政治原因  

第九节       世界经济败局三大原因之文化原因  

第八节 从世界经济大败局看中国发展道路  

第九节  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五章  金融危机下的“藏富于民”建议与政府应对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大危机时代的“藏富于民”建议之一:谢国忠建议  

第三节 大危机时代的“藏富于民”建议之二:张维迎建议  

第四节 大危机时代的“藏富于民”建议之三:陈志武建议  

第五节 大危机时代的“藏富于民”建议之四:郎咸平建议  

第六节  大危机的中国式应对:中国经济的“V”反转  

第七节        中国轻松战胜经济危机的秘密    

第八节        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三部分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出路  

第六章  被误判的中国经济形势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一:中国真的内需不足吗?   

第三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二:中国真的投资率过高吗?  

第四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三:谁说中国人不消费?  

第五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四:什么导致了中国的低工资?  

第六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五:中国高增长背后的GDP泡沫   

第七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六:中国离权贵资本还有多远?  

第八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七: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产业结构?  

第九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八:人民币升值的根源于危害到底是什么?  

第九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九: 区域竞争的优势从何而来?  

第十节        中国经济形势的十大误判之十: 中国产业如此崛起?  

第十一节 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七章   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的动力何在?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一:中国经济增长的质变靠什么?   

第三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在哪里?  

第四节  三问中国经济增长之三: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什么?  

第五节  中国真正的产业危机是什么?  

第七节  世界自动化企业在中国   

第八节  中国自动化现状与未来  

第九节  国民收入的“多倍增”计划  

第十节   中国经济即将步入高速增长时代  

第十一节 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八章  中国如何应对危险的金融经济时代?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一:论金融经济时代的特征  

第三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二:论金融经济时代的货币政策  

第四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三:论金融资产主义时代的经济调控  

第五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四:论金融经济时代的经济逻辑  

第六节  五论金融经济时代之五:论金融时代的内忧外患      

第七节 中国成“国际金融游戏”的最大受害国  

第八节 中国巨额外汇难题该如何破解?  

第九节  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九章  中国学者的思想江湖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郑观应、孙中山、康有为的经济学思想  

第三节  莫干山会议—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登上前台  

第四节  西山会议—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狼狈出局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四大思想领袖  

第六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一:何新  

第七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二:张五常  

第八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三:郎咸平  

第九节  当代中国四大思想领袖之四:刘军洛  

第十节  中国经济学界的新势力  

  第十一节  建立国家战略委员会的建议  

第十二节  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四部分 中国的民生形势与出路  

   

第十章:探索中国民生困境的根源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中国民生艰难  

第三节:六问民生困境之一:国富民穷是否是民生困境的根源?  

第四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二:藏富于民能否解决当前中国的民生困境?  

第五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三   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民生困境?  

第六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四: 民生困境继续加剧的后果是什么?  

第七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五: 影响民生困境的风险还有哪些?  

第八节  六问民生困境之六 :应如何改善中国的民生困境?  

第九节: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十一章:民生改善与中产阶级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一:美国模式  

第三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二:日本模式  

第四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三:新加坡模式  

第五节        中产阶级社会的四大模式之四:北欧模式  

第六节        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十二章 中国的民生出路  

   

第一节  本章前言  

第二节  人类早期的社会理想及其实践  

第三节  生存环境与国家制度的微妙关系  

第四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一:民众生存成本过高的原因何在?  

第五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怎么回事?  

 第六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三:如何建立“低生存成本型社会”?  

 第七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四: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有什么好处?  

 第八节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五问之五: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是否适合中国?  

第十一节 中国如何才能居者有其屋?  

第十二节 本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五部分 中国形势总结  

第十三章  当前中国形势的分析  

第一节  对中国大形势的总体判断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十大风险  

第三节 保障中国经济安全运行的三个层次  

第四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大“政策性陷阱”  

第五节 中国学者的三大思想误区  

第六节 中国民生三大难题  

第七节 中国学者的强国之策分析  

第八节 社会乱相的学术逻辑及解决方案  

第九节 笔者关于中国问题的看法与建议综述  

第十节 本书杂谈  

第十一节 本书提出的新概念  

 第十二节 本书观点集萃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3. 这是一股妖风
  4.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9. 熬鹰
  10.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7. 这是一股妖风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