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真的用兵真如神吗
---------质疑金一南《苦难辉煌》中“四渡赤水”观点
通过朋友的推荐,近日看到了金一南将军所写的《苦难辉煌》,重点看了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这一节,有不同看法.金一南在书中一直灌输这样一种观点,即一个优秀统帅不是提出建议,而是接受别人建议并迅速做出正确决策.并举长征四渡赤水为例.认为红军四渡赤水,从黔北转移到黔西南,从滇东转移到川南是蒋介石不断挤压,将红军赶到哪个地方的结果.当然也是红军主动行动的结果.文中举彭德怀、杨尚昆在黔北.滇东两次发电报给党中央毛主席为例,说明红军最后巧度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是彭德怀建议的结果,而不是毛泽东以及他的领导班子主动决策结果.与我们掌握的情况有些不相符合。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还是应当主动找找历史中的答案,看看当事人怎么认为才对,而不能盲目地下结论。一九六一年,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访华,问毛主席,让毛主席自已评价,他对自已指挥的哪一个战役指挥最满意,元帅的意思当然指三大战役,不料,毛主席却说四渡赤水,并认为四渡赤水是他平生的得意之作.毛主席是长征中的当事人,对于那段最紧张,又最危险的战事了解得最清楚不过了.如果真如金一南将军所说,四渡赤水战役真的是被蒋介石不断挤压,又接受彭德怀建议的结果,主席的心中感觉自然是不爽,很有一种消极,被动的感觉,如何能被称得上是平生的得意之作?再说,蒙哥马利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是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被打倒的第三年,四渡赤水战役真是彭德怀的电报起了作用,毛主席会主动提到这次战役,将他人之功揽到自已身上吗?这是常识问题。显然,历史不是如金一南想象的那样简单。
其二,金一南将军在《苦难辉煌》中也提到红军长征中的决策有一个很大特点,即迅速,坚决,决不拖泥带水,迟疑不决。并举三渡赤水到四渡赤水为例,连过河带回返四天时间,就是现在人看来,都是难以想像的。决策是大事,特别是面对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大事,能草率吗?决策慎重,毛主席不是不知道,慎重的决策需要时间认真考虑,如果不是自己胸有成竹,能那样迅速、坚决地做出决策吗?金一南将军也提到,在四渡赤水期间红军曾吃了两次败仗,特别是土城战役,犯了轻敌的错误,给北渡长江造成了很大损失。那么在四渡赤水期间,毛主席轻而易举地同意彭德怀的建议,迅速、坚决地做出南渡乌江、西进云南的决策,就不怕犯上第三次错误?长征是红军最险恶的时期,每一次轻敌,每做出一个错误的决策,对红军来说都是死门。那么毛主席又是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由轻敌到了解敌情,迅速做出决策呢?
我不是军事研究员,金一南将军所说的许多理我不懂,但是我懂得做一个重大的决策需要时间。在抗美援朝出兵前夕,为了中国出兵不出兵,毛主席三天三夜没有睡觉,主持开会研究了三天三夜,没有迅速、坚决的决策。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做出决策,要三野粟裕带三个纵队到江南活动。粟裕提出建议,希望留在中原打大仗。为此,党中央要求粟裕到中央向党中央说明留在中原打仗的理由。说明,毛主席、党中央对于部下提出的任何建议,并不全是那样迅速、坚决地做出答复,也用了差不多半年时间才定了下来。当然,在长征过程中,由于军情紧张,不可能如抗美援朝那样坐下来决策,但是面对那样紧迫的情况,也不可能因为军情紧迫,时间紧张就草率做出决策,因此,金一南将军所说的“一个优秀统帅不是提出建议,而是接受别人建议并迅速做出正确决策.”的结论不充分。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理解是:在三渡赤水前夕,毛主席对于今后红军的行动方向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并且胸中已经有了方案,知道了今后应当怎么做,分几个阶段走,但是还需要用其它方法来进一步完善方案。彭德怀的电报、建议也是真的,通过彭的电报,印证了毛主席原来的设想是正确的,并且补充、完善了毛主席的方案。因此,决策能够迅速、坚决的做出,而不拖泥带水。后来的事情,也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就像一个优秀军事家的巧夺天工之作。因此,后世人,特别是经过长征的人才有“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感叹。
金一南将军是研究四渡赤水战役之时,只想到“苦难”、“危险”、“敌情严重”等等情况,对于当时流行的“声东击西”、“忽南忽北”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提法不知怎样理解。当时的红军战士都能理解这个战术原则,因此,红军能够有效地执行。就是红军的长征线路问题,金一南将军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因为毛主席生前多次提到“路线问题”,这个“路线”不是某一段,某一点,而是一个完整的计划与方案。可见,用“蒋介石挤压”的说法来谈红军的长征线路问题,理由是很不充分的。
我是个草民,对于军事问题研究不多,自然举不出充分理由来。我只是觉得,金一南将军那样研究问题,方法可能不大对头。因为,今人有今人的眼光,前人有前人的观点,套用今人的观点去看前人,自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有许多事情可能不可思议。比如说,60年前,当美国将战火烧到中国家门口的时候,换了毛主席可能会毅然决策,出兵抗美援朝,如果换了今天,情况比60年前好的多的时候,中国也强大了许多,中国就是不敢对外国的挑衅做出反应,问题就在今人的观点与前人的观点有了很大不同。60年前认为可能做成功的事,换了今天的人看,就不会做成功。即使免强去做,也会困难摆了一大堆。所以用今天的人去看前人做过的事,特别是红军长征的事,观点与态度就会很大不同。过去认为红军长征是“万水千山若当闲”,今天就是“苦难”,“危机”,“绝处逢生”等等。
用我的观点来评价金将军的《苦难辉煌》可能有些班门弄斧。不过,我也可以看出,金将军写《苦难辉煌》也没有逃出一个俗套,即凡写毛泽东的时候,就写毛泽东的成就是别人帮助做出来的,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说。如这次写四渡赤水,就把毛泽东写成一个“一个优秀统帅不是提出建议,而是接受别人建议并迅速做出正确决策的人”,而不是依靠自已的大智大勇主导战争的人。他的四渡赤水决策是别人的建议帮助做出来的。有这种想法的人当然不只是金将军一人,有许多人在描述毛泽东战争决策时都用到这一套路,借以说明“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正确性。整个长征都是被蒋介石用强大的军力挤压出来的,被动地推着走,这也符合“摸着石头过河”的正确判断标准。而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之处。如果前后不对比,问题就出来了。因为精英集团何时都有,精英领袖也不少,在毛泽东之前,也有洪秀全太平天国精英集团,曾国潘精英集团,有孙中山国民党集团,在毛泽东后,GCD也存着过若干个精英集团,不缺乏提建议的人,也不乏采纳建议的领袖,那么为什么在毛泽东之前或者之后,都不会象毛泽东那样,正确地、迅速地采纳正确建议,正确地做出决策以便快速地实施呢?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统帅不是提出建议,而是接受别人建议并迅速做出正确决策的人”确实有不妥之处。金一南将军用这种观点来评价毛泽东,确实有不妥之处。
今天是9月9日,毛主席逝世纪念日,我写这篇文章,以记念已经逝世三十五年的毛主席,他为中国人民奉献了他的一生。在他去世后,许多人还是按照自已的意愿去随意描述,演义他,这令我很不安。因此,写出这篇文章。我希望金一南将军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应当体贴一下中国人民的感情,把握一下中国革命的脉搏,感受一下他的心跳再说。如果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演义下去,只能是最演越糟,适得其反。这不,即使金一南这样演义,右派不是还有人出来叫板,叫嚷说金一南胡编乱造吗?别做出力不讨好的事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