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已经过去1个多月了,它似乎正在逐步淡出人们关注的视野。然而,如果面对血的教训而不能深思反省,我们将难以告慰哪无辜死难者的灵魂,也难以抚平众多伤者心头的创伤。刻意淡化不是明智的选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昆明惨案有太多的教训值得我们的社会认真总结和反思。8名歹徒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砍死29人,砍伤143人,其中重伤73人。这极其罕见的恐怖惨案,发生在民众聚集的大庭广众之下,这不是一句“暴徒太残忍”就能解释得了的。
纵观媒体对昆明惨案的报道,我们注意到更多的场景,是民众在暴徒的袭击面前懦弱的逃跑、躲避,而很少有人奋力反抗。试想,如果当时有人能勇敢的站出来,呼吁民众与为数不多的几名歹徒展开搏斗,寡不敌众的歹徒绝不会如此嚣张,结局也绝不会如此悲惨。遗憾的是,这样壮观的场面没有出现。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经济领域的私有化改革,我们社会的教育、宣传舆论在一味地鼓噪人们去追求物质享乐,而对人们道德、精神、心灵层面的建设不屑一顾。有的媒体公开颠覆历史、亵渎传统、诋毁英雄、妖魔化革命。他们宣扬“人都是自私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把人性中猥琐自私的一面视为神圣;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将大公无私、见义勇为视为异类。刘胡兰、董存瑞、雷锋、赖宁等等众多英雄人物被无良媒体和“精英们”诋毁和妖魔化。当毛泽东、鲁迅、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渐渐从教科书消失,青少年们从小接受奴化教育,我们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一夜之间成为英雄?
“精英们”为什么要这样干?一个目的,就是要把这个社会搞成一盘散沙,以便更有利于他们胡作非为。他们希望看到民众们为生存疲于奔命;他们希望看到民众们对社会问题事不关己不闻不问;他们希望看到民众们认钱不认人而失去凝聚力。有专家竭力宣扬“告别革命”;有学者大肆鼓吹“青少年见义勇为是摧残人性”;更有教授指责女人“遇到强暴奋力反抗是人类的耻辱”,并主张主动递避孕套“合作”。“精英们”的教化和期待在昆明事件中,似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们几十年来苦心经营的“普世”效果正在社会显现。然而,实践证明,在邪恶势力面前羸弱的个体是难于“自保”的。“精英们”的“普世价值”保护的是他们自己,受害的无疑是老百姓。“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难折断”,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这也正是“精英们”所惧怕的。
8名歹徒不到半小时砍杀170多人,这即使是战争年代,即使是在全副武装的敌人面前都有些不可思议,但他确确实实在21世纪的中国昆明发生了。人们强烈谴责施暴歹徒反人类、反文明的恐怖主义行径,但对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远远没有应有的反思。我丝毫不想责怪那些遇难和受害的无辜群众,他们面对邪恶的逃避和“自保”是社会环境使然。好环境使坏人变好,坏环境使好人变坏。这些年来,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对英雄缺少应有的关爱和褒扬,让人们看惯了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故事,而英雄不得好报的社会,人们自然就不会再去争做英雄。
建设现代化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绝不是GDP翻几番那么简单的问题。中国社会建设的严酷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有良知的社会管理者们,不要被“市场拜物教”的魔咒冲昏了头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建设,不能没有正义和正气。著名作家杜鹏程说过:“一个人或许由于正直的品性一辈子吃苦头,但有些人一辈子也休想得到它,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庆幸自己失掉它的人。”为了苟且的生存、不当的利益,而抛弃人生的要义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只能变成一堆行尸走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