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民党粉饰打扮、追念热捧所为何来?
二十世纪影响中国最大的两个政党即是国共两党。但随着1949年在大陆的溃败国民党而宣告退出了政治舞台,从此败居一隅,依靠其主子美国势力的庇护在孤岛之上韬光养晦、励精图治,期冀从头再来。在历史车轮进至今天,却又有了为国民党招魂的“与时俱进”之另类声音。如果用当局的某类喉舌来表明,无论海峡内外,都是炎黄子孙,所以理应尽释前嫌,同舟共济,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起来。这样就遇到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在怎样的旗帜下同舟共济?走怎样的道路才能完成所谓的复兴大业?
还有的是,中共还要不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革命性?如果刻意回避主义、理念之争,一味苟求所谓的两岸一统,且先不说如何面对当年国共内战之时为之牺牲的无数先烈,中共又如何的使国民党心诚悦服来归?仅靠单方面的包容就能达此目的?还是求同存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两岸的一统方向?
如果是这样,是依中共“特色”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以海峡彼岸的依附、买办经济为主导?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以大陆模式为导向,对岸无论从自然资源还是人力资源来说可能无法萧规曹随,因为那样无异于自残自杀式发展;但若以台湾的完全殖民方式引领发展,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此下去成何体统?外部势力还会听任中国以完整的疆域形势,以一个政府来领导十多亿人民?
如果不能,中国又该怎样应对?
其实我们说,体制之争,主义之争,都属于利益之争。那就是看究竟是附和谁的利益,是附合国家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还是附合极少数人的利益。而这才是当年国共两党之争的最根本问题。
所以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为什么共产党最后取代了国民党?
我们还知道,共产党成立之始,人不过数十,武装根本没有,但何以能在国民党追杀剿灭的血雨腥风之中愈挫愈强,发展壮大,终至取得全国政权?因为国民党仅能代表当时极少数权贵资本、买办资本与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而上述人数总和若与当时全国人口基数相比,不过区区小数,所以,虽然它暂时的拥有貌似强大的政权机器,军警宪特也曾横行一时,但最终不敌共产党的燎原之势。因为共产党的背后有着全国人民这个铜墙铁壁,这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强大后盾,所以,团结在毛泽东旗帜之下的共产党依靠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坚定信念,最终无敌于天下。
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话,叫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历史的发展轨迹也证明,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正因为得了人民这个“道”,才战胜了失“道”的蒋系国民党。而蒋介石在中国大陆政治生命的完结也证明,如果一个人估量他的权力可以凌驾于道义之上,那么,不久两者都将会失去。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旧三民主义亦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还一定程度反映了革命性、战斗性与进步性;但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也许受历史局限性影响,孙中山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即将“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大实业”(如铁路、电气和水利等)“皆归国有”,因为这既可“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国之资力”。民生主义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虽然它被涂上了主观社会主义的色彩。
我们可以想,在当时西方资本列强虎视耽耽的情况下,能容忍中国的发展吗?
我们还说,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后来,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课题:“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民权主义中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了某些批判,称道了“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的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生主义则强调了“耕者有其田”的观点,阐发了“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思想。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但实际是在孙中山任内,三民主义并没有实现。再至后来,由蒋介石承袭衣钵的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又实际衍变至名存实亡。
网友“军营一兵”如此说道: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从理念上似乎不错,但他奋斗一生,结果却留下一个两极分化、四分五裂、没有民主的国家。其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是资产阶级政治家而非无产阶级政治家。
他想用节制资本而非消灭资本的改良主义来解决民生问题,结果随着私有化的扩张,资本剥削劳动的趋势愈演愈烈,两极分化日益扩大,阶级矛盾越来越突出;他想依靠军阀矛盾解决统一问题,结果帝国主义也利用军阀矛盾维护帝国主义利益,中国四分五裂;他想依靠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民主’来管理国家,结果中国只有资产阶级的‘民主’,却没有劳动人民的‘民主’。”
(【中华论坛】孙中山为什么无法实现“三民主义”?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32/15/78/1_1.html)
关键问题是看革命所依靠的对象是谁,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为谁谋利益。
因为国民党革命性和战斗性的沦落,而最终成为官僚买办、资本家、地主的代言人和帮凶,而置自己于人民的对立面,所以,人民必然选择团结在能代表自己利益的共产党、毛泽东周围。
国民党在大陆的腐败与卖国本质所决定了,一个不能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最后必将为人民所抛弃。如果探讨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覆亡本质,追寻一己利益之私欲凌驾才是导致亡命的致命枷锁。
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的对手,执政理念完全相异的政党组织,在“特别是”极其微妙的历史关头,却又被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扒拉出来,乔装打扮一番,再给予隆重的纪念。从此次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再是“特别是”以来一直有一股别有用心势力企图为蒋介石翻案,把蒋介石妆扮成为民族英雄、抗日领袖,而再阴谋妖魔化毛泽东这一事实来看,我们可以发觉,其实一切行为之本意并不是真要怎样纪念国民党,孙中山、蒋介石都不过是在怀旧国民党的僵尸里夹带自己见不得人的私货而已。
再往明白了说,国民党是代表极少数权贵阶层利益,而毛泽东代表了坚定不移的为人民服务方向。而这才是听任妖魔化毛泽东,放纵非毛反毛再是为蒋介石、为国民党涂脂抹粉的真正原因。
一个已遭中国人民无情抛弃的政党,还被这样的政治“道具”一番,真的令人深思。
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人们该当擦亮眼睛,不要为虚伪的言辞所惑,无论社会怎样的与时俱进,都无法逃脱公权力为一己私欲服务还是为天下苍生服务。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还会应验。所差的不过是时间而已!
也许还有人民的觉醒。我们从最近来自国外此起彼伏与资本贪婪相抗争的民主运动可以看出,极少数人压迫与剥削的“普世”统治正在遭受人民觉醒之声的抗争。这才是历史发展的滚滚洪流,任何与之相逆的反动势力,无论装饰了怎样欺民的华丽外衣,都将被无情地撕去。而最后
公然于天下的,不过是赤裸裸的贪欲和乔扮的演戏。
戏演得再好,终究是演戏。等最终谢幕,人们从情节中醒转,舞台上来来往往带了伪装的,不过是一群戏子……
魏征曾对唐太宗李世民作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劝警之言。但不知“民如水、君如舟”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封建政客都懂的道理能带给今天庙堂之上的“肉食者”怎样的警示?
如果再回到中国问题上来,在当下就是重庆新政与广东模式之争。无可置疑,重庆的一连串举动让人们眼前有了亮色,也许还有对重庆模式依然是资产阶级改良色彩的求全责备,但我们是否应该从中解读其积极意义。即便如此,重庆以及薄熙来已经遭受到那么多攻击。试想如果重庆无论是城市工厂还是农村天地,都彻底实施公有制模式,那么,无论是从薄熙来个人还是重庆地方,所面临的又该是怎样的压力?
无论重庆的渐进化脚步,还是广东的做蛋糕只为极少数人服务,其实都反映了社会的两个发展方向。前者是向社会主义的靠拢,而后者则更是“特色”。如果用人心向背来衡量,至少在当下,重庆更代表人民的诉求呼声。
我们说,人民急切呼唤真正的共产党来为自己谋利益。无论是怎样的辛亥革命之纪念,还是某些势力对国民党的怀恋,都阻挡不住人民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回归之强音。这不但是中国人民的心声,更是滚滚世界潮流。
既然提起国民党,就不能不说国民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更还有他那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无论是谁,也逃脱不了这一逆亡与顺昌的历史规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