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直截了当的就数“一次性”了。我在此转述一个某省级电台天天播放的广告,纯公益的,想来无妨——【女童:“妈妈,妈妈,给我一双筷子。”妈妈:“宝贝,要筷子干嘛呀?”“我要去种筷子”。“啊?”“爸爸说,好多大树都变成了一次性筷子,我把筷子种下去,一定能够长成大树。”(深沉的旁白男中音):“树木能够变成筷子,筷子能够长成大树吗?****(某产品品牌,本人注)公益提醒:拒绝一次性筷子,还孩子们一片绿色!”】此广告好极了,真该拍手称道。一次性筷子看起来很小也很方便使用,但事关绿色环境大局,孩子们的未来。所以,很有必要宣传保护林木的重要性。第三产业中的餐饮业当然是要发展的,然而,全国范围内的一次性筷子的用量是一个天文数字,其确实对林木的保护起到了反作用。其次,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自然当作垃圾扔了,这令人好可惜又好心疼哟!如果进行二次利用,不是一种弥补嚒?但哪来的一次性筷子的收购者呢?再次,就是一次性筷子的卫生要求是否合格的问题,病从口入呀,当我们在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时候,是该认真地思考思考了。人人皆有保护林木爱护绿色环境的天责啊。
其实有关“一次性”的并非只有筷子,如一次性尿不湿,一次性针筒,一次性纸巾,一次性饭菜盒,等等。如今诸多的一次性用品,让我想起了如我一般年纪的人们的婴儿时期,母亲们使用的是多次性灰袋,就是用长方形的布袋装满草木灰,供婴儿随便地撒尿,湿了就用太阳晒干或者炭火烘干后再次使用。我说的当然是在我们这里。有朋友会质疑灰袋的卫生问题,但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这里都是如此的,连像我这种半死半活的人儿都跨入花甲老龄了,而已经活过70、80的比比皆是,可见用灰袋吸尿是行之有效的简单、节约之举。现在自然也早已与时俱进,抛弃了灰袋而用一次性尿不湿了。
说起一次性,我又想起了给右派平反后给予他们的一次性工资补发。都说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是那么的贫穷,在贫穷的地方有四人只有一条裤子的故事,哪补发给右派的巨额钱款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笔勾销易,一次性发放巨额钱财难呵。在遭改革派痛恨的烧“大锅饭”的“大锅”被彻底砸碎之后,下岗的工人们也领到了一次性的所谓“工龄卖断费”,几万元是不等的,这几万元等于彻彻底底地打发了工人们,以后的日子这么过下去,自己找市场去,而不要去找市长,找了也没有用。我的长兄1950年进入上海某厂工作,现在只拿2000余元的退休费,可他在那个时代的月工资是130元,这合符情理吗?(短文之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