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社评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意识形态
是意识形态已完全“去社会主义化”
环球时报:苏联解体,历史的必然还是意外 |
时间:2011年08月20日 10时57分 来源:环球时报 |
俄罗斯及世界舆论昨天广泛回顾“8·19”事件20周年,今天回头看那场震动世界的“政变”以及随后发生的苏联解体,西方的态度依然如故,但俄罗斯人的感受发生了复杂变化。毕竟他们是那场流产事变及其后果的主要承受者。 苏联解体到底“好”还是“不好”,这个价值判断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判断者的利益位置。俄罗斯今天很多人的感受是对此“挺遗憾的”,因为今天的俄罗斯国土不仅小于苏联,也远远小于历史上全盛时期的俄国。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从苏联的“一流国家”降为实际上的“二流国家”。这种变化的长远代价在逐渐显现,而俄罗斯社会近20年的开放和进步,即使不付这个代价也完全可以发生。 内乱导致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它的形成曾经伴随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它的崩溃又导致新的、至少是短期的痛苦和不适。从中受益的,主要是俄罗斯民族在此前近一个世纪里的对手和敌人。 如果让俄罗斯人今天选择的话,他们很可能更愿意“改造苏联”,而不是那么轻易地就把它摔碎,从而让北约一直扩张到它的边界,它以往的“兄弟加盟共和国”,有些像格鲁吉亚这样成为它的新对手,而车臣这种已并入俄国一个世纪的地区,又经历一轮托尔斯泰时代的战乱。 从西方的利益视角看,“8·19”事件是阻止苏联解体的“反动政变”,对俄罗斯来说,它是一个转折点,在那个关键的节点上,俄罗斯差一点就避免了此后“战略空间急剧缩小”的命运,但由于它的流产,苏联解体反而来得更快。 为什么苏联强力机构的主官都进入了“8·19”紧急状态委员会,但它却因叶利钦等人振臂一呼,被示威者一击即溃呢?根本原因在于“8·19”之前,苏联的意识形态已完全“去社会主义化”,苏联的政治体制,其国家统一的合法性及必要性遭到大量扰乱和否定。由于苏共的弱化、分化,苏联内部充满思想的困惑和“反叛”,苏联社会事实上在意识形态层面成为美国的附庸。 “8·19”事变一发生,美国立即宣布“不承认”紧急状态委员会,这种通常大国对小国才会使用的外交施压,显示了美国当时对其在苏联社会影响的空前自信。“8·19”之时,苏联已经是一盘散沙。戈尔巴乔夫虽然从被软禁的克里米亚回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但他作为苏联总统,成了“空架子”,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可以对他发号施令。这样的苏联,“8·19”事件已不可能“救”它。 苏联解体的一幕幕向中国提供了不可再得的政治演进沙盘,它的参考价值甚至可以说是无穷的。苏联的解体完全不在改革者的计划之中,直到1991年3月,苏联还在全境举行“是否应该保留苏联”的全民公决,近八成投票者支持国家统一。然而苏联却逆这个愿望轰然倒下。它来得如此突然,很像是历史的“一个意外”。 大多数俄罗斯人未必愿意回到苏联时代,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对国家分裂的遗憾,十分复杂地留在那个民族的记忆中。苏联在被渐渐忘记,历史不能假设,俄罗斯人没有“假如苏联没解体会怎么样”的另一选择。 然而有一点没有质疑者:俄罗斯不是最近20年世界大变动的赢家。祝愿它的未来会美好宽广。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