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于上世纪80年代初根据国家要求实行“军转民”。所谓“军转民”并不是在军工的生产线上直接生产民用产品,而是另起“炉灶”,在军工企业里重新建座民品厂。因为原来的军工生产线是根据军品生产的工艺要求设计的,改为生产民用就必须更改生产线。这样一改,经济上不合算,技术不可行,强行更改就会导致军品生产的终结。然后从军品生产上抽调一批懂军工生产和军品科研的人去学习民品生产技术从事民品生产。这样的结果导致民品生产萎糜不振,最后在市场大潮中几乎全军覆没,而军工科研与生产又大受影响。当初与其这样,不如直接在其他相同的民品企业投资该项民品。
这其间,世界核大国的核技术经过几十年突飞猛进,特别是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与应用;世界核电大发展,而我们的核电才蹒跚起步,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甚至远远落后于刚刚进入核俱乐部不久的印度。
全世界铀矿在目前核电需求量下只能开采20年,如果考虑新增核电机组对铀的需求,则全世界铀矿只能开采10年左右。说得明白一点:作为稀缺的战略资源,经过少数核大国几十年的疯狂掠夺和瓜葛,铀资源已经所剩无几,铀矿开采进入了尾声。而我国的核工业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中却在军转民,生产化肥、钛白粉、不干胶等普通民用化工产品,核能料的生产降到最低水平,导致铀储备甚微。
过去有人批评美苏拥有毁灭地球数百次、几千次核弹头。其实不管美国人好,苏联人也罢,他们都知道,不管打什么样的世界大战,都不会去毁灭地球,更不会毁灭数千次。人家之所以开足马力大规模地生产核燃料,目的无非就是要储备核燃料,因为这些核燃料最终不是用于战争,而是用于核发电。通过核发电后卸下的乏燃料仍有97%的铀和新产生的新的核能料钚。这些乏燃料经过后处理还可以循环使用以增效60--70倍。
铀矿开采完以后,之前哪个国家开采得多,生产得多,那么他的铀储备就多。而且铀矿开采完以后的铀地质勘探、铀矿开采、铀水冶、铀纯化、铀转化、铀浓缩等核电前段工业都将通统退役。只存在核电厂相关的乏燃料后处理厂以及核燃料原件厂。我国在核电后段的乏燃料后处理工业上至今还是空白。
在争抢世界最后的铀矿开采当中,我国政府似乎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仍然看不到国家的力量参与世界铀资源的竞争,而是仅凭单个企业的微薄力量参与。中核集团公司唯一家在国外开采的铀矿---尼日尔阿泽西铀矿,国家并没有投入分文资金,中核集团公司不得不通过在香港借壳上市进行融资,其开采规模之小,进展之慢,与在尼日尔开采已久的法国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的铀存储量之少将决定中国在未来清洁能源的开发上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因为中国的水电开发空间已所剩不多,风电和太阳能支撑不了大工业,未来的能源消耗将不得不仍然依靠成本高昂和高排放、高污染的煤电。我国将长期处于道德底端而遭受国际压力、成为他国碳关税被征收国。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