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残云,浩瀚书册, 74 年前南京的历史已定下基调,也许今天的我们还可以从考证与发掘中发现一些被掩盖的残碑,它们让南京的那段历史更加深刻丰满,而这些历史的作证无一不指向一个冰冷的结论:越完整,越悲惨。
74 年后的南京早已不是往昔那个名叫金陵的废墟了。金陵,在作家张晓风的文字里称它作多荷的金陵,荷叶田田,风情婉约,必然少不了才子佳人。于是可以想象秦淮河的灯影里摇曳过许多情愁,秦淮河的流波里沉浮了几度风月。
在中国的风水学中,金陵这座城有王气,所以成就了十三朝的都会。然而忘了是哪位贤人说过此地并不宜建都,此中缘由我也不甚了然,只是在我这样一个后人的眼中看来,这里的确不适合作为都城的,因为考证历史的人说这里遭遇过六次屠城!
六次屠城,该有多少白骨横卧荒野?该有多少冤魂日夜游离?该有多少的血泪流遍郊原,使得泥土变得黑紫板结?我听过钟山的山风与松涛呜咽,那是万千呼号的亡灵!
大四那年去南京,游览了中山陵,参观了大屠杀纪念馆。当我面对着那成堆的骷髅、沉郁的哀歌以及呜咽的山风与松涛时,一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谁来为他们超度?谁来给他们交代?
犹记得那天,我随着人群进入纪念馆,身处在一个昏暗阒静的空间,耳边似乎只有水滴和钟声。我看到战争的情景再现,看到一间间黑魆魆的屋子,里面的人全部被杀,尸体杂乱,一片狼籍。陈列厅里摆放着写有武运长久的日本国旗、行军水壶、大大小小的武器,还有许许多多标明“不许可”的照片。纪念墙上一连串的名字,一个个面孔在滴水声中迅疾消失。
还有这样的墙,上面排列着许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档案。请你想一想,就这样一户一户的人家,好几条生命一下子被葬送。日本人当时就是这样,用军刀和机枪狂暴地腰斩了 30 万个无辜性命,制造了一个绝对阴森恐怖的空城。殷红的 30 万,苍白的 30 万,其中还有不少人至今没找到姓名。
我来这里参观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想拍照,我不忍心同胞的遗骨,白森森的暴露在镜头里,但是惨象已经白森森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去面对那样痛心疾首的历史,因为这样做并不公平。闻听日本右翼分子以及无耻政客篡改历史为战犯招魂时,我会愤怒并决不宽恕!
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还透露了这样的荒唐情节。在日本军队进攻南京之前,唐生智将军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毁弃渡船,截断后路。然而就是这位抱定与南京城共存亡的民国上将,在都城即将攻陷之际,坐着汽艇仓皇奔逃,留下守军在渡头内斗,留下孱弱的子民在城里等待屠戮!同样是逃,《三国演义》中刘玄德携民渡江;同样是逃,这边却是把人民绑在行将毁灭的战车上,这样逼死民众的作法,让人不禁要问,将军安有恻隐之心!
那天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样一个情景,当我准备原路返回时,工作人员阻止了我,并告诉我:不走回头路。
不走回头路,是历史的一声提醒一个告诫。曾经看到一个纪录片,一个老人说,现在的人们感受不到国破家亡的痛苦,但我们那个时候确实是感受到了当亡国奴的痛苦。和平时代,当我们翻开历史的书页时,不仅要警示自己不走回头路,还要去践行这个允诺。
回到当今的社会,请你想一想,一个没有国家意识只顾个人私利的民族会不会走回头路?一个对国家没有危机感只对金钱有危机感的民族会不会走回头路?一个利益当前耻辱在后的民族会不会走回头路?我想是有可能的,说不定会走的更为惨痛。
世界还远没到铸剑为犁放马南山的时候,有些敌人已经伪装很好,有人敌人已经开始挑衅,所以我们,为了践行不走回头路的允诺,一刻也不能放弃思想的武装,一刻也不能丢掉手中的枪。只有握紧武器才有超度亡灵的机会,才有安享和平的资格。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