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纪念120周年
一、毛泽东思想是怎样替代儒家文化的
1840年之后,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儒家文化已经不能保国保种。儒家文化在中国长期的历史中其职能主要是“对内治理”,以“忠孝”为核心调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人际关系。其“对外职能”则是弱小的。而1840年之后,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恰恰是“对外职能”。中国的有识之士广泛学习西方文化,以求建设适合自身的新文化。儒家文化受到深深质疑,尤其民国之后。民国之后,中国的一大批知识分子认为西方的资本主义体制可以救中国,这是文化界的主流认识。
主流的文化界所主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主要指向政治领域和文化教育领域,这些主张确切说是一种“改良”。他们并不打算对中国的经济基础进行变革,——农村依然是土地的地主占有制,并不打算进行土地改革;工业上依然是依附性的工业,做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庸。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改革主张是脱离经济基础的,是脱离群众的。和群众没有关系。这就必然导致其理想的落空。也就因为这一点,胡适先生对蒋总统常常失望。
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都已经证明,旧中国做为一个工业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的统治者在经济上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对本国人民进行严重剥削,他们的利益和人民是对立的,所以他们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与外国势力做斗争以实现民族独立。
共产党是怎样取得民心的?共产党所创造的新文化,集中体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对内职能上走的是“群众路线”。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的共产党是没有私利的政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大多数的人民。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搞土地改革,接着实行农业合作化,农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切都不是为了一党之私,而是为了人民。新中国面对当时的国际环境,当务之急是要实现工业化,将国防建设搞上去。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要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是要付出很大牺牲的,要高积累、低消费。这就决定了,中国人民必须勒紧裤腰带进行建设。共产党这样做不是为了一党之私,而是为了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
“群众路线”具体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其核心就是“一切为了人民”。
毛泽东思想在对外职能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做其他国家的附庸。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要实现工业化,常常需要依附于发达工业国。中国建国之初在经济上是依附于苏联的,在七十年代后,由于大量从西方引进先进设备,对西方国家又有了依附性。毛主席是怎样对待这种依附的呢?依附是因为没有办法,依附只能是暂时性的,依附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去依附”,逐步发展自己的科技水平,最终摆脱依附。所以,当苏联领导人在57年试图在中国与中国共建联合舰队时,——苏联是想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毛主席勃然大怒,慨然拒绝。
毛泽东思想所以能代替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指导思想”,是因为这种文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使中国成为一个有尊严的国家而自立于世界之上。
二、毛泽东思想是对儒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儒家文化,事实上是所有的文化,其目的都是希望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只不过由于时代的局限,很多文化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就如儒家文化,在理论上其“民本主义思想”是很明确的,即“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但是,儒家文化不能实现这一点。毛泽东思想是继承了这种民本主义思想的,也即“群众路线”。在这一点上,毛主席作出了极有开创性的实践和理论论述。
毛泽东思想立足本土,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以土地革命的形式得到民心,又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社会主义理论虽来自西方,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社会主义的元素。“天下为公”的理念就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只不过在毛泽东思想产生以前,人们没有找到实现天下为公的途径。
三、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替代
近代之后,儒家文化的缺点显露出来,于是,有识之士开始创造新文化以代替之。毛泽东思想也是时代的产物,其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新中国建立的前二十多年,由于要实现工业化,要高积累、低消费,不得不限制人们的私欲,要求人们为国家利益做出个人牺牲。到七十年代后期,一方面,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之后,人们自然希望个人的物质生活获得改善;另一方面,在文革中,主流舆论过分强调“斗私批修”、“灭私立公”,对人的品德提出了过高要求。“个人自由”“个人享受”完全被忽略了。这显然是主流舆论的弱点。此时这种舆论却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旗帜的。这种舆论显然已经过时,是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了。
毛主席去世,新领导班子上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上的各种改革都展开了。文化领域的改革也必然地展开。这种改革却是彻底否定了毛泽东思想,将“人的私欲”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新的舆论的代表即“转型接轨理论”。如果说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上写的是“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大字下面是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的肖像的话,转型接轨理论的旗帜上写的就是“致富光荣”四个大字,大字下面画了一只白猫,一只黑猫,在争夺一只老鼠。
“五四时期”,为了推进中国的变革,鲁迅等知识分子曾经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其目的是在中国创造新文化。因为旧的会阻碍新的,死人会拉住活人。邓小平时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为了变革毛主席时代的社会体制,就需要全面否定毛泽东思想。但鲁迅等人否定了儒家文化却没能建立起适应中国的新文化,历史的相似之处在于,邓小平理论同样不属于“文化”。鲁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否定了儒家文化,最终却是毛泽东思想替代了儒家文化,完成了这些知识分子的愿望。邓小平理论否定了毛泽东思想,但邓小平理论不属于文化,当然也不可能替代毛泽东思想。在儒家文化被否定,毛泽东思想没有建立起来之间的这段时间,是建立新文化的探索时期。毛泽东思想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土地革命”就是儒家思想中的均贫富。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所津津乐道的“井田制”,不就是否定土地兼并,要实行土地革命吗?所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否定了儒家文化,却没有建立起新文化,毛泽东继承了儒家文化,从而建立了新文化。
转型接轨理论不是文化。因为我们知道,文化的本质就是限制人的私心,避免人类像动物一样弱肉强食。这样,人们才能和谐相处。人类所创造的各种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不都是一种规范吗?规范人的行为,给人一种“是非观念”,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即“道德”。而转型接轨理论强调的却不是“是非观念”,而是将人的私欲提到无以复加的高度。这显然有违文化的本质。
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是对“灭私立公”——用古代的话说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极端要求的反拨。所以,这种理论的产生有其合理性。但正像资产阶级文化不能救中国一样,邓小平理论也不能让中国的发展走上一个新台阶。民国建立了,中国没有摆脱落后的面貌,资产阶级文化救不了中国,毛泽东思想应运而生。转型接轨开始了,国内,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分裂,人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成了人际关系的主流;对外,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独立性日益丧失。中华民族重新呼唤着一种新文化,以实现保国保种。中华民族又到了一个凤凰涅槃的时期。
转型接轨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了西方国家的附庸。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今天,中国人的物质生活还可以,社会矛盾虽日益严重,但还没有全面激化要,一旦大的经济危机爆发,其典型恶果就是“严重失业”,社会的动乱就不可避免。
毛泽东思想继承了儒家文化。将来中国要建立的新文化也必然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仍将是新文化必不可少的要素。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的路线图可以这样来画:儒家文化——资产阶级文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文化。儒家文化不能保国保种,所以资产阶级文化进入中国,资产阶级文化不能救中国,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国实现了独立和工业化;毛泽东思想需要调整时,邓小平理论出现;邓小平理论导致危险的局面出现,一种新的建立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的文化将要出现。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社会崩溃(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状)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之后的新文化也必定要在社会的崩溃中产生并发展。中国人民虽然会因此付出极大代价,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