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疑的再质疑
超级评论员
质疑问题1: 有个叫Tonygu的网友认为:“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只能是共性,而不是个性。模板是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实体的交集。不是社会主义本土化后的中国标本。”。
超级评论员答:跟只学理工科知识的人谈社会科学的常识、常理,简直是对牛弹琴。就是知识面太单一。因为理工科的语文水平和社会科学知识,绝大多数都是到高中的水平打住。普通字词句和社科常识都理解的一知半解,就别提什么理论修养和理论素养了。
可以这样说,“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共产主义”等这些概念而产生的。并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共产主义”等这些概念表示某一种“特定的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 这就是这些概念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如果“本质特征”都一样,那么就只要用其中的一个概念就可以了。
显然,“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有特定含义才存在的,否则跟“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共产主义”等这些概念是一样的含义,那这个“社会主义”概念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其是必须要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的。
根据听婵释禅先生的关于“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定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被抽象概述为:财富共享。这显然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落后社会制度所不具有的本质特征。“共产主义社会”虽然也是这个本质特征,但“实现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所以,既然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是必然要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制度的独特、独有的“核心价值观”的。
如果你拿“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等社会制度“共有、共性”的价值观,充当“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就把社会主义这种代表社会文明进步发展方向的社会制度庸俗化了。
也就是说,李世民所在的唐朝喊的是“富强、爱国、诚信、友善”等的价值观;慈禧所在的清朝诸皇帝喊的也是“富强、爱国、诚信、友善”等的价值观;而老蒋所在的民国喊的也是“富强、爱国、诚信、友善”等的价值观”,而且这是诸朝代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没什么区别了。
当然,“富强、爱国、诚信、友善”等的价值观理念,是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必须有的价值观,但必须得有一个“不同”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主导和统领。 否则,比如:在中国生产过剩到60%的财富都要出口到外国地让外国人帮忙消费,而不舍得给国内的老百姓分享。这就是没有“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和统领的结果。
质疑问题2:有一位叫郝贵生的写了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质疑》的文章,认为有关方面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所包括的“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三个层面的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叫法不是很准确,并认为这24字所包括的价值观理念仅是“普适、普世、普遍、普通性”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超级评论员答:很显然,郝贵生的质疑是正确的,但却没有说到点子上。所以,本超级评论员就只能对“先论和此论”进行“质疑后的再质疑”了。
开宗明义,前面已经说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四个字:“财富共享”。这里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大方面。因为“核心”这东西不可能是N个。想说“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只能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那个价值观。
其他的有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平、正义、合理、人权”等价值观理念,都是围绕“财富共享”这四个字,并为这个“核心”提供服务和支撑,并为其自圆其说的。
也就是说,没有“财富共享”,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因为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国家也是可用这24个字做为“普适普世价值观理念”的。难道说,美欧日新等发达国家不要求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平、正义、合理、人权”的吗?
很显然,都是不同程度地有所要求的,只是其中有许多价值观理念不是被普遍普及性要求和在实践中推广的。但这毕竟是“普适普世价值观”,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独有的价值观是:财富共享。其载体形式是公有制。即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存在由“公有制的政府和国有企业”等主导和统领的所有制结构体系。
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的“财富共享”,才能实现从国家到企业,再到家庭和个人等的普遍性、普及性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平、正义、合理、人权”等的价值观理念之信仰和实践。
也就是说,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价值理念,一旦离开了“财富共享”这个“灵魂”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都是行尸走肉式的空洞并没法操作和普及的价值观理念。
比如说:在“私有制经济基础”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平不服不忿的羡慕嫉妒恨情绪。你怎么给人们以“平等民主,公平正义”呢?
很显然,从国家层面,不仅因财富被少数人掠夺、囤积居奇并大量转移出境,而使国企走向消失,财政收入不断枯竭地使国家难以“富有并强大(富强)”,而且也在全体人民之间也没法体现什么“经济民主和平等,政治民主和平等、文化民主和平等”的。
也即在这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弱肉强食的贫富两极分化财富分配格局中,又如何能体现出“文明、和谐,自由、公平正义、公正、合理”呢?既然大家心中充满不平不服不忿的恶劣情绪,又如何可以实现“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呢?
所以说,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就不能回避使“社会主义”可以成立的“核心价值观”----财富共享。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只能是:“财富共享”这四个字。
而以“财富共享”这个“灵魂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和统领的那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平、正义、合理、人权”等的价值观理念,才组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核心”怎么可能是N个呢?而N个,还叫“核心”了吗?既然一个国家的总统不能是N个,而只能有一个核心式的人物---总统,那么,其他方面这样的语法逻辑关系也是应该成立的。
否则你就是说一千,道一万,也是说不到点子上的。因为没有“社会主义财富共享”这个核心价值观,其他那些价值观理念真都是没法具体操作和普及的空洞口号而已。
质疑问题3:郝贵生认为:“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真正核心和精髓。
超级评论员答:大家都知道,“实事求是”是一种解决“相对具体”问题和做普通事情的思想方法,有点“哲学方法论”的味道。 即是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去“实事求是”才有意义。
如何路线不对了,道路走错了,那你只能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认为“剥削压迫是最合情合理和实事求是”的事情了。其仅仅是思想工具和手段而已。你看有些人多暂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了。即不能把思想工具和手段,或是思想方法论当成目标和目的。
而“为人民服务”,则是要求公有制的政府和国企等,必须做到的“职业公共道德”,也是所有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共产党员的“职业公共道德”。是为了保证和保护“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稳定和巩固并提供服务和支撑的。对“财富共享”这个伟大追求目标和目的而言,“为人民服务”也仅是实现之的工具和手段而已。
也就是说,你都实现贫富两极分化的“私有制经济基础”了,你再喊“为人民服务”,你能从资本家那里硬把财富拿过来给人民分了吗?根本就是扯蛋的吗?难道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硬道理你都要视若无睹吗?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条件下,你政府不首先“为资本家服务”那是万万不行的。即资本家不办企业,你工人上哪就业并获得收入呢?
也就是说,人家资本主义国家之政府的“职业公共道德”就是:“全心全意为资本家服务”。所以说,经济基础变了,都资本和资本家做主了,你怎么为人民服务呢?
质疑问题4:“tonygu”网友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阶级和阶级分析、无产阶级专政”。 “目标是实现阶级之经济、政治平等。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共享发展成果”。并且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境是非民族性、范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核心价值观是提纯的概念,它可以美好,也可以不美好。”
超级评论员答:大家对这类问题更清楚明确了。这“阶级和阶级分析”,也是一种思想认识方法论。是用这种方法来区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的认识工具和手段,然后知道斗争的方向和对象,而不是敌友不分。即通过这种认识方法论,明确敌友,然后通过斗争去反对修正主义,保护和保卫“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
“无产阶级专政”,则是“政治管理学”的概念。即是由“无产阶级”做为阶级基础和依托,并由无产阶级的代言人或是叫领袖代表这个无产阶级行使保护和保卫“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制度”地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管理形式、工具手段和方式方法。而不是目的目标。
在“私有制经济基础”条件下,是根本不存在“无产阶级专政”这一说的。因为“公有制经济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原来的无产级代言人“为资本家服务”了,所以代言人也只能听资本家的了。
经济基础变了,“tonygu”你的“目标(怎么)实现阶级之经济、政治平等。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共享发展成果”呢?
而“tonygu”认为的:“核心价值观是提纯的概念,它可以美好,也可以不美好。”的问题。可以这样说,请问在贫富两极分化的不公平、不合理社会,即你都吃不上饭了,在你眼里“哪个价值理念”可以美好?当然,你心甘情愿吃不上饭的“自由”是美好的了。
问题5:tonygu网友问:“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不是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排他性的因果关系。沿袭的价值观与内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相互关系怎么描述?”
超级评论员答:“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社会主义制度”这种相对文明进步的社会实践演生出来的。是互为因果的。
至于那些“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多是传承了以往各种社会制度的优秀”价值观”的文明成果并发展和完善而来的。
比如:“国家富强”这种价值观,就是传承下来的。你说哪种社会制度的国家不想即“富有,又强大”呢?
“民主”也是,封建社会的“民主”虽然是小范围内的,但也不是光皇帝一个人说的算,很多大事也是要征求一些人的意见和建议(行使议政权等)的。比如:征求有见识见解的军师、国师、大臣等精英们的意见。但“民主的范围”没有现在大。
“公平正义”这价值观也是,武侠小说中那些打抱不平的侠客,都是这种价值观的象征。但与公有制所制造的公平正义、平等民主、公正合理的普遍性意义,是没有可比性的。
其他的价值观也是一样,但“财富共享”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以往社会制度所没有的。即以往的社会制度都是“财富由少数人独享”的核心价值观。即“财富独享”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封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只不过“独享财富”的那少数人群有所不同罢了。资本主义是资本家群体独享财富,封建主义是官僚地主群体独享财富。
再比如说:马克思提出了“公有制”这种可以制造“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载体形式,列宁根据这样的思想理念,通过进一步理论创新并在实践中建立了公有制载体形式的“财富共享的社会主义”,叫“国家社会主义”也行。
斯大林、毛泽东等又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并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了这个“财富共享社会主义”。就是这样的“理论创新---实践---再理论创新---再实践之循环往复不断地走向社会的文明进步的。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之财富共享”却始终没有变。 变了,就跟“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关系了。
2014年3月4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