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因为没有完成富士康的招工任务,刘宝玉(化名)不得不去成都富士康工厂“顶工”。机关领导对她说,“招不到人,只能自己人去”。( 2012年4月28日经济观察报)
企业招不到人,一是说明你企业要不是缺乏竞争能力,要不就是你的企业待遇较差,要不就是你的生产条件恶劣,公务员因为工作不力招不到人,自己去工厂其实不是问题所在,问题的本质是四川省的相关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就以富士康超国民待遇为出发点。
从四川省各地由当地官员带队前来工作的队伍屡见不鲜,为了发展,动用大量的行政资源为一个工厂招工,发展是硬道理,然而政府这样异化的行为,会不会成为国际笑话呢?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是以赚钱为最终目的,他们能领会到政府的艰辛吗?
出于成本的考虑,富士康有意识地将订单优先安排在成都工厂。只有在成都产能吸收不了的时候,才派给深圳龙华工厂生产。“主要是因为综合成本比较低,”该富士康行政人员说,“比如人工成本较低,成都市给予的土地、税收(在保税区)、免费宿舍、免费班车、免费招聘工人等很多优惠政策,导致的综合成本很低。所以生产都是尽可能优先安排给成都生产。能节约很多成本。”
要说工厂刚刚开始的时候,帮助招收一些工人,也是应该的,如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并长久化,政府的公共资源全部变成了为工厂服务,那么我们的人民政府还能为人民提供其他服务吗?作为赚钱机器的企业,其所思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事实上,企业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成都基地最高峰时有12万人,2011年10月份下降到了9万人,现在总人数维持在6万人上下。每当人员不够时,富士康中央人资部门就会不断给政府施压,“人不够,快点送人来”。
或许政府只有承担自己乱决策乱承诺的后果了。“政府承诺和答应给我的,就是要满足,否则我们是可以撤资的。”该富士康行政人员说,“富士康投资在成都建立产业基地,人财物都付出了巨大成本。当地政府当初答应我们的,要设法满足我们的人力需求。”
在富士康的压力之下,四川省“1号办”每天疲于应付这些人力招聘工作。为此,广元市旺苍县劳动保障局长不得不先后6次赴陕西,开展跨省招募。“成都工厂一直在进人,但一直都没能满足需求。每天进3000到5000人很正常。有时每天甚至以万为单位招聘员工。”其行政人员承认,一线劳工的招募一直由政府部门操作。“富士康只是把需求人数随时报给四川省劳动部门(富士康称之为‘1号办’),由他们统筹社会资源,不断招聘新人进入工厂。”
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享受着超越其他企业的优厚待遇,会不会形成恶性示范呢?正如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所言,现在政府骑虎难下,一些其他的企业也开始要求政府,套用省富士康成都项目人力招募模式,以下任务的方式要求劳动保障部门予以完成。或许这才是各级政府所要考虑的问题所在,期望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超国民待遇能及时给予终止,这才是公平,也才是四川以至全国企业的幸福所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