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欧商业评论 [2010年4月号总第24期]
郑永刚提出做“中国的综合商社”的口号非常值得赞许。日本综合商社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帮助日本走向经济腾飞。现在终于有中国企业提出要做综合商社。
杉杉的初衷很好,但一个问题却始终在我心头萦绕:到底杉杉本身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还是最终会被融入伊藤忠的系统?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杉杉已经成为了伊藤忠的一个关联企业,伊藤忠当然会为它提供资源支持、管理体系乃至资金支持。但伊藤忠也可能利用杉杉在中国本土的品牌和影响力,获得中国服装产业信息,为自己开辟渠道。换言之,伊藤忠的篮子里有100个鸡蛋,它也许会拿出20个鸡蛋放到与杉杉合作的渠道中,但还有80个它会放到自己培养的渠道和关联企业中去。如果杉杉与伊藤忠的合作中没有“排他性协议”防止伊藤忠在掌握了渠道之后单干,杉杉的风险会很大。
一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当年四通集团与三井物产从打字机开始合作,也曾风光一时,但后来三井物产逐步渗透到四通集团在中国的渠道,最终培养自己的关联企业与四通展开竞争,最终四通在这场实力悬殊的竞争中落败。这类例子屡见不鲜。
日本的综合商社的经营模式更像不温不火的“下围棋”,而非你死我活的“下象棋”。它不会对你发动恶意收购,也不会要求掌握“绝对控股权”,而是实行“柔性政策”、“软性控制”。综合商社对国外的合资企业一般很少控股,但它会通过在合资企业周围布局一些关联企业,比如物流、贸易公司,让合资公司逐渐被围在“网”中,最终对综合商社的体系产生依赖,被套牢在网中。
我们通常会认为,持股比例决定了对企业的掌控程度。然而企业家需要明白的是,你在资本上控制了企业并不代表你把“局”拿下来了。因此,杉杉培养综合商社的思路是好的,但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主导,需要宏观政策的引导和扶植。仅凭一己之力,结果往往是成为别人系统中的一员,而非自成系统;成为别人已经编织好的产业链上的一环,失去自己编织产业链的机会。
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决定举全国之力模仿日本,走综合商社之路。韩国人没有引入三井、伊藤忠这类日本商社来协助他们,而是自己学习、摸索、政策扶持,最终形成了三星财团这样规模庞大、综合实力超强的企业。现代、大宇、LG财团都是走的这条路,被证明是成功和利于韩国经济发展的。我呼吁中国政府应该对日本综合商社模式给予更多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培育和发展中国自己的综合商社。
[本文由支维墉采访整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