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那么对于高校去行政化该如何作为?我想,其中首要的是淡化行政级别,不妨都以“老师”相称,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其次,应加强普通教师在学校的话语权;再者,使高校内部每一位成员的收入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对学校贡献的大小。
大学行政化确为高校的一项顽疾,久为社会各界诟病。大学行政化表现之一,窃以为就是五花八门的官僚化称谓,读书人对此种现象颇为烦厌。
某博士同学到高校任职伊始,就亲身经历了尴尬事:一日路上偶遇学院院长,遂以“老师”相称,然而,这位院长听后,面露不悦,甚至有些恼怒。称呼貌似一件简单事情,然背后则蕴含着人们鲜明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风气优劣的晴雨表。从深层次讲,高校以官职称呼部门负责人的做法,往往会导致把教师个体地位高低、尊卑口语化、日常化地固化起来。对此,我们不妨看看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怎样看待别人对他们的称呼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审阅李达同志撰写的《〈实践论〉解说》一书时,将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圈去,改写为“毛泽东同志”。1959年他致信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建议党内一律用“同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这个建议得到中央的广泛响应。邓小平身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大家也是习惯称他为“小平同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行举止给我们教育界树立了标杆,他们尽管地位崇高,但仍时刻记着以普通党员身份看待自己,不唯以官职相称,唯恐脱离群众,脱离基层。
“老师”这个词语最初含义是对学识渊博、在某些方面值得大家学习者的一种“雅称”。然而近年来,在某些高校担任一定领导职务者,越来越乐于被周围人尤其是普通教师以“官职”相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普通教师对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教师以官职相称以示尊重,以示对其领导地位的认可、服从。可是这种涉嫌衙门化的称呼,使得大学内部的每一成员都被贴上“阶层”的标签,老师之间上下等级尊卑也在这种称呼中被清晰地定位,每一位教育工以是否担任行政职务及行政职务高低而分为三六九等。这种显然走样的称呼往往导致高校最大的群体——普通教师心理上觉得自己人格上低人一等,自叹不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人因此丧失了工作积极性。
那么对于高校去行政化该如何作为?我想,其中首要的是淡化行政级别,不妨都以“老师”相称,在学校内部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其次,应加强普通教师在学校的话语权;再者,使高校内部每一位成员的收入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对学校贡献的大小。
敬畏知识,远离名利,本是大学精神的内核,而目前这种泛滥的官僚化称谓显然与现代大学精神游离。我们高校内部还是少些等级性、衙门化的称谓为好,让“老师”这个对知识分子的敬称,重新成为其中每一位成员的共同称谓。这也是我们教育界对党中央目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反“四风”的一个良好回应。
(系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