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红色经典”上春晚
――兼评“文化专制主义”
往年,春晚往往是网友吐槽的对象,而今年的春晚由于上了三个“红色经典”的节目,让今年的涉及春晚的吐槽除了火药味更加浓以外,打上了意识形态对抗的色彩。
某些人虽然对这几个节目都不满,但是矛头主要集中于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片断上。按照他们的逻辑,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样板戏,样板戏是“文革”产物,让《红色娘子军》上春晚就等于肯定文革,就等于肯定法西斯,所以不但不应该上,而且可以对冯小刚导演和唱《英雄赞歌》的王芳进行任意的人身攻击。
面对某些人的围攻,冯小刚回应了,认为某些人的行为属于“文化纳粹”的行为。
“文化纳粹”属于一种比喻的说法,准确表达就是文化专制主义。按照我的理解,就是通过权力或者非权力的强迫手法,强迫别人接受或者不允许别人接受某种文化艺术。
文革中有文化专制主义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不妨首先从包括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说起。
电影《红色娘子军》1960年天马电影制片厂出品: 导演:谢晋 编剧:梁信。那时候离文革发生还有6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六十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的;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其基本情节跟电影《红色娘子军》的情节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包括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内的样板戏是按照所谓“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进行了再创作。
此外的另外几部样板戏也是在前面的作品的基础上改编的。
比如《红灯记》是由电影《自有后来人》改编的,长影故事影片《自有后来人》拍摄1964年3月,(于彦夫导演,迟雨、罗静编剧)。《沙家浜》是由沪剧《芦荡火种》改编的。《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京剧《智取威虎山》是于1958年,上海京剧院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最初由上海京剧院一团创演。京剧《海港》(原名《海港的早晨》)原本是上海京剧院1964年排演的一部反映码头工人教育下一代体裁的淮剧。京剧《奇袭白虎团》由李师斌、方荣翔、李贵华根据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参照的是《志愿军英雄传》中《奇袭》一文,后经孙秋潮执笔加工。此剧的初创是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早在1955年就进行了首演,1958年志愿军回国后,该团与山东省京剧团合并,遂修改上演此剧。1945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的一些艺术家在院长周扬的指示下,根据“白毛仙姑”的传说,创作出歌剧《白毛女》。文革中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剧《白毛女》。
文革中,上述这些作品的部分编导和一些演员受到了错误的批判斗争。
文革期间,除了“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和8个样板戏,的确很少电影戏剧等,一批老电影,被称为封资修的毒草,一些戏剧,被称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受到批判后打入冷宫,甚至连所谓“无标题音乐”也受到批判。是货真价实的“文化专制主义”,出于某种政治需要,强迫别人看某些文化艺术作品和不准许看某些作品。
回头看所谓“8个样板戏”,基本上创作于文革前,原作受到批判的原因之一就是所谓反映了修正主义文艺路线。而“样板戏”只不过在原作的基础上在表现形式上面进行加工,内容基本上保持不变。
事隔几十年以后,无论你以什么立场看待这些作品,这些作品充其量只能是一种历史的痕迹,错误的是当时的做法,而不是这些作品本身。即使毛本人现在仍然在世,尚且不可能再搞起文革,何况是一个片断,一首歌。
现在某些人极端仇视GCD和社会主义制度,完全站在当年的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立场上评价朝鲜战争和共产党领导的建立新中国的整个历程。他们不喜欢甚至非常仇视这些作品是正常的,但是这些人在目前中国是少数,他们不喜欢可以不看,但是你没有理由剥夺别人看的自由,尤其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喜欢而对让这些节目上春晚的冯小刚和演唱歌曲的王芳进行人身攻击,更加没有道理。而这已经成为某些人的一种惯用手法,当他们扭转不了国家的整体走向的时候,他们就针对具体的人进行人身攻击,从过去的英雄模范到现在的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即使是女航天员刘洋和只是在北京奥运会上表演的林妙可也不放过,语言极端下流。当这种具有文化专制主义特征的行为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们辩称说,当年的“文化专制主义”是有权力背景的或者是在权力驱使下的。不错,当时对文艺作品和演员编导的大批判的确是在当年的“中央文革”领导下进行的,而现在在网络上的人身攻击性质的“大批判”与当年并无两样,只不过领导批判的不是“中央文革”,而是外国势力和受命于外国势力的人而已。
文革中不允许出现“封资修”的作品,而现在某些人运用他们在网络上的影响想通过网络“大批判”阻止反映中国革命历程的作品出现在春晚的舞台。如果说反对《红色娘子军》片断出现还可以用反对“文革”作为幌子的话,那么反对《英雄儿女》主题歌的演出这就完全是政治立场问题了。
某些人的确目前没有当年“中央文革”的那种权力,但是从他们能够发起和操纵针对具体人员的全国性围攻和人身攻击这一点看,与文革无异,文革禁止的是所谓“封资修”的作品,而现在某些人反对的是反映和歌颂中国革命历程的作品,而且不但反对,还通过下三烂的手段阻止,即使不称其为文化专制主义也具有这种特点。
通过上面对所谓“8个样板戏”的来历的介绍我们知道,大部分作品是出于文革前的,用文革中的说法是原来的作品是在所谓“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统治下产生的,而“8个样板戏”只不过在表现形式上打上具有文革特色的烙印而已。基本上保留原来作为“毒草”时的情节。因此,某些人以“反对文革”作为幌子的围攻和对相关人员的人身攻击掩盖不了他们反对和阻止反映中国革命历程的作品出现在春晚舞台的文化专制主义的实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