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3月18日,北京已陆续有13个区县公开了2014年预算情况,涉及数百个区县的委办局、街道办等。其中,石景山区31个部门同时公布了工资福利和在职人员情况,这也是北京区县级政府首次公开人均工资福利情况。一时间,让人浮想联翩。(3月19日《新京报》)
感谢新京报,下了一番功夫研究了北京市区县的预算公开。总的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预算总算公开了,虽然参差不齐;忧的是一些区县行动不力,依然吞吞吐吐不愿意公开自己的预算,一副厚脸皮的模样,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比如,这些区县政府的预算编制显得较“粗放”,大多数部门没有公布具体项目的支出情况,只有收支预算总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等,也就是说只能看出花了多少钱,看不出“钱怎么花”,公众也难以对预算数额的合理程度作出评估。再比如,多数区县的“三公经费”只有今年总额、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用等四项,既没有与2013年的数据比较,也没有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进行细化。
不愿意公开预算,不愿意接受监督,一定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显然,这不是与时俱进的明智之举。今年两会时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阳光财政的意义不必赘述,也相信各级领导干部不会揣着明白装糊涂。至于为何不听总理的话,偏偏要慢半拍,偏偏要顾左右而言他,这是需要警惕的事情,理应有一套责任追究机制来纠错,不然,政令畅通就打了折扣,成了笑话。
就已经公开的预算情况看,石景山区做得好些,赢得了掌声。公开人均福利情况,这理应是阳光财政的应有之义。记者发现,石景山区共31个部门在基本支出预算中,列示了工资福利支出情况、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预算、商品和服务支出,跟市级一些部门公布的人均工资福利人均10万元上下相比,石景山区一些街道的人均工资福利要高出一倍多,八宝山和金顶街两个办事处年人均福利在20万元左右,这引起了众网友的吐槽,说啥的都有,疑问也多,接下来需要解释和消化。笔者看后,有几句话要说。
一者,活在京城,每人每月吃掉财政一万块钱是普遍现象。像一些街道办事处,可以吃掉两万块钱。有预算管着,不知道为啥差别这么大。即便每月收入两万块,跟京城的房价比起来,想必也是锅腰上树--前(钱)缺,要买一套房,吃喝之余积攒十年,会不会有立足之地,还难说。如果说这也是哭穷,那么,就不难想象那些北漂、蚁族该如何活着。幸亏有房价罩着,公务员的高工资似乎也说得过去,不会让人造反。
二者,从预算里拿钱,有据可查,多多少少自有道理。理论上说,靠那点工资吃饭还可以,要买房就够呛。可是众所周知,有房者不在少数,虽没有确切数字,大家也都心领神会。明明没钱买房,却又有房产(甚至不止一处),这怎么解释呢?答案只有一个,这要感谢单位感谢权力,预算之外,“夜草”肥,“外财”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不是啥秘密。不然,在那么高的房价里,怎么活?早饿成皮包骨头了。
三者,眼里盯住工资,只能是个神话。各地差不多,房价跟工资基本平行,一个人的工资跟一间门面房的租金差不多。有些人家,如果有几间门面房,就相当于有几个吃财政饭公务员。如果是活在郑州,每月三四千块钱的收入,就等于20万块钱月息2分的放贷利息。在不少人家,拿出几个20万并不困难。你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去上班,不过就是20万块钱生出的一点价值,可怜巴巴吧?也别不承认,也别不面对,现实就这么残酷。接下来,如何应对?如何安慰自己?这才是个大问题。
预算公开真是个好东西。一切都还仅仅是开始。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我们应当晓得,这个道是正道,不是邪道。预算里的工资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收入要公开要有据可查。回归到一个常识,政府阳光运行地方多了,腐败就少了藏身之地。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夜草”和“外财”是不该存在的,“为人民服务”,焉能不“全心全意”?谁三心二意,就让谁下课,这是条大道,我们没有理由不走。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