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毛泽东时代的“群众”概念以及监督作用
按现在网络中的一些说法给人造成的概念是:官是官,民是民,当官的就是当官的,不能叫做“群众”——于是,出现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说法。
但是,在毛泽东时代说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却另有一定的概念范围(外延)和内涵,例如:无论是在市、局、处、科等机关单位内,凡是出现了哪怕是二把手贴一把手大字报的行为,那么,这个二把手就属于名副其实的“群众”而且属于“群众监督”了。如果某个单位的一把手贴上级机关某领导的大字报,那么,这个一把手与上级领导相比就又算作是“群众”了。
谈到“群众监督”,就不能不使我想起“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个道理。好像毛泽东就是利用这个道理,把一把手以下的人都列为“群众”而发动起来“监督”一把手,从而达到把权利关到笼子里去的把?
在治理当前的腐败中,很希望能借鉴一下毛泽东时代的“群众”概念和“监督”作用。例如:在不能以大字报的形式搞“群众监督”的情况下,如何提倡、发动和鼓励一把手以下的“群众”去“监督”一把手呢?
我认为:当前治理腐败,最好的办法就是切实做好《宪法》“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的落实和执行工作,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结果——而这一点,毛泽东时代就做的比较好!例如:大家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好像是姜昆说的一个相声段子的内容是:没有富起来的人得了“红眼病”,以“8分钱,查半年”的手段,写了一封举报信,帖上8分钱的邮票寄出一封匿名举报信,举报富起来的人,结果使上级有关部门派“工作组”来调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